尽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但机器人的高效运转依然离不开人的配合。
3、换下的人去哪里?
建厂4年多来,浙江信威塑胶有限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一直在不断招工补员。为谋求更大的发展,去年12月,企业管理层决定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然而,一个问题凸显出来: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后,许多人工活儿将由机器代替,意味着将产生一批剩余劳动力。
对此,企业管理层的意见是裁员。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的理由之一是,一些职工的劳动合同将于2014年1月30日到期。
按照企业管理层的预想,此次将一次性裁减50多名职工,接近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么大幅度的裁员,在当地企业极为少见。尽管做了一些前期工作,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时正值春节前后,部分被列入裁减名单中的职工情绪激动,车间里酝酿着一股不安的气氛。
“我在公司好几年了,平时工作也很用心,凭什么说裁就裁?”一线职工姜某跟其他即将下岗的职工一样,接受不了丢饭碗的事实。
1月底,少数对裁员抱有抵制情绪的职工采取了不合作态度,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
企业管理层着急了。这时,企业工会指导员张锋介入,根据张锋的意见,企业方先期为8名临近退休年龄的职工,联系社保中心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
“职工不愿离职,是怕找不到新工作。过年后肯定有很多企业招工,信威公司可以联系其他公司,帮助职工找到新岗位。”信威公司认同了张锋了解到的情况,在征询职工意愿后,为20名被裁减职工在当地最大的一家企业里找到新岗位。这些职工的出路解决了,余下的职工怎么办?
职工们意见不一,表现出对企业的不信任,他们的真实诉求反倒被掩盖。“我们最怕的就是公司看我们不懂法律,不付给我们应得的劳动报酬。”职工们说出了心中的顾虑。在多次征求职工意见后,工作小组梳理出社保、最低工资保障、工龄、年休假、养老保险、高温补贴等7个共性要求。
带着这些要求,工作小组依法与企业方协商。企业方也明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最终向被裁减职工足额支付各类补偿金50多万元。
拿到补偿金后,职工气顺了。有职工表示,裁员可以理解,“起码要让我们‘走’得合理合法。”
这场劳动纠纷解决后,信威公司的生产恢复稳定。但是,“机器换人”留给人们的思考仍在延续。尤其是,工会组织在其中发挥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生产稳定的作用,备受瞩目。
经历此事的张锋深有体会地说:这起纠纷之所以发生,部分原因在于该公司没有裁员经验,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跟职工沟通不足,当遇到职工抵触时,缺少应急预案,应对能力薄弱。在张锋看来,企业裁员前,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充分与职工沟通,做细做实职工思想工作,提前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同时还要制订翔实的应急预案。
上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