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豪车撞人”事件在我国屡见不鲜,每次都能成为舆论的热点,唯独这次深圳5·26事件不同,舆论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到被撞起火的比亚迪车上,肇事元凶反倒歇了阴凉。事故发生后,比亚迪市值一天之内损失16亿元,比亚迪电动出租车在深圳也拉不着客人了,比亚迪称自己是“躺着也中枪”。
有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舆论引导,策划者有意将公众视线转移到比亚迪身上,为撞人的豪车舒缓舆论压力。客观上的确有这种舆论效果,由于公众关注比亚迪电动车,冲淡了对肇事豪车的谴责与批判,但要说这完全是一次“成功策划”,似乎也难以服人。人们特别关注比亚迪电动车,是因为车子被撞起火,还死了人,因而引发了公众对电动车安全的担心与忧虑,它不仅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一个产业的发展。
在中国,有关电动车的争论有十多年时间了,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车子续航里程、充电时间、成本价格等方面,对安全问题虽然也屡有提及,但也只把它等同于传统车的安全,对电池安全问题并没有给以特别关注。
去年4月,众泰电动车在杭州正常行驶中自燃,电动车安全问题开始突显出来,这次5·26事件更把电动车安全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为什么众泰电动车起火事件没有掀起轩然大波,而这次事件却如此受到关注?因为这次事故牵涉的是比亚迪。
电动车的核心技术是电池,全世界久攻不破的难点也在电池,而比亚迪是全世界公认的“电池大王”,比亚迪股票上市有“股神”巴菲特前来捧场,汽车元老奔驰也“委身下嫁”,找上门与比亚迪合资,他们看中的还不是比亚迪的电池技术?不夸张地说,近些年来,中国人对电动车的信心,一定程度来自比亚迪。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曾公开表示:“比亚迪电池即使扔到火里烧也不会爆炸”,这等于给电动车的电池安全打了包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对电池安全的担心。现在比亚迪的电动车被撞起火,人们对电动车的信心就受到了最强烈的冲击,而人们对事件反应之快、之强烈,也表明人们对电动车的信心本来就十分脆弱。所以,这场事故与其说是比亚迪的危机,不如说是电动车产业的一次危机。
“比亚迪电池扔到火里烧也不会爆炸”,的确是事实,但是“火烧”是不是等同180公里车速的撞击?5·26事件给电动车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高速碰撞的安全问题,是否应当成为电动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笔者曾现场目睹过多家汽车跨国公司的碰撞试验,大都是在50公里车速情况下正面或斜侧碰撞,从没有见过,甚至也没有听说过60公里以上车速的尾部碰撞试验。这种100多年历史的传统汽车从来没有做过的碰撞试验,却让只有十多年造车历史的比亚迪赶上了,是比亚迪的“幸运”还是“不幸”?
我们不知道车辆在180公里时速下碰撞的概率有多大,更何况车辆被撞后失控又漂移尾部撞击到大树上,这种极端情况是不是应当作为评价车子安全的标准?不仅是电动车,也包括传统汽油汽车。但是,如果把抗击180公里车速撞击作为电动车的安全标准,包括传统汽车,即使技术上能够做到,这种车子是否还具有汽车的现有功能?我们是应当叫它汽车,还是叫它坦克车?也无法设想,如果在这种成本状况下,传统汽车还能否发展到今天这种状态?我们知道,最初传统汽车就是因为成本过高,只能是贵族们的玩物,而后来大批量生产的传统汽车福特T型车,简单得赶不上今天的“农用车”(现在称之为“低速汽车”)。
虽然警方的最终结论尚未公布,但检察机关已经审查认定:嫌疑人侯培庆醉酒后,故意驾驶摘取车牌的跑车,以高于最高限速3倍的速度在城市主干道上行驶。事情明摆着,豪车醉酒驾驶并严重超速,是酿成这场灾难的全部原因。可以断言,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电动车的安全是有保障的;还可以断言,如果让这种歹徒放肆违法,传统汽车的安全同样是没有保障的。因此,不能因为这场事故,就断言比亚迪的电动车不安全,更不应当因噎废食,由此否定发展电动车的方向。当局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彻底杜绝侯培庆之流的违法犯罪行为,给所有正常生活的人以安全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许还会有新的油气资源被发现,但是地球几十亿年形成的石油资源,人类不到200年就几乎将其消耗殆尽,却是不争的事实。即使为了汽车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类能长期方便使用汽车,也必须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