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地板行业开始频繁遭遇“用工荒”,而且这种局面有愈演愈烈之势,用工荒与人力成本的飞速上涨,对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板行业的发展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据媒体报道,从2010年起农民工工资开始飞速上涨,一系列涉及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成本都将出现势不可挡的全面上涨,且具备相当的持续性,专业机构预计,未来五年,农民工的工资年均增速将在20%以上。
“民工荒”代替“民工潮”汹涌来袭,这里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人口红利”的枯竭和“人口负债”的到来。
从汽车工厂到微芯片制造,中国工业行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28%的工厂已经采用了数字化控制,这是衡量自动化的指标之一。但与日本83%的工厂实现数字化控制相比,这一比例相差甚远,但若按照发展阶段对比,中国自动化进程要比日本快得多。
廉价的劳动力大军,曾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动力,而眼下的劳动力已不如往昔那么庞大,也不像曾经那么廉价。去年,中国民营企业的城镇劳动力成本经通胀调整后增长12 .3%;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还面临不断恶化的用工短缺问题。
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双双上涨,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唯一能生存的方式就是提高生产力,而这么做的最佳途径则是添置更多的机器设备。自动化也是提高产品质量需要的产物。一台由工人手工作业生产的发动机缸体,不仅质量无法与机器作业的媲美,就连卖的价格也要相对低一些。
品质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是企业转向自动化、特别是高科技的主要推动力。对于想在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而言,他们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得到客户的认可,而自动化是他们提高产品质量的必需途径。
中国经济悄然进入“高成本时代”
生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节能减排成本增加,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生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
一是土地成本上升。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从2001年的13004万公顷减少到2010年的1217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比例从13.54%减少到12.68%。针对土地严重短缺的现状,我国建立了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各方面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十分巨大,土地供求关系日趋紧张,价格不断攀升。中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对全国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地价呈现快速上升势头。全国主要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从2005年第一季度的1212元/平方米上升到2011年第四季度的3049元/平方米,商业、居住、工业地价水平分别从2005年第一季度的2006元/平方米、1184元/平方米和482元/平方米上升到2011年第四季度的5654元/平方米、4518元/平方米和652元/平方米,大多增加了2—3倍。
二是原材料成本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工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原材料需求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上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数据显示,除2002年和2009年外,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在2001—2010年间每年都较上年同期增加。其中,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增加幅度尤其明显,前者在2004年、2008年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0.4%、18.4%,后者在2004年、 2006年、2010年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0.1%、30.8%、22.2%。
三是能源成本上升。国际油价已从2004年的30美元/桶上升到2011年的120美元/桶。2011年以来,全国煤炭价格高位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2011年4、5月份局部地区电煤市场出现偏紧现象,2011年7、8月份市场价格高位回落,自2011年9月份开始煤炭市场再次呈现市场资源偏紧、价格上升趋势,之后维持高位稳定状态。2011年部分城市天然气价格有所上调,部分地区的车用天然气价格也有所上涨。中电联在《2012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认为,电煤矛盾仍然突出,电煤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四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近年来,我国职工工资水平经历了一个大幅提升的过程。2001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834元。若不考虑价格因素,2010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6539元,是2001年的3.4倍,年均增长10.l%,高于同期物价增长速度。2005年部分地方开始出现“民工荒”。2007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和2010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进一步提高了劳动力成本。2011年全国共有24个省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22%,这都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
五是资金成本提高。近三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1.5%的历史高点,虽然2011年年底开始连续两次下调了0.5个百分点,但目前仍处于20.5%的高位。
这导致资金供给偏紧,推高了资金成本。同时自2008年12月23日以来连续五次上调贷款利率,其中短期6个月内、6个月至1年贷款利率分别从4.86%、5.3l%上调至6.10%、 6.56%,中长期1年至3年、3年至5年、5年以上贷款利率分别从5.40%、5.76%、5.94%上调至6.65%、6.90%、 7.05%。民间融资成本则更高,担保公司在给中小企业融资时,在有抵押物的情况下,年利率都高达本金的20%;如果抵押物不足,年利率可高达本金的50%到60%,甚至更高。
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分别为23.0l%、24.14%、24.81%、24.43%、24.60%、24.38%。
#page#
中国制造业开始进入“刘易斯拐点”
中国已然开始进入“刘易斯拐点”,并将在四个方面——潜在增速下降、通胀中枢上移、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速度放缓——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地板企业的竞争力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模仿已入末路
对地板企业来说,长久以来仰仗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消失,由此,地板行业基于大规模制造,以及模仿基础上的低价格竞争已经步入了末路。
“微笑曲线”告诉我们,靠技术和专利或者靠品牌和服务均能取得高收益,而组装和制造只能处于最低端的一环。
对前者而言,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善于创新和确立新规则的苹果公司,而日系和德系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专业化及精良的产品,品牌和服务之强仍能使其获得不逊于前者的高收益。
从经济贡献讲,是从要素积累走向集约管理,再从集约管理走向知识创新。所主导的产业结构,也经历了从农业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过程。
而总的趋势是不依赖于劳动力数量,而是通过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以及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其生产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高达70%-80%。
转型“时不我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预期降至7.5%,是七年来首度调低。
就此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说明,此举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而做出的合理调整。
7.5%,体现了管理层对于中国经济继续“软着陆”的预期,但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平稳过渡期的2011年,已经成功证明中国经济可以通过主动减速来改善经济内生性活力。这一明确信号体现了政府调整结构的决心。
就具体手段来说,其一,地板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在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地板企业首先应该在内部管理狠下苦功,摈弃以往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其二,地板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产品的升级换代,强调技术更新,同时也要注重产品质量,提高地板产品的附加值和单位利润。
2012年,正是“十二五”改革继续深化的关键之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地板行业整体转型升级的起点。
劳动力成本上升无疑也给中国地板行业带来深远持续的影响,解决好这一问题,将是促使中国地板行业摆脱目前的行业危机,走入新一轮发展阶段的关键。
工业转型升级 装备制造业自动化成为关键
2012年1月,《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正式发布,使得“转型升级”这一热词越发显现出它具体的形象:“十二五”期间,应完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任务,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优化原材料工业、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等重点领域。《规划》全文细化了包括轻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物联网等行业技术升级的重点措施,工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更加有的放矢。
有了如此之多的支撑,2012年应该不失为一个稳健之年。“遍地是黄金”的年代已经过去,市场在理性降温,有些行业也许还会出现增速下滑,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业自动化企业就没有机会。两化融合、物联网、智能制造,这些新兴领域的需求呼之欲出,工业自动化企业的优势应如何调配来迎合市场,就看决策者们能不能应时应景地转动“资源魔方”了。
正如一位企业高层曾经对笔者表述过的,“其实在20多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做物联网了,现在依托于政策推动,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开始兴起,我们也正顺势将自身成熟的技术方案推向更广泛的客户群。”在这场工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工业自动化企业早已不仅仅是“参与者”,而是变为了“引领者”,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去影响传统工业,使之焕发新的活力,生产更加高效,过程更加安全,质量更有保证。
所以,工业自动化企业能提供给客户的,也早已不再是产品或者方案,还有服务,以及基于知识的各种Know-how。工业自动化企业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只是“卖家”,在提供咨询服务的时候是专业顾问,在参与设计开发的时候是合作伙伴,在提供职业培训的时候是导师,在传递新理念新技术时又成为了“布道者”。新的市场环境下,工业自动化企业应该具备成为“大魔术师”的决心与本领,然而万变不离其宗,领先的技术、完备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是这一切“变幻”的出发点。
2012年,工业自动化市场或将不温不火,但工业自动化圈不会没有故事。别小看了每一次积累,或许这一年的未雨绸缪都将成为下一次厚积薄发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