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南北两车“争地盘” 产能过剩危机隐现

南北两车“争地盘” 产能过剩危机隐现

发布时间:2012-01-3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中国南车 高端装备 中国北车

导  读:

目前,“两车”在建和拟建的产业基地20余家,而“两车”现有产能已略胜于市场容量。

2011年,城轨车辆制造两大巨头——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对市场的争夺可谓“硝烟弥漫”:一方面,价格战令双方利润大幅降低,城轨车辆制造几乎成为“两车”利润率最低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双方均以承诺在地方投资建厂作为竞争手段,城轨车辆制造的产能存在大幅增加的可能。


  目前,“两车”在建和拟建的产业基地20余家,而“两车”现有产能已略胜于市场容量。城轨车辆未来的产能是否会出现过剩危机,已经成为现在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一员的城轨装备制造行业,能否打破过去工业化进程中产能过剩的老的发展方式,能否从竞争的“红海”突围,找到一片新的“蓝海”,备受期待。


  与地方政府频频合作建基地 


  虽未见“枪声”,但2011年城轨装备市场并不平静。


  随着2008年各地掀起城市轨道建设高潮,车辆制造商敏锐地嗅到了城轨市场发展中的商机,为了能够进入到地方市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两家车辆制造主要生产商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据媒体公开报道,2011年1月,中国南车与常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戚墅堰区建设南车(常州)城市轻轨园项目。3月,中国南车与襄樊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车将把襄阳作为下一步发展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区域和产业化基地,并适时布局建设南车工业园。4月,中国南车与石家庄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位于栾城县的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南车工业园。5月,南车与重庆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车拟在合川建设南车重庆产业园,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超150亿元。


  继2010年中国南车与安徽、湖南、云南、广西等省份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后,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粗略统计,中国南车累计与地方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高达15个。


  而中国北车也不甘示弱。2011年3月,中国北车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完成了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的布局。7月,中国北车与珠海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月,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合资组建成都长客新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拟打造城轨车辆维修、组装、关键零部件及新材料产业链基地,达到年产300辆地铁生产、组装能力。 


  不仅仅是对二级市场的争夺,特别是在一些市场容量大的城市,竞争更是呈现白热化,成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布局的“必争之地”。 


  2010年4月,中国南车天津工业园项目开工建设。这一项目也成为南车集团“北上”的重要落子。2011年5月,重庆市与中国南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车计划在渝投资50亿元,拟建南车重庆产业园,打造年销售收入规模150亿元以上的产业化基地。 


  而自2010年开始,中国北车也陆续与天津、上海、重庆和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展四大直辖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2010年2月,中国北车发布公告,中国北车和上海电气签署了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增资及合资合同。由北车持股50%的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公司,将形成城轨车辆造修及配套产品制造能力。此举在当时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以收购进入上海地界,免去了重新设厂的种种程序,抢夺的是时间。


  实质是以投资换市场 


  看似“排兵布阵”、投资建设产业园的背后,是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对当地城轨市场的觊觎。 


  “地方政府投资受到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制约,多希望‘财大气粗’的央企去投资,特别是像中国南车、中国北车这样的企业,不仅仅资金实力雄厚,而且有技术,可以带动当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威立雅交通巴黎地铁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承诺投资以换取市场份额的做法,成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在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此外,两车在竞争中也上演了一些传统技法——低价格。 


  “2003年以前,城轨车辆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北车,当时城轨市场的总规模也不大。”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03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恶化带来了城轨市场的发展,企业也嗅到了商机。”据其介绍,2003年以后,中国南车开始进军城轨市场,以“低价格”作为主打牌,并迅速拥有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随着竞争的加剧,城轨车的利润也越来越稀薄。“南车在竞争中把价格打得很低。目前南车城轨车辆的制动系统还不能自主生产,要向德国科诺尔购买,他们把价格做得这样低,哪里还有利润?”中国北车一位内部人士对于“两车”的价格战很是感慨。据了解,目前城轨车辆制造的利润率在10%-15%之间,远低于20%-25%的动车制造利润。 

#page#

产能过剩危机隐现 


  就是在这样争分夺秒的抢占市场中,当地城轨市场的发展需求能否支撑起城轨基地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决策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从目前的产能来看,“两车”城轨车辆的制造能力已经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据了解,目前,中国北车拥有四家具有整车生产城轨地铁车辆的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以及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庞巴迪公司合资的一家公司。


  其中长客股份产能最大,目前产能可以达到1500辆。如果保守计算其他3家企业的产能,中国北车在城轨车辆领域的生产能力可以达到2000辆。 


  中国南车对外发布的材料也显示,中国南车依托株机公司、四方股份公司、浦镇公司三家具备地铁整车生产资质企业和株洲所、戚墅堰所等核心部件企业,以自主研发见长,形成了年产2000辆以上的地铁车辆制造基地。 


  在未计算近几年两家企业城轨车辆产业园产能的基础上估算,两家企业目前在城轨车辆领域的年产能可以达到4000辆。


  而国内一年的城轨车辆需求有多少呢?中国南车在对外公布的材料中披露,2011年全年中国南车共中标地铁车辆1333辆,占国内地铁招议标总辆数的68.5%。以此数据推算,2011年全年国内地铁车辆共招标1946辆。


  当然,如果从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上来看,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对轨道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市场容量存在突飞猛进增长的可能。


  目前,我国已有36个城市规划建设城轨地铁,国家已经批准28个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根据交通运输部草拟的《“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15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较2010年底1372公里的里程增加186.6%。如果按照每公里6辆车的标准配置计算,2010年至2015年期间,国内轨道交通车辆制造的市场规模为9768辆。


  “一些既有线路随着人流的上涨,也会增加车辆的配置。”中国北车的估计更为乐观一些,中国北车在2010年年报公告中预测,“十二五”期间城轨车辆年均需求预计约3300辆。 


  如果忽略海外市场,仅目前“两车”的产能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目前,“两车”城轨业务海外市场增长较快,但海外市场占总收入的比重并不高。 


  以海外出口份额较多的中国北车为例,2011年出口海外的城轨车辆多为2010年和2009年所签的订单。 


  根据中国北车2010年签订的重大合同公告以及2009年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初,公司取得了两个出口项目合同(分别为出口巴基斯坦铁路客车项目和出口阿根廷地铁车辆项目),两项合同总计金额高达41亿元人民币;并与马来西亚MRAILSINTERNATIONAL公司签订了价值1.2亿元人民币的有轨电车销售合同。


  2011年7月,中国北车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在香港签订了总价值14.01亿港币(约折合人民币11.67亿元)的A型不锈钢地铁车辆及无人驾驶地铁车辆销售合同,上述车辆将分别用于香港西港岛线和南港岛线,交付时间为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 


  如果仅依照中国北车公布的订单,以800万元一辆地铁列车的价格计算,且所签订单均在2011年内完成,2011年的中国北车的海外订单制造量在700辆左右。


  虽然以上对中国北车海外订单量计算并不准确,但是可以大致看出,目前“两车”的产能略胜于市场容量,如果各地城轨产业园陆续投产,产能过剩将愈发明显。


  据公开报道,重庆城轨车辆制造维修产业基地投产后将形成年产400亿元的产能,成为西部最大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和维修基地;大连机车旅顺基地一期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预算为15亿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形成年产城市轨道车辆700辆生产能力;广东江门轨道车辆制造维修基地按照初期规划,基地将每年新造城际动车组200辆、近期为400辆、远期为700辆…… 


  通过对公开报道梳理,“两车”建设的产业基地20余家,未来这些产业基地建成投产后,势必会释放大量的产能。 


  “地方建设的产业基地,多为车辆组装和维修基地,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制造能力。”中国南车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而且每个基地的建设侧重并不相同,很多基地同时给高速动车生产零部件。” 


  中国北车的内部人士也对此问题表示不必过分担心,未来地方城轨市场将有很大的维修需求,能够对投资有支撑。 


  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天津、南京、重庆、大连和长春十个城市开通了3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总长近1000公里,在线运营车辆将近8000辆。


  中国南车在其再融资公告中指出,按目前国内城轨地铁车辆检修规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大修周期一般为10-12年,架修周期为5-6年。随着全国各地区主要城市的城轨地铁线路逐步投产,城轨地铁车辆保有量将会快速增加,对于车辆维修和后续服务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由于与动车制造有相似之处,所以在生产制造厂中,一条生产线可以既生产动车又生产城轨车辆,有一个“柔性产能”的概念。“如果某一年动车生产订单很多,城轨车辆生产订单较少,城轨车辆的生产线可以兼顾动车的生产。”上述中国南车内部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这样的解释令投资者为远期“两车”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危机松了一口气。但是,即使是面对未来广阔的城轨车辆市场,承诺投资建厂、盲目扩张产能的方式最终也将难以为继,“两车”还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q2ks.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云计算物联网炒作正当时 CIO酝酿驾驭大数据

下一篇:2012中国太阳能光伏繁荣在望 供求过剩有望减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中国南车 高端装备 中国北车
  • 三家自动化企业入围2014年中国企业前一百强

    近日发布2015年中国500强排行榜,涉猎经营自动化设备企业有三家上榜百强,他们分别是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 中国南车北车合并成功 国企整合站风口

    随着世界排名前两位的轨道交通装备的制造商——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合并的尘埃落定,中国中车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也意味着,国企合并已经站在新一轮整合重组的风口,并在中国市场上愈演愈烈。

  • 中国南车6月1日起更名中国中车

    由于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A、H股合并均已实施完成,根据方案,合并后新公司将采用新的公司名称。公司已于6月1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取得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中国中车”。

  • 德国铁路公司将与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合作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铁路公司计划在中国采购列车。德铁估计,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的产能和供应能力将会迅速提升,未来将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

  • 中国南车在德国建联合研发中心

    中国南车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在德国联合成立了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

  • “两车”合并市值超越西门子

    继中国银行业成功跻身世界规模最大银行群体后,中国制造业也奋起直追。目前,即将完成合并的中国北车与中国南车的总市值已经超越了波音公司和西门子。

  • 中国南车研制世界最大功率混合动力机车

    中国南车研制的世界功率最大的3000马力油电混合动力机车和5000马力双燃料内燃机车在中国南车资阳公司面世。

  • 中国南车电机公司为黔桂粤高铁“提速”

    一列装载8编组动车组将在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南车电机公司)研发制造的核心动力牵引下驶离贵阳北站,直奔羊城——广州。编号为2631的CRH2A型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列车承载D211次旅客运输任务,标志着连接黔桂粤三省大地的高铁枢纽正式开通。

  • 第二届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圆满闭幕

    月29日,由德阳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的第二届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简称“装博会”)在德阳高新区航展会展中心圆满闭幕。本届装博会以“创新驱动 数智赋能”为主题,汇聚全球高端装备龙头企业和政、产、学、研、用各界人士,充分展示智能制造产业最新科技成果及产业应用。

  • 上海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Ⅰ期)启动

    为加快推动上海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有效引导社会资本与高端装备产业结合,上海设立上海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目前,第一期基金已完成募集并启动,进一步加大对智能制造的金融支持。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签下500亿进口博览会大单 涉及智能及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1月6日在进口博览会举行签约仪式,总金额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约84亿元美元。这笔大单涉及到智能及高端装备、汽车、信息工程、服务贸易、食品与农产品以及金融等多个领域。

  • 霍尼韦尔互联创新技术将登陆进博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将于11月5日到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霍尼韦尔将携一系列创新的互联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4.1展馆C4-01),全面展示前沿的互联产品和技术及在互联工业领域所作出的努力。

  • 高端制造业最缺技工最低学历多要求本科

    26日,《合肥市2018年度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白皮书》出炉。白皮书对今年合肥市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在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对高级人才需求明显增加,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空缺较多。

  • 运动控制是智能装备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高端装备的大脑,工业控制的核心。运动控制系统作为一项核心技术,是很多高端装备的关键部件。根据IHS数据,2016年全球运动控制市场规模达到108亿美元,西门子、三菱、发那科占据榜单前三。运动控制系统分为运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两个重要环节,我国企业正奋起追赶,有望伴随国内工业自动化升级改造大趋势而崛起。

  • 高端装备步入发展黄金期 “十三五”或实现产业化

    当前世界正进入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而我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也即将出台。面对如此关键的战略机遇,中国该以何处为着力点来谋求更大的发展呢?对此,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工业新引擎的关键就是高端装备,而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十三五”规划将成为中长期投资决策的依据

  • 科华恒盛荣登“2016厦门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十强”榜首

    由厦门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厦门日报社和厦门广电集团共同主办的“2016厦门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十强”正式揭晓,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代表性企业荣居榜首,

  • 德国铁路公司将与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合作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铁路公司计划在中国采购列车。德铁估计,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的产能和供应能力将会迅速提升,未来将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

  • “两车”合并市值超越西门子

    继中国银行业成功跻身世界规模最大银行群体后,中国制造业也奋起直追。目前,即将完成合并的中国北车与中国南车的总市值已经超越了波音公司和西门子。

  • 中国北车正式与美国签署地铁出口合同

    1月26日,中国北车发布公告称,中国北车所属的北车(美国)公司已经与美国马萨诸塞州海湾交通管理局(MBTA)签订了出口美国波士顿红橙线地铁项目合同,总金额约为人民币41.18亿元。

  • 我国重载铁路技术突破30吨

    我国重再运输技术起步较晚,而在这方面美国一直领先。近日,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在经历8个月的时间后,最新研发的铁路30吨轴重重载综合试验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北车和马来西亚公司签订购车合同

    11月25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与马来西亚ERL机场快线运营公司代表签约后交换文件。当日,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ERL机场快线运营公司签订了出售6组4节列车的合同。

  • 中国北车投55亿元建产业园

    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投资55亿元在成都新津县建设中国北车成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

  • 中国北车高压大功率IGBT产品应用国家智能电网项目

    中国北车永济电机公司以其研制的3300V IGBT器件产品,日前中标国家智能电网项目,成为我国首个高压大功率IGBT产品批量进入国家电网系统的企业。

  • 中国北车轨道交通装备业绩超南车位居全球首位

    中国北车连续三年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世界冠军,这是亚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首次实现全球三连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