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AI领域的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能够获取顶级AI人才并且有人才的持续输送能力十分重要。而在抢人层面,初创公司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由于算法突破、政策支持、资本蜂拥,人工智能行业在2017年迎来跨步发展,AI创业公司不断涌现。但眼下专业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阻碍AI创业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人才短缺几乎是所有AI初创公司面临的挑战
2017年12月初,腾讯研究院联合BOSS直聘发布的《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全球AI领域人才约30万,而市场需求在百万量级。全球共有三百多所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每年供给AI领域的毕业生约为2万人,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在这种供需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创业公司、巨头公司间的人才拼抢日益激烈。用人单位为招募人才,甚至动辄付出年薪百万的代价。对创业公司来说,该如何发展自身优势,吸纳更多的AI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产业爆发 培养体系不完善下的人才荒
“由于过去缺乏足够的存量企业和教学资源,导致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现有的人才储备不足。”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陈自富指出,尽管这一新兴产业出现人才缺口属正常现象,但它反映出我国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的深层次问题。
消费互联网创业是“英雄不问出处”,人才只要对产品有洞察力、对商业模式有所思考,就可以创业。但AI创业的技术性门槛较高,人才来源也会相对集中,大多来自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方面的顶尖院校。
在全球范围内,设立AI专业系统化进行人才培训的院校并不多。在十年、二十年前,人工智能甚至是很相当冷门的专业。即使有人学AI的细分方向,毕业后也大多选择了转行。
“这是由于AI技术在2013年以前是达不到实用指标的,所以很多AI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就转行做搜索、推荐等,留在视觉、语音等AI相关行业的人非常少。这也导致了现在,很难直接找到已经有工作经验的AI人才。”深鉴科技CEO姚颂认为,原有的人才储备数量远远不能满足AI产业爆发后的需求。
事实上,除了高校培养体系的不够完善,AI人才缺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相关产业基础的相对薄弱。
“在国内,完整做过一整款处理器芯片的架构师屈指可数。但在美国的英伟达、英特尔等公司中,可以找到不少这方面的人才。”在姚颂看来,中国进入行业相对较晚,能挖人才的池子也就比较浅。
那么,哪类的AI人才最为稀缺?顺为资本执行董事孟醒把AI的人才梯队分三批。第一梯队是最强的算法科学家,他们自己做框架和前沿性研究,这类人在全球范围类也是非常少的。
第二批人才或许还不能独创框架,但能够在比较流行的框架上去做适配、改进,为项目做定制化的调整,这类人由于不断训练而逐渐开始增多。
第三批是完全基于已有的框架进行参数的调整的人才,这类人相对较多。许多以前不是AI行业的人,能够通过公开课或培训很快上手。
由此可见,目前AI领域最缺乏的是有创新性的算法科学家。他们是在最上层去解决根本性问题的人,学术界、产业界都在大量的争抢。另外,随着AI创业向落地应用的方向转变,能够同时理解应用需求边界和科技能力边界的AI产品经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