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被认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自然为各国所青睐。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欧盟提出“新工业革命”,大力推进机器人、数字技术等新兴产业;日本、韩国也将机器人列为未来战略新兴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提醒,发展机器人产业,不是要追“风口”,而是要攻“关口”,选准产业的瓶颈进行突破。尽管机器人产业很热,但地方在发展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如何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产业的创新资源,推动建立机器人创新中心,重点支持关键零部件质量及可靠性能的提升,同时开展机器人试点示范、推广应用和人才培育。而防止无序扩张、规范行业发展,则将从加强规划引领、提高准入门槛、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着手。
如何冲出“关口”?利迅达创始人霍锦添感触最深的就是研发和人才的重要。目前公司团队中70%是研发人员,此前人才主要依赖聘请行业内有经验的工程师加盟,他希望今后能通过和高校联合培训的方式补充人才。
机器人产业是典型的“三高”——高技术、高人才、高投入。资金也是技术攻关的重要保障。以广州数控为例,去年研发经费达1.5亿元,超过企业销售收入10%,连续10多年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总收入比例5%以上。
企业投入的同时,财政资金发挥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也不可小觑。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对实施机器换人和智能装备升级都给予财政资金补贴。虽然有利于降低企业升级的高成本,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步伐,但机器人行业企业认为,有限的财政资源应投向基础性领域,建议政府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一起,选择若干核心技术进行协同攻关,支持国产机器人企业在国内外进行商标注册、专利申报,以及参与制定行业和产品标准,提高在机器人行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