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战略,旨在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产业物联网和金融的发展。可以预计,数字化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生产率提升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中国经济数字化已发展到哪一步,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处在哪一阶段?埃森哲和牛津经济研究院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了领先经济体的数字化密度,旨在衡量数字技术在各国企业和经济中的渗透程度。在埃森哲数字化密度指数中,中国排在17个主要经济体中的第十位,已领先于日本和法国等主要工业国家。
研究表明,到2020年,如果中国的数字化密度提高10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就会增加0.65%,同期GDP平均增长率也会增加0.5个百分点,中国有望实现4180亿美元的新增产值。这就是数字化带来的增长红利。
埃森哲认为,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数字化红利,有三条有待加速发展的转型路径。第一条是继续投资于数字资本,即进行商业环境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企业和行业增长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具体举措包括提高网络连接能力,增加互联网接入人数和移动宽带用户,并实现信息通信技术专家数量翻番。
“互联网+”风口下 中国制造数字化的成就与短板
第二条路径是支持数字机构和数字市场建设,关注企业和消费者的网络文化,发展本土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并以制定数字友好型政府政策为优先考虑。具体来说,中国可以致力于实现100%的家庭联网率目标,提高管理质量和劳动力市场效率,减轻对企业的监管负担。同时还应当采取激励措施,实现信息通信技术领域GDP价值翻番,从1.9%提高到3.8%。
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路径,是实现企业行为数字化。中国企业高管在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推动增长、培养新型数字化企业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企业不仅应当专注于通过数字技术,提高生产率和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还应当利用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客户和消费者,推动创新和增长。此外,他们还应当积极探索产业物联网,寻求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数字化程度已居世界前列
所谓“数字化密度”——即数字技术和活动的广泛应用,以及企业、机构和经济环境中“数字”技术的使用程度。
在埃森哲和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合作研究中,一个国家的“数字化密度”通过记分卡来确定,其中包含四大部分,共有50余项指标,例如在线交易规模、是否利用云或其他技术来简化流程、企业中技术能力的普及度,以及国家对数字驱动型全新商业模式的接纳程度等。
*市场培育:指当前数字技术对现有市场的推动情况,以及数字技术对打造新市场的意义;
*企业运营:指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开展业务职能的程度,包括供应链、战略、人才、采购和研发等;
*资源配置:指利用数字技术采购和管理生产要素(土地、资本、人才、厂房和不动产)的程度——目前在中国,资本和人才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最为活跃;
*支持环境:指更广泛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推动数字化进程的质量和程度。
总体来说,中国目前的数字化密度在17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十位,居荷兰、美国和瑞典之后,但领先于日本和法国。
一国的数字化密度主要衡量的是数字技术的普及程度,而非仅仅针对信息通信技术领域,这从研究结果也可见一斑:虽然美国或韩国的信息通信技术部门非常强大,但数字化密度排名第一的却是荷兰。
研究发现,到2020年,如果中国的数字化密度提高10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就会增加0.65%,同期的GDP平均增长率也将相应增加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4180亿美元的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