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中国机器人使用存三大瓶颈

中国机器人使用存三大瓶颈

发布时间:2015-07-14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中国 制造业 机器人

导  读: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最新统计显示,去年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大军中,中国工厂里的机器人占了大约四分之一。而到2017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居全球之首。尽管不少企业在广泛使用机器人,但是制造业整体上对机器人的使用,仍存在三大瓶颈。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强大的制造业正成为全球各路机器人巨头争相觊觎的市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最新统计显示,去年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大军中,中国工厂里的机器人占了大约四分之一。而到2017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居全球之首。

在生产场地没有增加、生产人数不增反降的情况下,国内电子巨头海信的电视产量由2011年的800万台增长到了去年的1110万台,增长近四成;模组则由2011年的440万台增长到去年的1000万台,增长1.2倍。这些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海信智能化工厂中自动化机器人的应用,以一台电视机的全部生产流程为例,以往要经过60至70名工人的手才能完成全部工序,而如今将近20%的工序已经被机器人所替代,电视机的测试、包装、锁螺丝、搬运、撕膜、覆膜、涂胶、贴标、套袋、分拣、并箱、拆垛、码垛等生产过程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根据海信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他们已经有700台机器人在各生产线上岗,今年底则将达到千台。

尽管不少企业在广泛使用机器人,但是制造业整体上对机器人的使用,仍存在三大瓶颈。

 机器人代替人短期难降成本

 不过,机器人代替工人虽然能够降低成本,但是很多企业在推广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首先,机器人的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代替人工的成本优势很难在一个财年完全体现出来,这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就会有不小的业绩报表压力。目前很多企业对投入项目都在一定期限内有严格的投入产出规定,如果投入机器人后一定时间内成本反而超过人工,很可能就被一票否决了。因此对于推广机器人是算眼前账还是长远账确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最高决策者的管理层态度。

 很多制造企业也正是因此而不愿推广机器人。有企业高层算账称,“即便按照三年回收成本计算,很可能三年之后到了收获期的时候又有了新技术,现在投入的设备又过时了。”

 此外,机器人在运行以及后期维护中也对应用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在很多机器人与工人同室操作的厂房里,围绕机器人的红线是绝对不能越过的,而且工人必须都遵守更严格的操作规程以防发生意外被机器人伤害。

 机器人与人的矛盾难摆平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企业在推广机器人替代人工时还会面临一个颇为头疼的现实,就是尽管知道机器人能够降低成本,但如何妥善遣散工人也成为企业伤脑筋的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涉及到企业形象、社会影响甚至与政府的关系!”顺德一位家电企业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这其实就是机器人与人的矛盾。

 以美的为例,四年间空调制造工人减少2万多人,不可能全部转岗其他生产线,相当部分工人肯定是被裁员。而此间美的陆续出现的工人聚集讨要说法或向媒体投诉的情形也让企业大伤脑筋。而去年6月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出席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时的一番话也曾引起轩然大波。他当时对外透露:2013年海尔完成裁员1.6万人,2014年计划再裁员1万人。

 机器人从“制造”到“智造”还需时日

 尽管国内很多大型制造型企业已经开始了机器代替人的变革,不过有行业人士指出,中国制造业中的机器人从“制造”到“智造”还需时日,而后者才是真正的自动化生产的标志。“我们现在的机器人做的还都是重复性的劳动,但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从事的应该是复杂、不规律的行为。”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预测,未来10年,人类将基本进入智能制造的时代,机器人产业也要往智能机器人方向升级,“这意味着那时的机器人应该能够学习,能够与人对话。”海尔波轮洗衣机总经理李洋也认为,“如果没有系统的支持,自动化无法满足大规模定制的需求,那么单纯去采购机器人意义其实也不大。”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tnoomoe08a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与中国两化融合概念比较

下一篇:未来需求将偏向服务机器人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中国 制造业 机器人
  • 从数据到价值:台达助力半导体原料企业效能跃迁

    在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制程升级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命题。然而,物理层面的设备与产线改造升级可应用自动化方案实现,较为从业人员所接受;而主要由数据驱动的系统性管理升级则有更强的实践依赖性,更值得关注。台达,中达电通,

  • 华北工控PPC-3312QP:专为工业控制人机界面设计的12.1寸触控平板电脑

    随着制造业转型发展提速,人机界面作为先进制造设备系统与用户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华北工控推出了专为工业控制人机界面设计的12.1寸触控平板电脑PPC-3312QP。触摸屏,

  • 赋能长三角 向“新”再出发

    随着制造业提“质”焕“新”步伐不断加快,长三角区域作为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正经历着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近日,魏德米勒移动数字展厅加“数”出发走进长三角,聚焦机器人、半导体、智能装备等区域重点行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以技术产品展示、主题交流会、沉浸式互动等形式为当地企业高质

  • 双“展”齐发,助力产业数智转型

    随着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不断迈进,以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贴近客户挖掘深度需求,成为助力产业发展的重要锚点。11月,工业联接专家魏德米勒的脚步加“数”出发 ,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同开启产业数智转型新篇章。

  • 双“展”齐发,助力产业数智转型

    随着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不断迈进,以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贴近客户挖掘深度需求,成为助力产业发展的重要锚点。11月,工业联接专家魏德米勒的脚步加“数”出发 ,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同开启产业数智转型新篇章。

  • 火山引擎飞连带你开启制造业 IT 管理新范式,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 | 《IT 研习社》直播预告

    6月26日,火山引擎将举办《IT 研习社:制造业 IT 管理新范式》直播活动。本次直播以协助制造业企业解决“新业务模式下的办公安全建设与 IT 管理”难题为核心,带您体验更高效、更灵活、更智能的一站式 IT 管理平台,分享先进企业的实战落地经验,助力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现场快照(Day1)

    本届机器人展围绕“创新驱动,数智赋能”为主题,56000平米超大展示规模,350+中外知名品牌重磅亮相(除了中国本土品牌,还有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瑞士、瑞典、英国、韩国、丹麦、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的近70家外资品牌)博览会,质量,制造业,

  • 经纬恒润天津新工厂荣获IATF 16949认证

    近日,经纬恒润天津新工厂顺利通过了国际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和ISO9001的权威认证。汽车电子,控制器,制造业,

  • 安川洁净机器人GP7、GP25目录下载,开启洁净新纪元

    安川洁净机器人GP7、GP25上市,荣获CLASS5洁净级认证!在2024工博会上,我们为这两款机器人举办了颁证仪式。它们以纯净的白色外观亮相,与洁净环境高度融合,更适应高精度操作,提升生产效率。自动化,设计,智能制造,

  • 一周科技产业要闻速览 (2025年3月11日 - 3月17日)

    本周科技领域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工业数字化转型,各产业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政策层面也持续释放利好信号

  • 精业锐志·极致创新|科发电子邀您参加深圳工业展

    2025 ITES 深圳工业展设立8大展馆,展示规模达16万平方米。“金属切削机床展、金属成形机床展、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展、工业零件展、深圳医疗器械供应链生态展、深圳国际电子智能制造展、紧固件展”七大主题展示相互联动,2000+家海内外工业品牌将聚焦“高端装备、精密制造、工业技术、智能制造”,集中呈现创新产品与落地

  • 本周科技与产业前沿动态聚焦(2025年3月8日-3月14日)

    本周,科技领域热点频频,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持续受到关注。以下为您梳理本周值得关注的科技与产业动态智能化,

  • 欧姆龙邀您共聚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前瞻科技先睹为快!

    2025年3月26-28日,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本届展会将继续聚焦表面贴装技术、电子材料、自动化、测试测量、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展示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技术与解决方案。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捷报频传:政策驱动创新,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本周,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技术领域持续升温,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从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到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再到各行各业应用场景的加速落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智能化,

  • 欧姆龙与博格华纳深化智能制造合作,共筑标准化产线新标杆

    近日,汽车零部件巨头博格华纳的欧洲核心团队到访欧姆龙自动化展厅,开展深度技术交流。双方聚焦模块化、标准化制造的实践与效率提升,共同探讨智能制造升级方案,为未来联合创新全球及市场拓展及打下坚实的战略基础。机器人,

  • 一周科技与产业动态报告

    本周,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进展备受瞩目。北京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天工”人形机器人在户外测试中成功攀爬多级阶梯,展现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此外,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在深圳收官,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强调了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场景应用创新的重要性。智能制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