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调研员、研究员。当前,我国产业经济正在发生五方面新的变化,把握这些变化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一是从工业化阶段看,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过渡到工业化后期,重化工、房地产业增幅趋缓,现代服务业和高加工度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主动力。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程度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快融合发展。传统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兼并重组数量将明显增加,企业集团化和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加快。简单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下降,机器替代人加快兴起,品牌、设计、专利、研发、网络、软件、数据等知识资本的作用日益重要。
二是从产业技术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缩小,特别是引进和扩散国外先进技术的增长效应减弱,必须由模仿学习向自主创新转变。我国传统产业在工艺、质量、管理、标准等基础能力上还有很多“短板”,通过适用或先进技术改造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同时,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全球兴起,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加快培育“四新经济”,将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近年来,东部沿海“四新经济”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
三是从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看,能源利用将向高效、绿色、安全的模式转型,传统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断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将实现高速增长。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产业集群绿色升级进程加快。绿色、智慧技术加速扩散和应用,绿色导向的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形成,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业兴起。
四是从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看,一方面,优化出口结构,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提高对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和产业布局调整能力。另一方面,基于我国非均衡发展和超大规模市场的特点,引导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错位发展,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各环节协同发展的格局。推进“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东北新一轮振兴等。近年来一些发达地区已呈现出经济增速缓中趋稳、质量效益提高和结构优化的态势,对部分地区因重化工业等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单一引起的增速下滑应给予更多的重视。
五是从产业政策看,由政府主导下的“赶超型产业政策”逐步向市场机制主导下的“竞争型产业政策”转变。政府应打破路径依赖,加快形成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管理经济办法,不直接干预产业的具体活动,着力于保持宏观政策稳定,保障公平准入和竞争,加强市场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在产业发展环境的营造上,主要是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法律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创新、人才、资金、信息等基础性能力建设,引导市场主体把握产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