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零部件落后
对于目前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唱主角的现状,赵忆文坦言,工业机器人本身是复杂的机电系统,国内六轴等高端通用型产品与国外相比,在质量、性能、可靠性等方面都存在差距。
而这种差距的产生,最大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国内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认识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但国外产业链以及升级配套都已经很成熟。”赵忆文说。
由于进入时间早,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德国库卡等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集成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国内企业很难与之抗衡。
另外,汽车行业是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大户,但是目前中德、中日等国内合资车企都采用德国或日本产品,而且早已形成成熟的流水线生产,本土企业很难进入,早就被国外产品所垄断。
除了对重要市场“望门兴叹”外,常春指出,我国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大部分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这使得国内本体企业的组装成本较高,与国外机器人本体的价格相比没有太大的优势。
但是,让国内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颇为“郁闷”的是,关键零部件进口要征收不菲的关税,但是国外产品整机进口时却不需要征税。
常春指出,当前中国市场中工业机器人的本体主要由国外几家厂商提供,国内能生产机器人本体的企业只有新松机器人、埃夫特机器人等少数几家公司。
“国内客户对于国内本体企业的认可度较低,加之整机产品成本优势不是很明显,因此在选择时自然更青睐于国外品牌。”常春说。
呼唤新政策
那么,应当如何解决工业机器人市场难入的问题?
“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很少有能形成一定规模的,都是高技术型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的确很难与国外大型机器人企业竞争,政府应当鼓励企业多采购本土品牌的机器人。”赵忆文说。
在政府对机器人产业支撑方面,日本的举措对于中国或许有着借鉴意义。早在1971年3月,当时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尚在襁褓之中,日本政府制定的《特定电子工业和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就把工业机器人产业指定为重点发展对象。日本也是全球首个将工业机器人确立为产业并大力加以扶持的国家。经过短短十几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已一跃成为全球“机器人王国”。
对此,哈恩晶认为:“市场要给我们整机应用的机会,而且在关键零部件与整机进口税收方面应进行相应调整,以帮助国内企业降低成本”。
常春也认为,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推进工业机器人装备国产化,并且搭建产业资源平台,以促进产业发展进程。
而对企业而言,必须重点专注于关键零部件研发等方面。“我国整体工业制造基础都比较薄弱,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一定要打好基础,积累几年才能出来新的东西。”赵忆文说。
在企业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的同时,赵忆文还建议,可以发挥本土企业优势,关注国内应用企业的特色需求,“应扩充自身的应用领域,着眼中小企业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
此外,政府在政策支持方向上也应有所改变。目前,中国约有80余家机器人设计制造生产企业,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拥有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只是进口控制系统及零部件组装再出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有些企业并没有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只是进口零部件,然后组装再出售,并以此争取各地政府在土地、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对于这样的企业,政府在支持方式上应该做更多考量。”
哈恩晶也对记者表示:“希望政府能够扶持真正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否则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永远受制于人。”
上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