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纺织行业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应对国际市场低迷、内外棉价差拉大、生产成本上涨等诸多外部风险,紧紧抓住内需市场机遇,全年纺织行业基本实现平稳运行,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的走势。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纺织服装工业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触底反弹的信号日益明显。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直言,去年我国纺织工业增长的成绩来之不易,但成本上升和国内外棉价差依然是整个行业发展的“死结”。
聚焦2013年,正视困难,但不回避、不夸大困难,才是当前整个纺织行业应有拥有的心态。
A、运行数据
利润增速位居前列 生产订单向大企业集中
利润增速位居三甲。根据国家统计局及海关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3.7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7810亿元,同比增长12.3%;2012年1~11月利润总额达到2457.5亿元,全年利润增长速度有望超过4%;全年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7793亿元,同比增长14.6%;全社会口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625.6亿美元,同比增长3.3%。与全国主要工业制造业相比较,纺织行业生产增速位居中上游,利润增速低于轻工和机械行业,位居前列,继续发挥了纺织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内销占比超过八成。2012年,内在动力增强与外部环境倒逼同时作用,促使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并对行业实现平稳运行发挥根本支撑作用。纺织行业技术进步促进生产效率提升,2012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人均产值同比增加14.2%。产业链终端环节品牌化发展取得成效,增势良好,家纺、产业用两大行业去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4.9%和16.2%,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内需对纺织行业发展的首要驱动作用更加突出,市场结构进一步合理,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长12.3%,高于同口径出口交货值增速9.9个百分点,内销产值占到总产值的83%以上。
生产订单向大企业集中。去年,纺织行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订单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根据商务部数据,位居全国出口前20位的服装企业2012年1~11月出口总额增速达到33.6%,高于服装行业出口平均增速30.2个百分点。区域布局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中部六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5.9%,高于东部地区3个百分点。
B、运行特点(一)
棉纱进口激增 内销市场红红火火
“高价差”下棉纱进口大增。去年以来,持续居高不下的国内外棉价差使得我国棉纺企业叫苦不迭。受到国内棉花收储政策的影响,去年国内棉花价格稳定在1.9万元/吨~2万元/吨,但国际棉价持续低迷,国内外棉价差最高时接近7000元/吨。迫于高棉价压力,加上棉花进口配额的限制,不少棉纺企业选择进口棉纱线替代棉花,导致去年我国棉纱进口量大幅增长。
据统计,去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线13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9.4%,增速提高8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将进口150万吨棉纱线。同期,全国仅出口棉纱线40万吨,同比增长9.8%,棉织物出口71.3亿米,同比增长33.3%。2012年全年累计进口棉花513.8万吨,同比增长52.8%,增速提高34个百分点。
同样受到高额棉价差的制约,我国与棉花相关的产品出口均出现减少。去年1~11月,我国棉纺织产品出口210亿美元,同比下降3.8%;而进口6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9%。高棉价也进一步挤压了棉纺企业的经济效益。去年1~11月,规模以上棉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5%,利润同比增长7.5%,与2011年相比增速下滑较快;同期,规模以上棉纺企业亏损面达到13%。
内销市场依旧红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832.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2%。从去年前10个月的数据来看,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实现内销产值38476.38亿元,同比增长12.93%,增速较1~9月的12.52%加快0.41个百分点。1~10月内销产值占销售总产值的比重为84.05%,较上年同期提升1.7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国内市场的稳定繁荣已成为保障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回暖的重要动力。
以服装行业为例,去年我国服装内销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但增速有所放缓。2012年1~11月,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8611亿元,同比增长18.2%,比2011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额达到1823.2亿元,同比上升12.57%,比2011年下降7.04个百分点,也低于金融危机时2008、2009年同期水平。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2年11月份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5%。其中,服装销售额同比增长约7.2%,比2011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新商业模式尤其是网络消费模式越来越受到青睐,从而成为我国纺织内销的一支生力军。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2年11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两大网购平台———“天猫”和“淘宝”的总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若按照销售规模进行比较,在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各省区市排名中,“淘宝+天猫”可以排在第五位,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万亿元,1万亿元销售规模相当于其中的5.4%。
C、运行特点(二)
出口呈现量跌价增趋势 三季度触底回暖
出口“量跌价增”趋势明显。去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呈现量跌价增的态势,在出口数量下降3%的同时,出口均价同比增长5%,这表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以服装行业为例,2012年1~11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445.31亿美元,同比上升3.4%,增幅比2011年降低15个百分点,大大低于2005~2011年12.8%的平均增幅。其中,服装出口117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29%,出口数量为262.23亿件,同比下降1.69%,下降幅度比2011年增大0.8个百分点;出口平均单价4.47美元,同比增长3.9%。同期,针织服装出口680.22亿美元,同比增长8.1%,出口数量为188.68亿件,同比下降0.38%;梭织服装出口491.65亿美元,同比下降4.79%,出口数量为73.55亿件,同比下降4.88%。
值得一提的是,出口价格增长对数量增长的挤出效应明显。以服装行业为例,在去年我国服装出口价格高增长的1、2月份(累计增幅分别为11.07%和9.38%),服装出口数量明显下降,但此后随着价格增幅回落,出口数量有所回升。
在经历了2012年以来连续数月的负增长之后,纺织行业终于在去年第三季度显露回暖势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利润由负转正,纺织服装出口增速也止跌回升。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12亿元,同比增长0.41%,增速低于上年同期32.1个百分点,较去年一、二季度分别回升2.5和2.4个百分点。虽然利润同比增长强度不大,但结束了连续多月的负增长势头,这也成为预示我国纺织行业回暖的重要信号。同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面为16.4%,分别较一、二季度缩小3.2和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81.3%,增幅分别较一、二季度收窄38.7和42.8个百分点。此后,我国纺织工业回暖势头进一步确立。去年前10个月,我国纺织工业累计实现利润2087亿,同比增长2.1%,全年利润预计接近2500亿,同比增长速度预计达到2%~3%。
进入三季度后,由于国家及时出台促外贸增长措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也出现了久违的回暖迹象。在累计增速连续两个月下降之后,截至去年9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1871.14亿美元,同比增长0.54%,增速较1~8月的-0.7%回升1.24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纺织品服装出口251.26亿美元,环比8月份增加5.26亿美元,增幅为2.14%,继8月份之后再创月度出口新高。
另据统计,去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230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8%,虽仍低于全国货物出口增速(7.3%)5.22个百分点,但较1~10月出口增速继续加快0.08个百分点,之前连续几个月“由负转正”势头有所巩固。
D、存在问题
国际市场需求低迷 内外棉价差持续拉大
尽管去年我国纺织工业实现平稳增长,但行业回暖的基础还不牢固,动力尚且薄弱,诸多问题和压力没有明显缓解。如国内外棉花价差持续拉大、各类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速尚未转正、国际市场需求仍很低迷、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较强等因素,都成为影响纺织行业回暖的重要制约因素。
国际市场需求低迷,订单减少。根据相关数据,去年1~11月,美国和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同比分别下降0.9%和5%,造成我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这在服装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截至去年9月,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已经连续13个月负增长,企业亏损额同比大增近50%。据中国海关统计,去年前三季度,我国服装出口数量每月降幅分别为6.44%、11.4%、3.65%、5.28%、3.79%、3.6%、4.53%、4.26%和2.9%。不仅出口数量持续下滑,出口金额增速也高位回落。截至去年9月,我国服装出口金额累计增长幅度只有1.35%。
内外棉价差持续拉大,削弱竞争力。受国内管理政策影响,2012年底国内棉价比国际市场高出约45%,去年1~11月我国棉纱出口额同比下降8.9%,进口额却大幅增长56.1%。去年四季度之后,国内外棉花价差不断拉大。据有关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国内外棉花价差基本达到5700元/吨。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拉大,严重削弱了我国棉纺织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也是造成今年以来我国棉纱进口量增长较快的重要原因。
棉花高库存对于棉花价格的抑制作用短期内无法消失,由于棉花种植效益连年下降,棉农种植积极性也持续降温,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棉花市场的复杂程度。有关部门虽然执行了收储、抛储政策,来稳定棉花市场价格,调动棉农积极性,但地产棉的质量不高,也成为纺织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担忧所在。
当前,国内棉花价格基本接近19000元/吨水平,比国外市场高出5800元/吨,国内纺织企业的竞争优势大为削减,部分企业考虑在东南亚地区设立新的生产基地。据有关媒体报道,山东等地多家纺织企业向当地商务厅递交了进行海外投资的申请。
国际市场份额首降。受到欧债危机、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去年欧美日三大重点市场对全球纺织品服装需求快速下滑,甚至出现了萎缩。据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美国、欧盟、日本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增速分别为-1.11%、-8.05%和0.99%。
由于欧美日市场需求低迷不振,加上内外棉花价差过大及生产成本提升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国纺织行业所占国际市场份额略有下降。2012年1~11月,我国在欧盟和日本进口市场中所占比重虽仍保持73.2%和40.1%的高位,但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8和1.1个百分点。此前,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一直保持上升势头,去年的份额下降在过去20年来尚属首次。
其中,我国对欧盟和日本的服装出口数量明显下降。去年1~11月,我国对对欧盟服装及其附件出口金额下降14.73%,服装数量下降12.91%,出口数量向下拉动中国服装总出口3.07个百分点。同期,我国服装对日本出口数量减少5.99%。
E、展 望
产销增速稳步提升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进入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较为复杂,纺织行业发展既具备相当的积极因素,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
从国内环境来看,当前宏观经济的回暖趋势不断明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50.4,连续第四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环比去年12月的50.6下降0.2。自从去年10月重新回到临界点之后,PMI总体走势基本平稳,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回稳的趋势日益明确。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578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较前11个月加快2.3个百分点。12月当月实现利润8952亿元,同比增长17.3%,而11月和10月份的利润增速分别为22.8%和20.5%。
国内经济回暖迹象愈加明显,将对我国纺织行业趋稳回升具有一定拉动作用。2012年9月之后,我国纺织行业的产销增速有连续回升势头,出口增速也继续巩固了正增长势头,9月行业利润在年内首次转为正增长,我国纺织行业的内销产值贡献度进一步提升。一系列行业数据表明,现阶段我国纺织行业整体步入爬坡回暖阶段,今年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外需不振、棉花价差大、生产成本上升等压力依然存在。
产销增速有望稳步提升。2013年,受欧债危机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并不具备显著好转的条件,但也并不会明显恶化,纺织行业出口形势有望保持相对稳定。而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各种惠民生、扩内需措施进一步落实并显现效果,内需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且增速有所提升,带动纺织行业产销增长较2012年有所加速。由于国际形势趋于平稳及内需增长动力加强均需要一定的过程,预计全年行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前稳后高的走势,年初基本维持2012年水平,下半年增长则有望逐步提速。
棉花政策导向尤为关键。考虑到国际棉花市场整体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2013年国际棉价缺乏大幅回升的动力。而由于棉花临时收储继续实行的概率较大,2013年国内棉花价格仍将保持高位,内外棉价差问题仍将继续存在。目前内外棉价差高达6000元/吨,仅依靠纺织企业自身调整很难彻底化解价差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从政策层面采取措施有效缩小内外棉价差,缓解棉纺企业竞争压力,将成为影响纺织行业运行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家对于内外棉价差问题尚未形成明确解决方案,但如能尽快研究并出台相关解决措施,对于促进纺织行业进一步实现平稳向好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纺织行业已经从此前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逐步转向了在平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优化的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促使企业对于调结构、促升级的自觉需求不断增强。2013年,纺织行业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依然充足,外部环境虽然将较上年有所改善,但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等压力依然存在,倒逼机制作用仍然较强,将促进纺织产业加速优化调整与升级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2013年我国纺织行业需要更多发挥“眼睛向内”的智慧,通过提升内部管理、开拓国内市场、深挖内部潜力等举措,合力巩固整个纺织工业爬坡回暖的良好发展态势。
F、政策建议
阻击出口订单流失 全力化解棉价“死结”
去年,我国纺织行业出口订单流失在服装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服装行业仍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原料价格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我国成衣订单出现了向东南亚转移的现象,低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力不复存在。
中国服装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出口加工型企业平均人工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果人工成本上涨15%,整体成本将因此上涨3个百分点,而加工出口低端产品的中小企业平均利润也只有3%。以去年9月为例,当月我国5美元以下的服装产品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
此外,受到高棉价的影响,部分服装企业短期内加快“走出去”步伐,到东南亚投资建厂,也是造成部分订单流失的重要原因。对此,高勇建议,服装行业应该尽量增加面料出口。
要全力化解棉价“死结”。一方面,增加棉花加工贸易量配额,尽量早放多放。同时,目前棉农只有15元/亩的良种补贴,棉花收储价格是2.04万吨/吨,但由于国家收储的对象是籽棉,而农民上交皮棉,实际上农民得到的利益并不多,建议棉花补贴采取向农民直补的方式。
加快布局强国战略。以到2020年建成纺织强国为根本目标,突出重点,加强服务,深化落实科技进步、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与人才培养四大强国建设战略任务。同时,进一步促进产业布局结构、组织结构、市场结构、资源配置结构等优化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行业抵御和化解外部风险的能力。据透露,作为行业协会,中纺联将积极完善行业组织公共服务职能,深入开展产业调查分析和政策研究工作,及时反映行业动态与企业诉求,认真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为纺织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