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落地

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落地

发布时间:2015-03-24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纺织工业 十三五

导  读: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因此,今年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春季大调研在对行业运行包括市场分析、生产要素变化、政策环境等展开调查研究的同时,还被赋予了辨清新常态、把握新方向的新使命,旨在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因此,今年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春季大调研不同于以往,在对行业运行包括市场分析、生产要素变化、政策环境等展开调查研究的同时,还被赋予了辨清新常态、把握新方向的新使命,旨在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

从3月初开始,多路调研组在中纺联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分赴江西、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福建、安徽等地的纺织产业重点地区和企业进行调研。带着结构优化、创新驱动、责任发展等重点课题,本次春季大调研共分7路展开。

此次调研重点了解到了各产业集群地和重点企业“十二五”以来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到了新常态背景下,各地区各企业“十三五”及未来实现创新驱动、结构调整的新举措,以及对相关政策、行业服务的建议和诉求。

相信,在这些详实调查和中肯建议的支撑下,我国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将更加落地,目标将更加清晰。

 

产业转移需寻求新的突破口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形势面临着一个新的阶段,而对于纺织产业来说,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同样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单纯依靠成本优势吸引产业转移的模式已经逐步减弱,原有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发展需求。

在此背景下,未来我国纺织产业的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该如何走?方向和趋势该如何把握?这些不仅仅关乎到当地经济的增长,更关乎到整个纺织产业发展的未来。

带着这些问题,3月9~13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带队的区域结构调整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江西、安徽两省的纺织企业,就两地的行业运行、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

 

产业转移趋势放缓

调研显示,“十二五”以来,江西省紧紧抓住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历史机遇,并不断夯实承接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纺织产业由此踏上快速发展之路。

数据最能说明一切。据江西省工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2014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4.19亿元,占全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09%,占中部六省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2.23%。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江西省纺织行业取得了三大成效,一是行业规模快速壮大,在全国位次全面前移,从2008年的第12位前移至2014年的第8位;二是服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第一大子行业;三是棉纺产能快速聚集,集群式发展态势良好。

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2014年江西省纺织行业产、销、效益同比分别增长14%、18.4%和23%,三大指标增速虽与2013年基本持平,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十多年的首次下滑。

固定资产投资放缓也体现在安徽省,据安徽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严立鸣介绍,自2012年起,安徽省纺织行业投资增速开始放缓,2012~2014年增速分别为-4.6%、27%和2.1%。

“虽然去年仍受益于前几年承接产业转移成果,但投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后劲不足,产业转移出现放缓、水平不一等情况。”严立鸣说。

虽然产业转移出现放缓趋势,但是安徽全省纺织行业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安徽省去年纱、布产量同比增长10.4%、8.9%,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9和9.4个百分点;服装产量同比增长5.8%,增幅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成绩超出预期,在安徽纺织工业发展史上处于较好水平。

 

应按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进行

江西省工信委副主任万庆胜认为,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仍将在机遇与挑战中迂回前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减缓,并逐步向整体转移模式过渡。万庆胜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部分外资返回境外建厂,另一方面是发达省份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省内转移,同时中西部地区产业链尚不完善,普遍缺乏专业市场的支撑,再加上中西部劳动成本及土地价格逐年上升,转移企业成本降低的效果不明显,转移意向随之减弱。但东部发达省份日益趋紧的资源能源,又迫使低收益的传统纺织产业必须向外寻求发展,而单个企业的对外转接又受到以上多方面的条件制约。

“预计未来几年产业转移模式将逐步过渡到企业整体转移,只有这样的转移才能促使承接地区下大力气解决配套,实现合作共赢。”万庆胜说。

事实上,在纺织产业转移这些年来,除了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和产业链不完善外,更重要的是,其转移过来的企业产业层次偏低。

在江西走访的数家纺织企业,其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仍以常规初加工产品为主,企业盈利空间小,风险大,同时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多种因素的制约,也让产业承接地的一些企业有向其他优势地方继续转移的想法。江西凤竹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纺织产业转移就像是两万五千里长征,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地区的产品价格比我们低很多,同时新疆纺织产业兴起,产品价格也比我们要低,我们现在受到前后夹击,打算继续向西部地区转移。”

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晓鸣认为,企业转移成功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招工方面,政府每年要当成大事来抓。二是公司要加大力度稳定员工队伍。“我们投资了1.1亿元建立员工公寓,保证所有班组长10年内免费居住,10年后产权归个人,这样的力度在纺织企业中并不多见。”

严立鸣表示,安徽在产业转移方面将以做大总量优化升级为重点,引导、优选纺织产业转移,着力发展产业用、家纺、服装等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并加快推进安庆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等纺织特色园区建设,发挥集群规模效应。与此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兼并或整合一部分实力较弱但加工制造能力水平较好的小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品牌企业的市场控制能力,不断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王天凯指出,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各方面的要素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单纯靠成本吸引的转移优势现在已经逐步减弱,原有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发展需求。因此,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和新的方式,要深入探讨行业市场发展与产业格局的结合点,要准确判断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的发展前景,深入挖掘出产业发展的潜力,同时还要按照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进行。

“未来区域结构调整要关注几个问题。一是与国家战略决策相结合,‘一带一路’没有纺织支撑不完善,京津冀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开发区建设也有大好机遇。二是区域结构调整是市场行为。三是未来招工更难,如何稳定职工队伍最为关键。” 王天凯说。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tml9k0gsuq6.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中国制造2025”拉开智能制造大幕

下一篇:着眼创新 广东推出工业转型升级计划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纺织工业 十三五
  • 纺织行业:以“智”造统领制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工业领域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然而,纺织工业仍然存在产品竞争力低,产品创新、研发投入低,以及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理念和实践上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等问题。这些问题和痛点正是转型机会所在,而机会远大于挑战。

  • 杭州贝格达参加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

    2015年06月15日至18日,杭州贝格达代表参加了上海纺织工业技术服务展览中心、通过本次参展,我公司和多家国内外企业进行广泛交流,加深了对这些企业业务领域、技术实力、工程业绩等方面的相互了解,提升了公司区域知名度,建立了互信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公司今后进一步发展以及行业内企业进行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实现企业

  • 杭州贝格达参加2015年6月15-18日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

    杭州贝格达参加2015年6月15-18日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

  • 面向4.0时代的纺织工业集成平台

    6月15-18日,浦东龙阳路新国际博览中心将举办上海国际纺机展,最为传统的纺织机械行业正在4.0的全新思维下迈向新的历程,如何实现纺织机械的制造智能化以及纺织工业更为“智慧”的工厂,并借助于最新的互联技术寻求更为可持续增长的解决方案必须放眼全局,来自贝加莱的“智慧工厂”全集成平台将为纺织工业带来新的技术提升

  • 纺织工业转型升级要实现“自动化、精密化、绿色化”

    为纺织工业发展服务的纺织机械工业,同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特点就是在提升传统纺织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进入高新技术的新兴装备制造业。与传统的装备制造业不同的是,新兴装备制造业就是走向自动化、精密化和绿色化。

  • 阿联酋成为世界纺织工业自动化中心

    阿联酋目前正成为世界纺织工业自动化一个主要中心,在环沙迦和迪拜的卫星城市,分布了大约150个服装制造公司。

  • 专家解读“十二五”期间纺织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国针对纺织行业颁布多项政策,有专家对其政策进行解读

  • 直面困局纺织工业触底反弹信号明显

    去年我国纺织工业增长的成绩来之不易,但成本上升和国内外棉价差依然是行业发展的“死结”。正视困难,但不回避、不夸大,才是当前整个纺织行业应有拥有的心态。

  • 工信部: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十三五”“十四五”两个五年,工信部累计制定实施70多项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细分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制定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和产业基础再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个重大工程实施指南,分业施策、分类指导,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

  • 三项两化融合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全国超5万家企业进行管理体系贯标

    自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全国超过50000家企业进行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超过24000家企业实现了贯标达标,数字化转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全国企业经营生产过程关键业务环节实现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达到52.1%,相比于“十三五”初期提升6.7个百分点,融合发展不断走深向实。

  • 条条铁路线为建设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大动力

    2020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圆满完成铁路建设任务。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19亿元,新线投产4933公里,新开工项目20个。“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12.1万公里增加到14.63万公里,增长20.9%;高铁由1.98万公里增加到3.79万公里,翻了近一番,“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

  • 50亿!海马汽车设欧洲开发中心提升核心竞争力

    “十三五”期间,海马汽车将斥资50亿元,提升研发能力、关键技术等的核心竞争力,并将设立欧洲研发中心。按照整体规划,海马集团将在“十三五”末实现年产销整车60万辆。

  • 十三五"煤电搁浅成本或达2.45万亿 亟需去产能

    以“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20年11亿千瓦煤电装机规模来估计,2020年煤电过剩规模在1.4亿千瓦,这意味着有约233台60万千瓦的煤电机组资产及其衍生价值将被搁浅。考虑初始投资、税金以及税后利润三部分,经过核算搁浅资产总共价值2.45万亿元。

  • “十三五”能源规划获批 储能产业搭上政策东风

    近期,围绕能源与电力发展,多个重磅政策相继出台。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11月7日,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并提出要集中力量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特别是新能源并网技术和储能、微网技术上取得突破

  • “十三五”四川各地市电网建设投资加码 引爆相关设备市场

    “十三五”期间,国网四川电力规划投资1079亿元加强500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网建设。到2020年,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将达6.37万公里、变电容量3.14亿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变电容量达到1.7亿千伏安、线路长度达到26.9万公里;全省特高压变电(换流)站达8座,接纳电源装机1.16亿千瓦,外送能力超过5000万千瓦。

  • “十三五”四川各地市电网建设投资加码 引爆相关设备市场

    “十三五”期间,国网四川电力规划投资1079亿元加强500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网建设。到2020年,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将达6.37万公里、变电容量3.14亿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变电容量达到1.7亿千伏安、线路长度达到26.9万公里;全省特高压变电(换流)站达8座,接纳电源装机1.16亿千瓦,外送能力超过5000万千瓦。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