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驶入增长阶段的转换期。未来一段时期,伴随中速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常态,我国物流业也将进入适度增长的战略调整期。在新时期,物流业要积极应对中速增长带来的挑战,抓住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加快推动物流业从原有成本驱动、速度优先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效益优先的集约化增长方式转变,从单一功能、比拼价格的传统物流服务商向系统集成、合作共赢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商转型,全面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过去的30多年,我国经济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达到9.9%,特别是从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间,GDP增速达到10.7%,被称为“中国奇迹”。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
2001年~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实现了年均14.8%的增长速度,较好地发挥了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8%,已连续6个季度增速回落。有研究机构指出,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逐步放缓,未来一二十年将从“持续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速增长阶段”。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规律,也是政策主动调整的必然结果。面对新的形势,中国物流业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是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挑战不少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驶入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受此影响,物流运行增速有所趋缓,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已经连续6个季度放缓,企业效益不断下滑,投资增速持续回落。长期掩盖在高速增长下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挑战。
物流总体需求不足。长期以来,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了企业物流服务外包的战略作用。企业物流外包层次低,仅限于外包运输、仓储等简单物流功能,或销售环节物流外包,很少进行物流整体业务外包或整条产业链物流外包。同时,受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观念影响,企业往往采取自营物流模式,物流服务内部化问题严重,导致社会物流需求不足。
产业层次水平不高。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晚、门槛低,行业小微型企业占比高,大多数企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竞争,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物流服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难以满足市场日趋增长的一体化、网络化、定制化高端服务需求。据调查,今年上半年,重点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仅为4.8%,企业利润维持在较低水平。
物流效率提升缓慢。用国际上通行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来衡量,我国的物流效率从2002年的18.9%降为2011年的17.8%,10年仅降低1.1个百分点。从企业层面看,2010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8.8%,高于日本相关调查结果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2.5次,批发和零售业为3.3次,均远低于发达国家9~10次的平均水平。
#page#
市场经营风险加大。近年来,我国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融资环境短期内难以好转。据调研反映,近年来物流市场“用工荒”愈演愈烈,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随着经济增速趋缓,物流市场将经历一次“阵痛期”。一批粗放式经营的企业面临成本高企和失去市场的双重困境,或将加速退出市场。
运能不足与运力过剩长期存在。受运能长期不足的影响,铁路运输仅占整个运输市场份额的10%左右,远远低于国际水平,铁路优势难以发挥。而公路运输一直占据了运输市场的主导地位,由于市场主体分散、规模较小,运力过剩问题长期存在。此外,随着城市扩容进程加快,原有仓储设施急剧缩减,而新增仓储设施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未来仓储资源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机遇良多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社会需求、发展模式、产业格局和组织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变化中蕴含着新的机遇。
产业地位受到重视。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物流业“第三利润源”的战略地位将得到凸显。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继续通过投资、劳动力投入实现增长的机会大大降低,企业继续通过产能扩大、工艺改造实现利润的空间也大大缩小。物流成本平均占企业总成本的30%,物流时间平均占生产和销售过程的90%,向物流要效益潜力巨大,成为企业在增长困境压力下,挖潜增效、提升利润的重要源泉。
外包需求加速释放。受经济增速趋缓影响,客户企业集中主业压力明显加大,将逐步加快物流业务和资源外包的发展进程。实施物流外包符合社会分工细化要求,能够明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减少资产投入、提高物流效率。实施物流外包也将有效带动客户企业生产方式变革和流通方式转变,促进客户企业转型升级。物流需求层次的逐步提升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