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企业资讯>三大因素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

三大因素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

发布时间:2003-11-14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企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现代物流发展

导  读: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市场国际化的竞争,国内物流企业既要与进驻国内的跨国物流商一较高低,还要走出国门,参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可谓任务艰巨。然而由于近两年受到社会的“热捧”,我国物流业凸显出种种弊端,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

    标准化建设已成燃眉之急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但由于物流标准建设滞后、推行受阻,各行各业守着自己的物流标准,各行其道,导致物流成本过高,效率低下。专家认为,我国即将全面开放物流领域,与国际物流接轨,制订并推行统一的物流标准已成燃眉之急。
    我国已陆续制订出台了《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和《物流术语》等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都是推荐实行,不具备强制性。而且,由于物流业涉及的领域和行业十分广泛,统一标准短期内会触动一些部门和行业的既得利益,导致国内物流标准化推进步伐十分缓慢。
    目前我国有70多万个与物流有关的机构和企业,其中多数是传统企业的流通部门转换而来,不同行业企业和运输部门,各有各的物流标准,导致我国水、陆、空联运规模一直拓展乏力;海运与铁路集装箱的标准不统一,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仓库、站台、货架、储罐的标准不统一,极大地阻碍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这些因素致使我国物流成本较高,效率低下。统计资料显示,国内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年周转次数不到2次,商业流动资金的年周转次数不到3次,而一般发达国家却在10次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物流费用支出达17880.8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0%。物流费用占比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近900亿元。
    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世界发达国家都建立起完善的物流标准体系。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国内物流企业既要与进驻国内的跨国物流商一较高低,还要走出国门,参与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因此改变物流业标准四分五裂的现状,制订和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统一的标准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物流专家们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在国家标准制订中扮演重要角色,一要抓紧制订与物流相关的各种标准,建立起统一的物流标准化体系;二要加强协调和组织工作,加快物流标准化步伐;三要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士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法人的标准化意识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标准意识和标准化水平,加速融入国际物流标准体系。

    存在三大“虚热”

    有“利润泉”之称的现代物流,近两年受到社会“热捧”,各地、各行业的物流规划陆续出炉,物流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这股物流“热潮”所伴生的“虚热”现象,近年来也日益凸显,一些专家对此深表忧虑。
    虚热之一:言必称大,不求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中心城市政府制订了区域性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各相关行业也都制订了行业性的物流发展规划。这些地方性的物流发展规划,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推进当地物流业的扩张、建设上。一些地方盲目贪大,不讲实际,所规划的物流体系大大超出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市场需求。而且,各地政府、各行业制定出台的规划,彼此间难以实现有机衔接,只求“独大”,反而束缚了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虚热之二:行必建园,不求物。目前,不少地方将开发新物流园区作为发展物流的品牌,动辄投资几千万甚至几亿元,圈地数百或上千亩,建立高档次的物流园区。武汉市目前已建或在建的大型物流园区为数不少。仅一家交通投资公司就耗资1.5亿元兴建了占地650亩的舵落口货运中心。全国各地不少物流园区存在着定位不明、布点不当等问题,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现象比较突出。2001年,一片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500亩土地曾吸引了全国物流界人士的目光--投资2.5亿元建成的华通物流园是当时国内仓储面积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的物流园区,然而,在建成后的一年里竟没有与外界签订一份真正的商业合同,使整个物流园陷入运作危机,后不得不在北京市相关国资管理公司的主导下进行艰难调整。
    虚热之三:改必换牌,不求质。为赶时髦,追浪潮,国内一些传统货运公司、仓储企业,不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只是简单地换牌更名为“物流企业”“物流中心”等等,使我国物流企业数量迅速膨胀。全国现有约70万家物流企业和机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交通、物资、粮食、商业等部门的下属企业简单变身而来,普遍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很多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物流服务。我国300多万家公路运输企业,平均每家仅拥有1.43辆运营车辆。且这些企业的运输车辆和仓库大多缺少湿度控制、冷藏储存和避免污染的特殊商品分隔设施,不能满足客户的特殊运藏要求。

    物流业发展遭遇人才“瓶颈”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日增,预计到2010年,全国需要物流高级人才20-30万。由于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以及上岗资格培训都没能普遍、有效地开展,导致当前物流人才奇缺,已成为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
    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表现出旺盛的活力。2002年,全社会货运量达147.1亿吨,比上年增长5%。随着物流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沃尔玛、联合利华等著名跨国公司纷纷进驻中国设立采购中心,这些都对我国物流人才的质和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我国物流企业在与跨国物流公司进行比拼的过程中,因为装备、技术、资金的巨大差距,人才资源尤显可贵。
    2001年以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实际上在进行物流专业或专业方向招生的大约有15所院校,其中仅有两所院校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2002年,正式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的大学上升到40多所。此外,还有大批有关物流的在职短期培训班。
    但我国的物流专业人才仍十分稀缺。2002年的中国物流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各种物流专业教育规模在6.5万人左右,但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高达600多万,人才供需显然严重失衡。在各大城市的人才招聘会上,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分析其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物流教育培训工作起步晚、规模尚小,市场上受过正规教育的物流人才有限,而正在受教育的学生尚未成才入市;二是我国物流学历教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职业培训的市场秩序又较为混乱,输送给社会的“人才”未能真正成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几位物流专家介绍,一些高校在开设物流专业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理论和师资准备,缺乏系统的、生动的、本土化的物流理论支持,培养的学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实践工作要求。
    为此,专家们建议:相关教育、研究机构应结合我国物流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促进物流教育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高校物流专业的招生规模,对中等物流职业教育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社团组织来执行现代物流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我国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lvb0.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日本通过手机监视司机状态 昏昏欲睡可引发警报

下一篇:江苏常州新北区要建污水处理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现代物流发展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