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的面包、手里的报纸、身边的电视、天上的飞机可有共同之处?有。其质量都与装备制造业水平密切相关。
装备制造业为工业生产提供“母机”,制约各行各业发展,决定着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进程,关乎国家安全。那么,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目前究竟如何?装备制造业更上层楼路在何方?
装备制造业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记者:新世纪初,我国装备制造业还面临国产化装备市场接受度较低等问题。十年过去了,这些问题解决得怎样了?
王瑞祥:进入新世纪后的十年,是装备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时间最长的时期,我们称之为历史发展最好时期。这十年里,我国机械装备国产化取得了重大突破,装备自给率由70%提高到85%左右。而且产品可靠性不断提高,机械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重由40%提高到80%左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部分行业已经改变了用户对国产装备质量的不信任,发电设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现在电力企业考虑性价比以后,自己就倾向于选购国产设备。
记者: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其主要标准有哪些?
王瑞祥:首先是规模上去了。以占装备制造业2/3的机械工业为例。2006年至2009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分别年均增长26.22%和26.64%,高于“十一五”行业规划预期目标1倍以上。去年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列世界第一,汽车、机床等一大批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其次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了。2009年我国火电设备产量同比下降18.5%,且主力机组已升级为30万千瓦以上的高参数机组;风电设备产量增长80.9%;核电装备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输变电设备迈上了交流100万伏和直流±80万伏的世界最高电压等级。
还有一个重要标志,是机械工业对外贸易长期逆差的局面得以扭转。2006年之前,我国一直是装备净进口国家,外贸逆差曾高达300亿—400亿美元。2006年,机械工业首次实现外贸顺差7.47亿美元,此后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外贸一直保持顺差。这标志着国产装备的国际竞争力正不断提高。
记者:为什么这十年装备制造业能发展得这么快?
王瑞祥:首先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支持。2006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去年初又相继出台了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并配套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正在酝酿的“十二五”规划,又确定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入要加快培育的7个战略新兴产业。其次,我国这十年来工业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这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支撑。另外,机械工业是最早真正作为竞争性行业被抛进市场海洋的,充分的市场竞争使企业内生发展能力得到加强。最后,还得益于开放的经济环境。虽然目前机械工业出口只占行业总产出的20%左右,但是出口增速快于工业总量增速,对产业发展贡献很大。
质量是装备制造业发展最突出瓶颈
记者:近几年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很快,发展质量又如何呢?
王瑞祥:发展质量确实需要我们更多的重视。现在还有不少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对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的追求远超出对发展质量的重视。装备制造业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使他们有点头脑发热,以为特定历史阶段的超常增长速度可以在未来五年继续作为主要追求目标。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儿。因为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现在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数量转向质量;而且,按照现在的基数以及我国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还以这么高的速度发展,也是难以想象的。
还有,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很快,装备自给率大幅提高,但被市场接受的多是中低端装备,高端装备市场仍未摆脱由进口产品所左右的被动局面。而且还有相当多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未能实现国产化,多数高端装备配套所需的高档液压件、高档机床配套所需的高档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等,仍严重依赖于进口。
近几年,高端装备研制的重大突破不少是单点开花、局部突破,还缺乏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供应商,特别是在石化装备领域,大量的成套设备市场不得不拱手让给外商,以至于出现单机90%由国内企业制造,但大部分利润却被外商拿走的情况。
记者:是不是可以说,发展质量是制约装备制造业更上层楼的最突出瓶颈?
王瑞祥:是的。提高产品质量很重要。我们现在还没能完全扭转用户对高端国产装备可靠性低的传统印象。事实上,国产液气密元件、模具、齿轮、泵、阀、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高端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也确实不高。有些高端产品我们虽然能够研制,但是产品稳定性、质量可靠性、附配件完整性、应用软件成熟度和长远持续服务满意度与国外都有差距。
另外,重大装备国产化还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以前国产装备具有价格低的明显优势,现在这种优势发生了变化。一些外国公司为了继续独占我国市场,往往采用在我国建立控股或独资企业,以及大幅降价的办法,阻止中国企业进入由外方垄断的市场。比如,我国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刚热调试成功,国外的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就降价了40%。他们就是抓住了用户“如果国内产品便宜很多就愿意一试,如果价格差不多还是用外国产品保险”的心理,让我们费尽心力研制的产品无法拿到订单、获得利润,致使企业难以继续发展。
夯实基础装备制造业才能腾飞
记者:您能不能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不尽如人意?
王瑞祥:首先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自身的原因。我国装备制造业基础欠账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缺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和技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企业眼光还不够长远,研发投入普遍偏低,且偏重实用技术,不重视基础理论和基础共性技术。这样虽然赚钱快,可是赚不了大钱,而且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我国以市场为导向的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机制还没有普遍形成,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既缺少研发投入、又缺乏技术来源。机械工业一半的技术来源于国外,对外依存度过高。重引进、轻开发,重模仿、轻创新的倾向还没能根本改观,导致难以摆脱“引进—落后—再引进”的被动局面;许多高端产品停留在仿制或外延放大阶段,缺乏坚实的基础技术支撑。
另外,一些综合因素,包括基础工艺、特种材料、检测技术水平欠佳等,也是造成不少高端装备在国内发展不快的原因。
记者:那么,我们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
王瑞祥:装备制造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要以高端装备为突破口,以提升核心技术为主要着力点,瞄准产品可靠性问题,夯实基础,不断提升装备国产化水平。
夯实基础先得转变观念,要由原来重速度、重扩大规模,转变为重科技创新、重质量、重管理,尽快改变过分依靠资金投入和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推动产品和产业升级。
同时,我们要抓好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不仅在生产管理上,而且在产品研发上也要注重两化融合,由此提升产品性能,才能满足和开拓市场需求。
另外,还要加强研发、管理人才以及技术工人的培养。特别需要提一下的是技工培养。装备制造业强国德国和瑞士对技工培养都非常重视,这值得我们借鉴。没有好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我国研制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项目时,就面临将来谁来操作的难题。
最后,希望有关方面能加强政策引导。这几年之所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比较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政策引导下,国产装备比以前受到了用户的更多关注。事实证明,我们生产的机会多了,进步就快。比如发电设备,几年前也被“卡脖子”,如今产品质量已经与国际水平不相上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