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壮丽70年 中国机械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壮丽70年 中国机械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10-16 来源:中国工业报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机械工业 装备制造业

导  读: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机械工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工业的重要支柱和主导产业,其经济总量占国内整个装备制造业的2/3以上,占全国工业的1/5以上。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机械工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工业的重要支柱和主导产业,其经济总量占国内整个装备制造业的2/3以上,占全国工业的1/5以上。2018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8.82万家,占全国工业23.31%;资产总计23.42万亿元,占全国工业20.65%;主营业务收入21.38万亿元,占全国工业20.91%;利润总额1.45万亿元,占全国工业21.84%。


装备制造业,机械工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机械工业发展成就斐然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中国机械工业经历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与改革开放40年的跨越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历了抗击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挑战,经历了调整振兴、转型升级、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70年来发展成就斐然。

  产业体系逐步完整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旧中国的机械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百余年时间里,只能在沿海沿江制造少量简易产品。新中国成立后,在前苏联帮助下才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械工业体系,经过70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机械工业从小到大,从修配到制造,完成了从制造一般产品到高、精、尖产品,从制造单机到制造大型先进成套设备的转变,建成了产业门类齐全、产品品种丰富、具有较大规模、具有相当实力和技术水平、成套水平不断提高的完整产业体系,在全国工业体系中占比超过20%,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居全国工业领域前茅。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49年,机械工业企业数量微不足道,1978年企业数量发展到10890家(不分规模),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数量已达到8.82万家,占全国工业的比重高达23.31%。

  1949年机械工业职工人数仅10.7万人,1978年职工人数达499.13万人,2018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已达1900多万人,占全国工业的比重超过20%。

  1949年机械工业总产值仅有5.59亿元,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上升到1082.28亿元,2016年机械工业销售产值已达24.73万亿元(2017~2018年国家统计局未公布产值数据),是1949年的4.42万倍,是1978年的228.5倍,新中国成立以来年均增速达17.3%,占全国工业的比重由1952年的4.2%升至2016年的21.47%。

  1949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微不足道,1978年增加值为97.2亿元,2008年约2.4万亿元,2018年约6万亿元(测算值,国统局未公布),是1978年的617倍,年均增长17.4%。

  2018年机械工业资产总额为23.42万亿元,是1995年有记录以来1.67万亿元的14倍,年均增长12.17%;主营业务收入为21.38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0.91%,是1990年有该项指标纪录以来3379.2亿元的63倍,年均增长16%;利润总额为1.45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84%,是1978年69.2亿元的210倍,年均增长14.3%。

  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机械工业基础薄弱,能生产的机械产品甚少,产品水平与世界先进无法相比。经过“一五”“二五”时期的努力,与国际水平差距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再次拉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机械工业规模与实力日益强大,之后一段特殊时期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在世界机械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按产品销售额比较,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机械工业占世界机械工业的比重微不足道,到1985年才达3%、1990年升至4%左右,至2009年已迅速提高到20%左右,2018年升至30%以上。在世界机械工业中的位次,新中国成立初期在20位以后,2009年跃至第一位,至2018年已连续10年居于首位。

  70年来,我国机械工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装备,机械产品国内市场自给率逐步提高。自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初期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先进大型成套装备大多依靠进口,国内设备自给率不到60%,上世纪90年代提升至70%左右,2003年超过80%,2009年超过85%,此后始终保持在85%以上的水平。如今,机械工业许多重要产品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少量生产或不能生产,跃居为世界首位,如汽车、载重汽车、摩托车、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变压器、机床、内燃机、矿山机械、起重设备、拖拉机、混凝土机械、挖掘机、装载机、水泵、风机、气体分离设备、塑料机械、数码相机、复印机等,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机械工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汽车,1956年新中国生产第一辆汽车,当年汽车产量仅61辆,全部为载重汽车;1978年汽车产量14.9万辆,居世界第18位;2009年汽车产量已达1379.1万辆,跃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汽车产量2780.9万辆,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对世界汽车产量的贡献居各国之首。

  发电设备,1951年产量仅1.6万千瓦,1978年产量483.83万千瓦,2004年产量7137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产量首次超过1亿千瓦,至2018年,已连续十三年产量超过1亿千瓦,稳居全球首位。

  金属加工机床,1949年产量仅0.16万台,1978年为18.33万台,2009年达79.92万台,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产量为71.86万台,稳居世界首位;其中数控机床1978年产量仅有581台,2018年达21.33万台,稳居世界第一。

  内燃机,1949年产量仅0.74万千瓦,1978年产量为2905.67万千瓦,2018年产量达27.01亿千瓦,稳居世界首位,是1949年的37万倍,是1978年的93倍。

  起重设备,1949年产量仅0.6万吨,1978年生产27.42万吨,2018年产量为777.11万吨,稳居世界首位,是1949年的1295倍,是1978年的28倍。

  大中型拖拉机,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诞生,1978年产量为11.43万台,2007年产量达20.31万台,约占全球产量的20%,跃居全球首位,2018年产量为24.35万台,居世界第一。发展到目前,全国农作物机械化率已达66%,农机装备国内市场供给率达到90%以上。

  产品水平逐步提高 技术水平明显进步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农业、冶金、矿山、电力等机械设备基本为空白,大多数机械厂只能从事修理和装配业务。经过70年来的发展,农业机械从维修旧式农机具起步,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开发和技术改造,现已研制出一大批高水平农机具,120~180马力轮式拖拉机已替代进口并远销国外;冶金机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设计、制造技术已渐成熟,结束了中国现代化钢铁企业全流程所需技术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历史;矿山机械从只能生产少量小型设备,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世界上少数能成套生产大型露天矿山设备的国家之一;电力装备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创新,产品水平、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主要电力装备不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并实现大量出口,其中三峡右岸机组实现国产化,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参数的火电机组实现批量生产,输变电设备新中国成立前只能生产10千伏以下设备,如今中国首个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工程已投入运行,国产化率达到90%,创造了世界电力史上的奇迹。

  70年来,机械工业自主创新成效显著,关键设备和重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1961年国家批准制造的九套大型设备,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冶金、航空、航天和造船工业提供了重要关键设备。1962年和1964年投入生产的两台万吨水压机,为电站建设、航空、军工等工业部门提供了大量大型锻件,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的三峡工程,所采用重大装备的技术参数、容量和规模等指标,许多都达到或超过设计时的世界先进水平。21世纪以来,自主设计制造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风电已与世界先进风电技术接轨,自主建设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示范工程项目、特高压输变电领域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百万吨乙烯“三机”、20兆瓦电驱天然气长输管线压缩机组、10万立方米/时大型空分设备等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大型伺服压力机及伺服冲压生产线关键设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并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起吊重量2000吨及以上的大型履带起重机等一批工程机械产品,整体技术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1世纪以来,一大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陆续建成,机械工业60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及行业科学技术奖。机械行业标准数量从1978年的3400项发展到当前的1.72万项,重点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80%以上。机械主导产品的技术来源国内占比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24.5%上升到现在的70%,国产机械装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已超过85%,“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70年来,在装备制造能力提升的同时,机械工业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哈电、东电、上电三大集团生产的发电设备,已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汽车前十家企业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近90%,形成了6大类、120多个品种,基本可满足国民经济和用户需要的产品结构。通用机械、重型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重点产业,都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向好,东西部产业均衡协调发展保持良好走势。

  新世纪以来,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据统计,机械工业万元主营业务收入综合能耗从1995年的0.51吨标准煤降至2018年的0.06吨标准煤。我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设备的主要制造国和出口国,共向世界提供了约三分之一的太阳能板,制造了近一半的风力涡轮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装备发展迅速,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2018年产销127万辆和125.6万辆,已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8年产量达到14.77万台,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过38%。两化融合深入推进,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已经起步。服务型制造广泛开展,一批先行企业服务型制造在企业总收入中占比达到30%以上。

  体制改革焕发活力  多种所有制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学习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机械产品是“生产资料”,是最重要的国家管理物资,其生产安排、物资供应、价格制定、产品流通分配,完全由国家物资部门管理,机械工业各项经济活动,完全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实施。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适时推动产供销管理模式及价格体制改革,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解放了机械工业生产力,促进了机械工业大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充分发展,国企改革步伐加快,活力大为增强,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机械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机械工业国有企业经过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制度创新与机制转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不断改革、改组、改制,进一步优化了组织结构,精干了主业,激发了市场活力。目前,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企业骨干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履行社会责任、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在为国计民生工程提供关键装备、挑战极限制造和引领行业发展方面贡献突出。

  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迅猛,民营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以2000年至2015年为例,机械行业民营企业由1.8万家、占比54.63%,发展到6.78万家、占比82.79%,资产总额比重由25.2%升至49.69%,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由37.15%升至59.05%,利润总额由占比43.69%增至55.4%,成为了机械工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三资企业自1981年批准第一家中美合资机械企业,1983年批准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至2015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三资企业已达11016家,其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机械工业全行业的比重分别达17.63%、17.38%和18.65%,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贸出口快速攀升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1956年中国就开始出口机械产品,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机械产品主要是按国家间的协定,以无偿援外的形式出口。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机械产品贸易出口。改革开放初期,机械产品整体出口水平很低,对外贸易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工艺简单的标准件、手用工具等,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微不足道。1985年国务院把机电工业确定为中国出口的重要战略产业之一,此后机电产品出口得到持续高速发展,特别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机械工业抓住国际产业加快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机械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中国机械工业对全球机械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

  据原机械部外贸业务统计口径,197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仅为2.61亿美元,在世界上占比微乎其微。1990年机电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00年突破1000亿美元,2011年突破1万亿美元,2018年已达14607.2亿美元,是1978年的5597倍,年均增长24%。机械工业口径外贸统计数据始于2003年,当年机械工业外贸出口总额559.9亿美元,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首次实现了外贸顺差,由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近几年来,机械工业贸易顺差均在1000亿美元左右。2018年机械工业出口达到4510.3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量的比重达18.13%,2003~2018年间机械工业出口年均增长15%。机械工业出口结构由加工贸易和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向一般贸易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与成套设备升级。

  同时,积极利用外资与扩大对外开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三资企业数量已从1981年的1家发展到2015年1.1万家。2018年机械工业三资企业出口额占全部机械工业的比重高达44.34%。

  在此基础上,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机械企业加快了“走出去”步伐。一批骨干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拥有了国际知名品牌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优秀人才和海外市场,提高了发展起点;一批企业在境外投资建厂、开办研发机构取得成功,拓展了发展空间;一批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找到了新的发展商机,成为了国家对外开放的骨干力量;一批企业已开始从单一产品的输出转向成套设备、资本、技术和服务的输出,出口附加值显著提高。总体来看,机械工业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一支劲旅。

  新时代机械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是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机械工业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建设机械强国,就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

  聚焦高质量集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奠定了机械工业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坚实基础,但面对当前所处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对比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大与强的不平衡、量与质的不平衡、质与价的不平衡问题较突出。产业整体仍处于全球装备制造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关键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及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在前沿产业核心技术领域,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

  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结构性矛盾中。主要是:产能规模与结构不平衡,高端不足、低端过剩;主机与基础支撑不平衡,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相对薄弱;产品品种数量与质量水平不平衡,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有待提高;“走出去”步伐与国际化竞争力发展不平衡,在人才、经验、品牌建设和适应能力上亟待加强;区域协同与发展不平衡,需要加快区域之间、军民之间、上下游之间的融合发展。

  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程度和水平上。主要是:科技开发与投入不充分;两化融合、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充分;服务型制造与商业模式创新不充分;融合发展不充分;企业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培育不充分,整体推进有待深入。

 对标高质量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推进发展

  在总结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机械工业发展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谋划和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理念,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长期指导思想。引导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发展的经验启示,坚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行业自觉把产业、企业发展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进行思考,放在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放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建设机械强国中去定位,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界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点,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好行业发展的质量效益问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继续把行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加强调研和行业分析,充分发挥行业重点企业的骨干作用,巩固好行业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进一步聚焦质量品牌的发展瓶颈,强化管理,夯实基础,降本增效,推动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多措并举促进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尽快进入质量时代。

  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集中做好“调结构、补短板、换动能”。认真总结“十三五”,谋划“十四五”,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加强对机械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的谋划引导,促进科学有序、协调均衡发展。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强行业自律、优化市场环境,推动过剩和落后产能退出。持续推进自主创新,依托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等平台,重点针对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薄弱环节,集中攻关取得突破。瞄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薄弱环节,下功夫补齐短板,强能力、提水平。加快推动两化融合、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及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实现动能转换,提高供给能力水平。

  拓宽高质量发展的业务领域,提高开放升级融合发展水平。坚持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以实施“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为突破口,聚焦发电设备、工程机械、冶金设备等重大装备“走出去”,强化标准化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关税税率调整等政策咨询工作,做好产业损害调查、贸易救济与引资引技引智等专业化服务。同时,积极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努力为落实惠民工程发挥作用。

  要以改革创新迎发展

  总之,机械工业要以遵循新发展理念,围绕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和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部署要求,以改善供给侧结构为主线,以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抓手,以实施“十三五”行业发展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坚持两化融合、智能转型,坚持开放升级、协调发展,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补短板、提品质、增效益,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机械工业由大变强。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o1aa6u1429l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3000亿

下一篇:中国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达69.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机械工业 装备制造业
  • 英威腾电源&网能荣膺“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

    2021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结束,由深圳市英威腾电源有限公司、深圳市英威腾网能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通讯系统高效高质供电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国内工程机械销量连续3月下滑 龙头企业业绩增速“降档”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行业统计数据,6月份,纳入统计的26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在国内市场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6965台,同比下降21.9%。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工程机械面临多重周期因素影响,出现见顶回落走势。

  • 市通汇 | 菲家总裁顾建党荣膺“2020年度畅销书作者”称号

    《数商:工业数字化转型之道》三位作者: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裁顾建党、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俞文勤、德锐咨询董事长李祖滨获得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颁发的“2020年度畅销书作者”荣誉。

  • 2020年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鉴于二季度以来机械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基本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已实现大幅回升;下半年行业发展环境总体向好,同时上述占机械工业80%以上的主要分行业走势趋向改善。预计全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前低后高、逐步回升的走势,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将有望实现小幅正增长。

  • 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与趋势预判(摘编)

    日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在会员通讯大会上发表了“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与趋势预判”,就2019年机械行业运行回顾、当前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等进行阐述,今部分转发该文,供业界参考。

  • 《微小型行星减速器强度性能试验台的研制》提升国际竞争力

    随着机械工业和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齿轮在向小型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通过采用塑料齿轮代替金属齿轮设计出的微小型行星减速器,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提高生产效率。

  • 2019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

    2月25日,2019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信息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上,陈斌执行副会长发布了2019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信息。

  • 2020广州国际连接器及线缆线束加工设备展览会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倾力打造,每年在广州举行,是华南地区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工业智能装备展会

  • 我国工业经济企稳反弹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实现“产销两旺

    我国工业经济基石的装备制造业同样呈现明显回升态势。4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还是下降8.1%,5月份就转为正增长1.1%,一下子回升9.2个百分点,6月份进一步回升。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上月加快8.1个百分点。在多重压力下,装备制造业能够从较大幅度下降转为正增长,说明内生增长的源动力是非常强劲的。

  • 2022第十一届江门先进制造业博览会

    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齐驱并进,未来,江门将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谋篇布局,积极打造珠江西岸新的经济增长极,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本展会正是顺应政府的号召及市场的巨大需求,帮助江门地区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而举办。

  • 统计局解读:11月工业生产稳中有升 电子行业明显回升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江源解读称,11月份,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深入推进,工业生产呈现稳中有升、总体向好态势,产品增长面持续扩大,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升至年内新高,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增速加快,原材料行业稳定增长,工业品出口大幅上升。

  • 2021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工博会

    中国工博会自1999年创办以来,通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运作,已发展成为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工业品牌展,是我国工业领域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经贸交流合作平台。

  • 2020第22届中国工博会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

    中国工博会自1999年创办以来,通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运作,已发展成为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工业品牌展,是我国工业领域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经贸交流合作平台

  • 2020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工博会

    中国工博会自1999年创办以来,通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运作,已发展成为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工业品牌展,是我国工业领域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经贸交流合作平台。

  • 前三季度我国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3.5%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前三季度工业企业效益出现结构性改善,主要体现在,一是利润增长行业增多;二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增长加快;三是汽车电子行业利润回暖带动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 欢迎参加2019年第12届长春制造业博览会

    第12届中国(长春)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定于2019年3月25日-27日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们诚挚地邀请国内外企业和专业商、协会参展参会。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