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补短板强技术 物联网发展提速

补短板强技术 物联网发展提速

发布时间:2021-11-11 来源:人民日报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物联网 无人驾驶 智慧生活

导  读:

生产设备装上传感器,远隔千里也能运维监控;智能音箱异军突起,语音呼唤便能乐享智慧生活;道路覆盖视频监控,车路协同让无人驾驶成为可能……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物联网正展现出显著的行业赋能作用。

  生产设备装上传感器,远隔千里也能运维监控;智能音箱异军突起,语音呼唤便能乐享智慧生活;道路覆盖视频监控,车路协同让无人驾驶成为可能……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物联网正展现出显著的行业赋能作用。

  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如何全面发展?工信部、网信办等8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系统谋划未来三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提出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

  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如何?《行动计划》有哪些亮点?记者采访了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及相关专家。

  产业发展潜力强劲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整体呈现良好态势,展示出强劲发展潜力。”工信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评估结果显示,“十三五”时期,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链协同发展局面初步形成,行业赋能作用进一步凸显。

  物联网总体规模和骨干企业数量大幅提升。据估算,“十三五”末期,我国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2.4万亿元左右,超出“十三五”初期设定的1.5万亿元的目标值。根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物联网卡数量已突破12亿张,拥有产值超10亿元的物联网骨干企业超200家。

  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物联网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应用标准基本确立,截至目前,我国物联网领域发布370余项标准,明确了物联网概念术语,规范了网络技术、应用支撑、测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应用部署蓬勃发展。在制造业领域,涌现出远程运维、能源监控、安全监测等物联网应用新模式。在城市治理领域,随着视频监控、环境监测、智慧烟感、智慧路灯等设施的部署和应用,跨领域的数据开放和共享机制逐渐形成。

  “物联网通过信息采集与获取,实现可靠连接和智能感知,进而对数据进行传输处理和应用,可以说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底座’。”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卓兰说,经过10多年的发展演进,物联网相关感知手段更加丰富,感知精度更加灵敏,通信技术选择更加多样。

  “十四五”时期是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关键期。在卓兰看来,《行动计划》聚焦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物联网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建设、重点领域应用推广和安全管理等重要事项,有助于谋划未来三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技术产品研发及重点行业应用等事项,系统推进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和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

 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如何提升物联网产业创新能力?《行动计划》提出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补齐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等产业短板。

  “以传感器为主的物联网基础技术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可以提升传统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卓兰说,以农业物联网为例,传感器的投入应用使得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数字化成为可能,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为生产经营者、政府部门提供高效、可靠的监测与管理服务。

  我国物联网核心技术自主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当前国内模组产品的芯片供货商多是国外企业,高端传感器严重依赖进口,汽车传感器、高端化学类气体传感器、环境检测传感器等产品95%依靠进口补给,物联网操作系统内核、安全、低功耗等核心技术研发亟须加强。

  针对短板弱项,工信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行动计划》做出“揭榜挂帅”工作部署,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技术融合创新,构建协同创新机制,鼓励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对智能感知、新型短距离通信、高精度定位等创新技术开展集中攻关,重点打造一批技术先进、性能卓越、应用效果好的物联网终端、平台和服务,为产业界创新发展树立标杆和方向。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受人才、技术、资金等因素制约,物联网企业大多为聚焦垂直物联网应用场景的中小企业,领军企业相对缺乏,制约技术研发进程。”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罗松说,《行动计划》将市场主体培育作为重点工作,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将更好优化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配置,助力产业创新发展,未来或将涌现出更多物联网“专精特新”企业和专门的物联网运营服务商。

 重点推进12个行业部署应用

  行业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工信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看来,“物联网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映射的基础支撑,反过来,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化部署也需要与千行百业紧密结合。”

  近年来,技术与需求的双向刺激,不断催生物联网的新兴潜力行业应用。但规模化部署仍面临诸多障碍。

  一方面,物联网在细分行业领域的市场渗透相对缓慢。卓兰表示,其应用率仅从去年的29%升至今年的34%,规模化部署仍存在成本高、成熟度低、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障碍。以智能家居为例,目前智能家居的市场渗透率不足5%,尚未突破10%的增长临界点。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虽然在物联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各细分领域发展状况不同,应用碎片化现象依然存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彭健说。

  综合考虑各领域对物联网需求的紧迫性、发展基础和经济效益等因素,《行动计划》在社会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2个行业的物联网部署。

  “《行动计划》提出了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的关键指标。”工信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分析,这意味着,到2023年,全国主要城市将基本实现物联网基础设施覆盖,社会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将更加稳固。(记者韩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物联网 无人驾驶 智慧生活
  • 守护安全大门!华北工控物联网门禁系统嵌入式产品方案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公众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安防行业正经历着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华北工控基于工控力量助力守护安全大门,打造了物联网门禁系统嵌入式产品方案。

  • 运输车队远程监控管理的利器:MITX-6122物联网边缘计算机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物流运输行业正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 昆仑海岸2024年度大事记

    2024中国自动化+数字化产业年会,工控网推选出行业内具有影响力和创新性的优秀企业、优质产品和应用案例。昆仑海岸【智慧热力远程监控系统】斩获应用创新奖,昆仑海岸已连续三年获此殊荣,展现非凡实力。物联网,

  • 【访谈】利万物,通四海,昆仑海岸以物联网基因向水务行业输送东风

    AI等技术涌现之下,中国传统行业正焕发新的生机,其中具备代表性的便是水务行业。近年来,水务行业在创新方面呈现出独特的格局,立足多元化场景,攻破应用型创新,是该行业的产业升级之道。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水务行业的每个细分领域都大不相同,其中的每一条“支流”都大有文章。历经长期的磨合与发展,水务行业正将

  • 有望突破30亿!华北工控蓄力开拓物联网领域

    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华北工控蓄力开拓物联网领域,已然推出面向不同行业差异化应用需求的X86架构和ARM架构多样化嵌入式IOT计算机。

  • 华北工控PPC-3315QP工业平板电脑,助力夯实智造根基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正当时,行业内企业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融入生产、管理、服务的各环节以实现降本增效。针对于此,华北工控推出了PPC-3315QP工业平板电脑等工控产品,可以助力实现智能制造装备的联网化、智能化。

  • 解决方案 | 安川技术致力于实现智能起重机产业品质升级

    随着工业4.0的推进和智能制造的崛起,智能起重机正在迅速成为建筑和物流行业的关键设备。智能起重机不仅仅是传统起重机的升级版,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以自动控制系统、物联网(IoT)和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高效、安全和智能化的工作方式,将现代科技与重工业完美结合,为多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安川技术,

  • 从精密测量到超长续航,矽敏科技在SENSOR CHINA展现全面优势

    矽敏科技在SENSOR CHINA 2024展会上首秀,推出超低噪声超低功耗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展示物联网续航新纪元解决方案,助力精密制造与海洋环境监测,成行业新锐领军品牌。测量,sensor,智能化,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