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经济大家谈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 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大家谈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 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0-06-16 来源:央广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新型基础设施 两新一重

导  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我国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我国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加速推进“两新一重”投资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对于推动疫后经济恢复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新基建”投资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新基建”本质是数字化基建,是“两新一重”的第一个“新”。“新基建”依托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进而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不仅如此,新基建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支撑传统产业和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通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促进科学、技术和产业创新。相对于铁路、公路、机场等工业革命时代老基建,“新基建”更加强调如何推动信息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消费场景,以此激发新消费需求。因此,“新基建”是经济生产、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进行数字化转型必需的基础设施,是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新基建”蕴含巨大的投资潜能,是扩大有效投资规模的重要战略抓手。如,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基础设施,5G不仅自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行业紧密结合,将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目前,腾讯、阿里,华为、京东、360等互联网科技巨头们纷纷跻身这场竞速游戏中。如,今年4月,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5月,腾讯对外宣布,腾讯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由于新基建在未来经济竞争中的重要性,全国各地纷纷加入新基建投资建设行列。如,目前已公布建设目标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数据显示,东部地区2020年计划布局5G基站28.2万个,占据已知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目标的49.8%,其次是西部地区,计划布局11万个,占据已知建设目标的25.9%,而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分别占据已知建设目标的19.4%和4.9%。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新基建”在我国肩负“稳增长”“调结构”和“助创新”的多重历史使命。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新基建”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政策和行动层面。目标就是要通过建设新一代基础设施,大幅提升经济效率,并最终完成新一轮技术-产业范式快速形成,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选择“新基建”作为投资突破方向之一,虽是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但也无疑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加速疫后经济恢复,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可谓一举多得。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以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正加速在全国铺开。相信随着这些项目的展开和实施,无疑将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激化新一轮新技术产业投资“热潮”。

  新型城镇化投资可补短板,扩大内需,推进人口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支撑,在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有“人口的城镇化”,更应是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的城镇化。在新时代,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都是推动“三农”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二者并非各自独立运行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二者融合起来,将实现二轮驱动,助力乡村振兴。

  中小城市和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和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公共服务不均等是目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短板”。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旨在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让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能顺利落户。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要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圆满收官”。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前提法一脉相承,存在明显的政策连续性,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依然扎实推进并在加强和深化中。

  从投资潜力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高质量方向推进,亟待补上此前城镇化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短板”。初步估算,补齐这些短板至少能释放出超过2万亿元的投资潜力。因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扩大投资的部分提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加大这些领域的投资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

  总之,新型城镇化存在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提升空间。政府加大对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一方面可以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可以补齐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短板,提升县城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民生,提高县域城镇的人口吸引力,缓解大城市人口流入压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降低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差距,真正实现人的城市化的新型城镇化目标。与此同时,有利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因此,加大对新型城镇化的投资力度是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

  重大工程投资可稳住有效投资规模,驱动相关产业复苏,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

  重大工程主要是指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具体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属于老基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铁路、公路、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然存在差别,因此,老基建仍存在大的投资空间,短期内新基建还不能从规模上取代传统基建。从各地发布的重大项目规划来看,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绝对规模优势,新兴科技为代表的“新基建”开始发力,起到边际增量效果。如,目前上海的152个重大项目中有57个是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2个是科技项目;云南3.6万亿的“双十”重大工程中,“能通全通”和“互联互通”等交通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2万亿,在建1.6万亿项目基本都是铁路、机场建设等,新开工项目中新基建占比有所提高,5G网络全覆盖、智能电网、物联网项目有2100亿,占比超过10%。

  目前老基建仍起到扩内需、稳增长的作用,而新基建更多起到调结构和做增量的作用。从二者关系来看,新基建为传统基建赋能,推动其转型升级,而传统基建的转型升级又为新基建创造出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新基建发展。所以,未来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必将深度融合、再度创新、形成合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经济体量已经明显变大,任何单一的政策工具都难以实现增加有效投资和稳定经济的目标。此次,打出“两新一重”建设的组合拳,正是基于对中国经济现状总体判断的结果。全方位协同推进“两新一重”建设是推动疫后经济恢复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只有充分发挥“两新一重”各自功能,扬长避短,协同推进,形成政策合力,方可实现稳经济、控风险和保民生的政策目标。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o25jdg4e8vv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堡盟相机与视觉传感器技术报告

下一篇:全球半导体市场今年预计仅增长3.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新型基础设施 两新一重
  • 总投资规模超1500亿元,到2025年浙江省交通新基建总体架构基本形成

    《浙江省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省交通新基建总投资规模超1500亿元,交通新基建总体架构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智能装备向全要素、全周期数智化升级,成为全国交通新基建先行区。

  •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解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社会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更加稳固。

  • 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信部联科〔2021〕130号,下称《行动计划》),为推动政策加快落地,回应社会关切,现对《行动计划》有

  • 上海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 积极打造交通新技术示范应用高地

    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和新型基础设施。要积极打造交通新技术示范应用高地,到2025年,科技全面赋能交通发展,交通感知全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行业管理协同联动能级大幅提升,交通治理大数据赋能取得新的突破,交通服务场景不断丰富,形成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泛在、协同、智敏的新一代智慧交通设施体系基本成型。

  •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推动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中办、国办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31日公布。方案提出,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重庆拟到2022年累计投入近4千亿元布局“新基建"

    重庆市政府近日发布的《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显示,到2022年重庆将累计投入3983亿元,滚动实施和储备375个新基建重大项目。届时,重庆将基本建成全国领先的新一代信息基础支持体系

  • 发力“新基建”上海出台行动方案扶持

    日前《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立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行动方案》从建设任务、保障举措等方面提出35条举措,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动上海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 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初步研究认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