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机器人未成规模
近十多年间,在“十五”、“十一五”攻关计划和863计划等的支持与工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拉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开始加速发展。其设计和应用技术已基本掌握,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从产业孕育期进入了产业形成期。国内很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机械、驱动和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国内一大批企业也积极进入到工业机器人的研发领域,并坚持走自主发展之路,开发出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各种工业机器人。
由于看好中国机器人当前和未来的广阔市场空间,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进入该领域。以ABB、库卡、安川电机、发那科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85%的市场份额。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四家外资与合资企业甚至展开了“价格战”,对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这导致我国自主品牌生产企业的市场空间被大大压缩,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即便是龙头企业年销售规模也仅在20亿元左右,远低于国际机器人巨头超百亿元的业务规模,未能形成规模效应,难以获取市场话语权。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自主品牌机器人培育和发展需求尤显迫切,发展壮大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已成为当务之急。
(2009-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数据来源:IFR,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
三大原因推动产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到几年的时间我国各地已出现4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有上海、沈阳、昆山、唐山、哈尔滨、重庆、青岛、芜湖等,并且还在以每周平均两家新企业的速度增长。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全国展开,大有群起之势。
在这种“大干快上”的局面下,部分企业抱有投机心理,还未找准产品定位便盲目投入,产品以组装为主要生产方式。这样做不仅忽略了研发等关键环节,还造成了大量的低端产能,无疑将让产业发展雪上加霜。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核心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人工成本逐年提高,老龄化社会快速形成,一线产业工人减少趋势不可逆转;国际国内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客户定制、柔性制造、成本效率以及全球资源整合成为核心要素;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精细外科和危险作业领域,机器人更具备优势。基于这三方面原因,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成为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路径。
(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数据来源:IFR,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
汽车、电子是主要应用行业
从应用领域来看,近年来,搬运机器人中的码垛机器人需求增长突出,过去5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40%。2013年,搬运机器人超过焊接机器人成为国内销量最多的工业机器人,其销量达到14475台;排在第二位的是焊接机器人,2013年销量为13028台。搬运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大约占据了75%左右的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此外,主要应用于电子电气行业的装配机器人和洁净机器人过去几年的增长也很快。未来,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其他行业的应用也将逐步展开。
从应用行业来看,汽车、电子工业是国内工业机器人主要的应用行业。汽车工业是国内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行业,占比达到38%。汽车工业也是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行业。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估算,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台数约为213台,几乎是我国制造业平均水平的10倍。除汽车行业外的其他工业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台数仅为11台。随着我国工厂自动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其他工业行业中也得到快速推广,如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金属制品等行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在军事、精细外科和危险作业等方面的应用也将逐步展开,而在这些方面,工业机器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工业机器人密度;数据来源:IFR,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
上页 1 2 3 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