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详解华为的云计算战略

详解华为的云计算战略

发布时间:2015-09-1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云计算 战略 华为

导  读:

华为已经促进了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与人的联接,未来要让人与物、物与物更广泛地联接起来。已经在电信基础网络与智能终端领域占据战略优势的华为,正进一步基于云计算IT领域的业务布局和生态构建,进行大压强投入。

    英雄虽不问出处,但出处往往决定了英雄的功夫套路。云计算领域,各路高手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亚马逊、阿里的电商,谷歌的搜索,腾讯、Facebook的社交,显然绝杀都在大数据。微软的应用软件、IBM的企业IT,也都是其过往优势积累。最近杀入公有云服务市场的华为,作为IT新生代小鲜肉,面对老牌IT厂商与互联网新贵群雄并峙的云计算市场,又能以什么战略闯出一条生路?

    华为的看家本领,就是云管端三位一体。其长期主张聚焦信息管道建设,围绕海量信息的“存储和处理、传送和分发、获取和呈现”来布局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业务从通信基础网络到企业业务,再到智能终端的扩展,就是要驾驭数据洪水从大洋大海导向大江大河,再到万家水龙头。过去华为已经促进了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与人的联接,未来要让人与物、物与物更广泛地联接起来。已经在电信基础网络与智能终端领域占据战略优势的华为,正进一步基于云计算IT领域的业务布局和生态构建,进行大压强投入。

 

压强:四两还是千斤?

 

    在互联网思维成为显学的时代,大家都愿意相信四两拨千斤的成功故事,却没人愿意踏实地做好千斤的投入。热闹过后,除了多了些成功学导师,又有多少拥有核心技术可以拿到全球竞争的产品和品牌。

     而华为则反其道而行,更愿意做好千斤搏四两的苦差。在大家都摩拳擦掌要用互联网+改变世界,华为却强调豆腐还是豆腐,车轮还是车轮,要从传统行业的业务本质出发,利用互联网实施数字化变革。任正非曾表示,华为要想取得一点点成功,只能在针尖这么大的地方,敢于用千军万马扑上去,力出一孔,才有可能实现大压强的单点突破。这或许和华为的出身有关,初创进入的高科技通信行业,起步就面临着如何在家门口顶尖高手的夹缝中生存,活下去的焦虑,让华为始终处于一息尚存、只争朝夕的危机感当中。最后的结果是,当年任正非一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豪言,在通信和手机两个领域都已实现了目标。今天的中国,真正通过高强度投入建立核心技术优势,能够面向全球打得出手的高科技牌,高铁技术算一个,信息技术算一个,后者华为功不可没。

    华为目前有17万名员工,其中近8万为研发人员,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900亿人民币,2014年占比14%,位居全球最高。投入之猛,远超苹果等西方公司。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企业云发布会上提到,华为目前已经在全球部署了5个专注于云计算的研发中心,涉及研发人员超过10000人,平均每年在IT产业上的投资将不低于5亿美元。华为的雄心是,希望通过十年以上的努力,要把IT产业发展成为跟通信产业一样覆盖全球的大产业。预测到2020年实现整个IT产业超过100亿美元,真正成为华为公司支柱产业之一。

 

布局:面子还是里子?

 

    今天的华为,既是财富500强中唯一的未上市民营企业,也是Interbrand全球品牌百强榜上唯一的中国企业,还是汤森路透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上的唯一中国企业,然而华为真正让人敬畏的是从无到有做里子的拼劲,拼出了5G定义了通信行业标准,拼出了SoC芯片做出了全球速度最快的手机……同样在IT领域,华为从芯片到存储,到服务器,到操作系统,到虚拟化,到云计算,到大数据平台,一步一个脚印,陆续推出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硬是把大IT的里子给拼全了。

    在最近流出的一份任正非内部讲话中,他认为华为要建立起大质量体系架构,超越产品、技术、工程质量等层面在哲学和文化上建立认知,法国波尔多的红酒、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汽车,树立的就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质量文化。华为要在中国、德国、日本等区域建立大质量体系的能力中心,用中国的架构思维、日本的材料科学以及德国的严谨工艺管理,做出领先世界不可替代的产品。事实上,华为的里子拼劲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华为IT表现抢眼,存储全球收入增长率连续6个季度第一,服务器全球出货量连续7个季度第四,全球建立480个数据中心,其中有160个云数据中心。全球化的市场格局与领先的市场排名彰显出华为正在进一步夯实全球主流IT供应商地位。基于多年来创新ICT技术的积累,华为在云计算领域的重大突破来自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特别是在FusionSphere进入Gartner虚拟化四象限后,华为已跻身私有云市场主流玩家行列,成为与IBM、HP、微软、Vmware等IT巨头并列的强有力的竞争者。

 

企业云:公有还是私有?

 

    客户的业务变革,对IT的依赖也在加深,企业用户更希望有一个更敏捷、更灵活的方式支撑业务创新,而公有云更能匹配企业用户的这些快速创新的需求。然而,很多客户既需要私有云的安全保证和现场服务,也需要公有云的灵活性和弹性扩充能力,公有还是私有?这就成了一个纠结的选择。

    华为企业云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华为企业云强调携手合作伙伴,面向金融、媒资、城市及公共服务等垂直领域提供云服务,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家可以同时提供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解决方案的厂商。更准确地说华为的企业云其实就是大企业云,因为像华为这种擅长千军万马打法的,有的放矢,抓住大型企业用户的核心需求,这才是关键,而这也是其在云服务领域的重点。在全球市场,华为帮助全球领先的电信运营商,如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等向云计算转型,并提供云服务。华为的FusionSphere云平台及企业云服务基于OpenStack开放API,可以与第三方厂商互联互通,构建开放互通的云。徐直军曾表示,华为不是一家数据公司,永远不触及客户的数据来变现价值。这是对自我欲望的控制以及对客户利益的保护,这也是华为过去二十多年来能得到全球运营商信赖的商业信条,否则成就不了今天通信设备领域的全球第一。华为的志向是,希望发挥二十多年的创新ICT优势,基于云计算价值延伸的方向,聚焦IaaS层,使能PaaS层,聚合SaaS层,携手客户与伙伴,加速行业云转型,树立变革新标杆。

 

生态:独行还是众行?

 

   任正非曾这样形容华为:“廿年来,从青纱帐里走出来,一个孤独的‘农民’,走在一条曲曲弯弯的田间小路,像当年堂吉诃德一样的封闭,手拿长矛,单打独斗,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今天的云计算时代,其所涉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相互依存,独行将意味着寸步难行,众行是必由之路。比如华为面向下一波工业革命的云解决方案,离不开SAP等伙伴的软件应用,阿里的双11抢购、腾讯的春节微信红包发放,同样也需要华为强大的IT基础设施来支撑。今天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单干,必须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体系,才能够共同发展壮大。

    华为从五年前刚刚起步的云图1.0时代,进化到今天,已经完成了从硬件设备到软件平台、从产品到云服务、从解决方案到垂直行业、从基础设施构建到生态营造的全面升级,开始进入云图2.0时代。华为的里子是一站式ICT,所以选择聚焦IT基础设施,围绕软件和云服务,坚持被集成,发展应用、网络与安全、集成与服务合作伙伴等来构建云生态顺理成章。

    完整的云计算方案需要云平台、主流软硬件、集成、咨询、行业应用、认证培训机构等各类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除了开放式的技术架构,以及与SAP、埃森哲、英特尔等跨国企业的合作之外,OpenStack体系则是华为开放生态圈的一大亮点。华为成为OpenStack的金牌会员已有两年,在OpenStack的网站上有所有成员企业、开发者做出的贡献的实时统计,无论是对“较大改动体验”还是“Bug修复”的贡献,华为都排在前十名。华为对OpenStack的总体贡献率排名第四,是除互联网企业Google、Facebook和雅虎之外的唯一一家IT企业。

    云计算已日趋成熟,到2020年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公有云加私有云规模将达到2410亿美元(Forrester),75%的企业在2015年进行混合云的规划工作,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混合云能力成为业界云计算厂商获得差异化优势的关键。华为云计算已经进入了高速成长期,无论在Gartner还是Forrester的报告中,华为已经成为中国云计算厂商中的佼佼者。2015年9月18~19日,第五届华为云计算大会(HCC2015)将如期召开,分享最新产业洞察,见证行业云转型新标杆,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toam4egu26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我国发展大数据存在哪些问题?

下一篇:万物互联:再造传统制造竞争力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云计算 战略 华为
  • 前景大好!华北工控加码布局云计算技术领域

    华北工控基于第12/13代 Intel Core 处理器新推出了工控主板ATX-6159,凭借更多性能核和能效核提供更强大的AI加速计算性能。支持DDR5 4800MHz,整板最高可达128GB运行内存,并支持4*SATA 3.0以及1*M_KEY M.2 2280 NVME SSD实现高速缓存和进一步扩展存储容量。云计算,

  • 华北工控BIS-6920M,满足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多设备互联互通应用

    ​当前,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日趋成熟。为满足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多设备互联互通应用需求,华北工控打造了嵌入式准系统BIS-6920M。PC,智能化,

  • 阿里云将继续降低公有云价格,算力成本下降是主因

    目前公有云市场正逐渐成为云计算领域的主流,阿里云凭借其头部地位在国内公有云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算力成本,ERP系统,互联网,

  • SOMB-JETSON具备加速计算性能,满足边缘计算单元应用需求

    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大容量高速数据传输与实时处理的需求攀升。传统的云计算着眼于整体在这方面稍显吃力。而边缘计算则是将计算资源部署靠近用户和数据源的网络边缘,为用户提供高带宽、低延迟、高安全的计算服务,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主板,智能制造,华北工控,

  • 为制造业企业赋能,讯能集思决策AI平台JarviX发布3.0版本

    云计算的商业应用、人工智能的兴起、物联网与传感器的广泛应用、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迅速提升,带来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商业模式、研发模式、制造模式、服务模式、运营模式、决策模式也相应转变,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工业富联上半年营收首破两千亿 云计算营收同比大增21%

    工业富联发布2022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工业富联营收首次突破两千亿达2252.6亿元,同比增长14.91%,归母净利润68.7亿元。其云计算、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工业互联网三大主营业务营收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分别为21%、10.5%、17.26%。

  • 十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十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数字工厂,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培育6000多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初步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

  • 名企荟萃,齐聚鹏城|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8月16日盛大开幕!

    CITE 2022将于2022年8月16日—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召开,届时,电子信息产业名企荟萃,大咖云集,CITE主题馆、新型显示及应用馆、元宇宙及虚拟现实技术专馆、智电生活馆、电子数字生活馆、大数据云计算馆、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馆、智能驾驶及汽车技术馆、基础电子馆九大展馆20个专业展区亮点十足。

  • 日本汇总机器人产业新战略

    在人口减少及少子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为通过灵活运用机器人实现本国的经济增长,汇总了有关机器人产业的新战略。

  • 日本加快机器人战略实施

    日本提出机器人战略的原因有三。日本提出机器人革命战略,希望充分利用机器人技术,发挥日本的优势,力争使日本在当今数据驱动时代引领世界。重点建设内容:推动手术助手机器人等医疗器械的应用与普及;加快新医疗器械的审查速度。

  • “中国制造2025”战略思路浮出

    被视作推动中国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即将发布实施,相关战略思路也逐步清晰。

  • 外资制造业在华调整新一轮市场战略

    自进入2015年,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就业等问题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以及印度和东南亚等国家提供的更为低廉的经营成本等优势,都促使外企将中国制造业市场上的生产线迁出。

  • “东莞制造2025”战略实施 “翻身仗”指日可待?

    26日,广东东莞市政府发布2015年一号文《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提出了未来10年间提升制造业的“东莞制造2025”战略。东莞将以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绿色制造等“六大工程”为抓手,到2025年,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

  • GE智能平台与中国传媒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GE智能平台与中国传媒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副校长,GE智能平台大中华区总经理黄醒辉、销售总监沈培,南京南戈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强及传媒大学理工部,校教务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的主要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

  • GE智能平台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GE智能平台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GE 智能平台作为先进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供应商,一直努力将目前的最新技术传授给未来的制造工程师。GE全球大学计划在1998年起始于北美,中国大学计划开展于2006年底,迄今为止已有超过80余所国内高校与GE智能平台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GE智能平台与金陵科技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4年9月16日,美国通用电气智能平台与金陵科技学院正式签署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金陵科技学院聂影校长与GE大中华区总裁黄醒辉先生各自代表校企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