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7日上海召开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与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EO圆桌会议"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为与会者分析了当前国内机器人使用概况。
在这届高峰论坛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公开了全球最新数据: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25万台,较2013年增长27%。工业机器人销量在全球所有主要市场均出现增长,其中亚洲市场增长过半。
中国表现尤为耀眼,201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56000台,中国地区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同比增长54%,这表明中国正在加快工业机器人普及速度。工业机器人供应商集团主席安德烈亚斯·保尔预言,2016年中国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位居全球之首。
再看在中国方面细分市场的数据,在201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进口总量为4万台,同比增长47%;国产总量为1.7万台,同比增长惊人,达到77%。从应用角度分析,电子、电气领域采购的机器人占总量的39%,金属加工领域占比20%,汽车制造领域占比15%。
曲道奎分析,目前工厂中机器人的使用密度还很低。他认为,现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太依赖汽车行业。万名工人用机器人数量,韩国为440台,日本为332台,德国为273台。
曲道奎坦言,中国机器人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企业的销售量也取得了翻番增长。
虽然近两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一片大好,技术水平逐年提高,但与国外知名厂商相比,技术水平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比如,多关节机器人、复杂高端的机器人还是被国外企业所主导。
曲道奎提到,比如我国机器人零部件产业中,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在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那么,面对起步晚的现状,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前景在哪里?
"市场是中国最大的优势。"曲道奎认为,这个市场要持续8年到10年,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支撑。
他预测,实际上中国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是电子、电气行业,其次是金属机械加工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危险、枯燥环境都将是近期机器人发展的市场。而在技术方面,未来,人机协作、双臂机器人、轻量化机器人以及应用更简单,是未来机器人产品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