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以来最先开放的地区,珠三角地区制造业蓬勃发展,成为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样板。但是近些年珠三角的“日子”并不好过。
珠三角在很多方面仿佛中国的缩影,无论是突显拉动中国经济的引擎,抑或反映转向更可持续发展所出现的挑战。其中最核心的难题是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持续上涨,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珠三角和这个国家的竞争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5年2月底到3月底,我们实施了第六次年度珠三角制造业调查,近300家在珠三角经营的港资和台资制造企业参与调查,对中国经济的最新动态带来独特、深入的观察。
把脉珠三角
经济调结构,制造业挑战加大
调查结果显示,从宏观层面看,目前中国经济仍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保持收入增长,而从企业微观层面看,持续的用工短缺意味着珠三角制造业面临着更多成本挑战。受访企业也对利润空间收窄、融资状况紧张、订单前景不明朗、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加表现出持续担忧。但对于顺应形势的企业而言,也意味着机遇。增加资本设备投入、生产工艺自动化和产能迁移是珠三角企业的应对之策。
1.用工荒持续,工资面临稳步上涨压力,预期涨幅为6.8%
工资上涨,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增长加快,是中国经济调结构,转向消费驱动、服务业导向型增长模式的组成部分。工资提高部分是政策作用的结果,但供需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农民工工资快速增长可能影响到制造企业,更广泛的担心是劳动力需求可能最终随经济放缓而减速,延迟中国经济转型。从这个意义上看,此次调查受访企业的工资水平提高(或计划提高)的幅度大于2014年是好事。
与去年的调查相比,更大比例的受访企业预计工资上涨幅度为10%~15%。2015年平均工资涨幅预期是8.4%,高于去年的8.1%。但是,当前年度工资涨幅预期与上一年度实际涨幅之间的差距是近年来最小的,可能体现出企业更谨慎的情绪和更温和的通胀预期。使用CPI作为物价平减指数,2015年预期实际工资涨幅约为6.8%,高于2014年的6.1%和2013年的5.8%。实际工资增长持续加快应该能为家庭消费提供重要支撑,在今年中国经济减速背景下,这一点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它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向消费拉动型增长。
超过七成的受访企业表示,已在今年春节之前提高员工工资,平均幅度为8.5%。纵向比较来看,26%的受访企业计划今年工资上调幅度超过去年,18%的企业预计上调幅度会低于去年,其余多数企业预计2015年工资上调幅度与2014年相当,体现出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造成的稳步工资上涨动力。
受访企业中29%表示近12个月用工荒有所加剧。15%的企业表示,与一年前相比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有所缓解。84%的受访企业表示,用工充足率在80%或以上,略低于去年调查时的87%,但仍然属于较高。
2.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及其他推动因素
政策也对推高工资起到重要作用。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1个省/市提高强制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深圳提高幅度最大,为12%,达到每月2030元。我们预计,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幅度为10%~11%,高于受访企业估计的8.4%。
很多企业支付的工资水平早已高于最低工资标准。只有7%的受访企业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企业的工资水平产生“很大”影响。
今年来自工资集体协商的压力没有加大。23%的受访企业表示,在最近6个月与职工代表有过正式的工资协商谈判,2014年这一比例为24%。还有14%的企业表示,今年某个时候可能不得不进行工资集体协商。
地方政府更严格要求各项社保资金缴纳继续增加制造企业的成本负担。71%的受访企业表示社保缴费实施更为严格,持这一观点的企业比例与去年相接近。如果严格实施的话,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占工资的40%~50%,大幅增加了本已沉重的成本负担,特别是工资占受访企业总成本的平均比重已达到22%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