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出台了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广东未来三年工业技改投资累计将达9430亿元,并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机器换人”,通过实施“机器换人”计划,以
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家电、五金、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民爆、
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推进工业
机器人示范应用。至2017年末,初步建成10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形成4个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建成2个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机器人制造及相关智能装备总产值从2014年的300亿元提高到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6%,这无疑是对机器人生产商是个利好的消息。
消息一出,广东省各个城市都渴望分一杯羹。广州已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培育形成超千亿元的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深圳将工业机器人列在四个重点扶持项目首位;东莞工业企业已开始大规模推进“机器换人”计划;佛山市政府表示,该市未来5年里在机器人和自动化改造方面的投入将达到3000亿元。
但高歌猛进的背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诸多隐患不容忽视。
有业内人士称,这一市场在政府政策的刺激下现已变得过于火热。去年全国约有400家机器人公司,如今,截至今年一季度,机器人公司的数量已超过700家,并且大多数都在广东。
已有从业经验40余年的机器人专家苏崇德认为,中国机器人市场就像捕鱼抓虾,你没准备好,鱼汛来了也赶不上。机器人要发展,关键是应用,技术应用没跟上,产品就没市场。
机器人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曲道奎指出,附加值低是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机器人产业是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程度高的高端产业,但这一“三高”产业如今附加值却不高,产出较低,少利可图。由于目前机器人的灵活性不足,加之机器人和人的共同协调作业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不少工作面临“要不用人,要不用机器人”的抉择,导致机器人的应用明显受到限制。
更让业内担心的是机器人发展势头过热,可能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重蹈光伏产业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