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3月18日公布了《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2015年启动超过3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7年扩大范围,在全国推广有效的经验和模式。为什么中央政(府)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呢?
因为中国制造业在2012年之后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第一个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在2010年是45.3万家,到了2013年减少了10万家,只剩35.3万家。而其中民营工业企业,由2010年的27.3万家,减少了接近8万家,变成19.5万家,下降幅度高达26%,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第二个数据是统计局发布的,名称是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如果这个月的制造业从业人数比上个月减少,这个指数会在50以下。如果这个月的人数比上个月增加,这个指数就将在50以上。这个指数在2009年的金融海啸当中,下降幅度比较大,之后到2010、2011年继续反弹回升到50以上。可是2012年之后,制造业就业人数的下降呈现一个常态化的下降,而且是连续下降,到了今年1月份只有47而已。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心,中国制造业在这个时候确实出现了重大危机。
第三个数据是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税收收入增长率。从1994年一直到2014年当中有两个年份值得特别指出,一个是1998年,税收增长率降到了10.6%,一个是2009年降到了9.8%,除此之外,我们的税收增长呢基本上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到了2012年之后出现了转折,2012年12.1%,2013年9.8%,2014年7.8%,这是史无前例,而且是连续三年没有看到任何的反弹趋势。换句话讲,从2012年开始全国税收增长率也呈现出增长幅度变缓的趋势,这和制造业就业人员指数的下降情况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数据匹配在一起,非常具有一致性。
第四个数据是铁路货运增长率。从2001年到2014年基本上都是增长的,但是到了2012年整个增长开始变得负增长,2012年下半年是3.8%的负增长,全年是负0.9%,2013年上半年是负2.5%的增长率,全年是负0.9%的增长率。到了2014年全就是负7%的增长率,换句话说铁路货运增长率、税收增长率、制造业就业人数增长率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呈现出相当的一致性,而2012年就是个拐点,原因就是制造业衰退了。
衰退的原因就是高成本
2014年8月份,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了全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25个国家的制造业成本分析的量化指标。我们把这25个国家分成四个组,第一组是法国、德国、瑞士,制造成本指数平均在124,第二组是日本、英国,制造业成本指数是111,第三组是美国、中国、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制造成本指数平均是99,第四组是泰国、印度、印尼,平均88。
注意,中国制造成本竟然和美国、韩国跟中国台湾是一样的。我们的经济发展远远不如这些地区跟国家,但是成本跟它们是一样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将人工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能源成本跟汇率水平,综合打包形成这样的指数,美国是100,中国是96,台湾是97,韩国是102,都是在同样一个区间,所以我们中国制造业成本高涨恐怕是我们制造业衰退的真正原因。
根据2014年10月20号,《经济参考报》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的美国商会所发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显示,2014年之前中国是绝大多数美国企业的首选投资之地,但是到了2014年这个比例只有20%。而中国欧盟商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有三分之二的欧盟企业认为,他们在中国的经营是越来越困难,而有一半的企业认为,在中国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因为悲观,所以大量企业开始回流。日本的佳能、松下、夏普、本田、西铁城、日本大津、优衣库等,美国的通用、福特、卡特彼勒、陶氏化学等等,而迁到东南亚国家的企业那更是不计其数。
中国制造成本大幅度上涨,导致中国制造业从2012年开始大幅度的衰退。幸好本届政(府)看到了危机,希望通过减税减费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审批等等降低企业成本,但这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以更加有力的政策,继续大幅度的减税,大幅度减费,帮助企业化解其他阻碍成本下降的因素,这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