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名为《东莞失落史:“中国制造”的悲剧宿命?》(以下简称《宿命》)的网文被广泛传播。《宿命》认为,去年以来,微软关停原诺基亚东莞工厂、为苹果代工的万士达倒闭,标志着“东莞制造”正在衰落,这也是“中国制造”的宿命。
对于再一次“被衰落”,东莞政府和民间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东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微软旗下原诺基亚东莞工厂关停后,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已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占全球的17.7%。
东莞已“衰落”?企业在竞争中关停被夸大
《宿命》称,6年前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东莞制造业集聚缩水。随着微软、万士达、联胜等企业搬走、关停,“东莞发生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从2009年到2015年,据某协会内部统计,东莞有超过4000家企业倒闭。
记者了解到,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东莞企业倒闭潮”传言几乎隔段时间就出现一次。这次的《宿命》有了微软和万士达的例证,似乎更加言之凿凿。不过,几乎所有网上传言都没有权威数据来说明,东莞近年来究竟有多少企业倒闭关停,涉及哪些行业。
东莞权威部门有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4年,东莞倒闭关停的企业数量和过去比并没有大的变化,且倒闭关停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仪器仪表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塑料制品及金属制品等行业,分别占倒闭关停企业总数的44.1%、11.8%、7.6%和7%,合计占比70.5%。
东莞市政协特聘委员、东莞台商协会辅导会长谢庆源说,2014年年底以来,东莞确实有一些大的企业停产或者倒闭,比如万士达公司。其倒闭的主要原因是主要客户苹果公司认为万士达的生产设备无法满足其需求,要求万士达更换生产设备,但是万士达方面无法承受,只能停产。他认为,东莞没有“倒闭潮”。经过2008年金融风暴后,留下来的台资企业经营状况还不错,而且从协会会员数量看,这几年停掉或者搬走的台资企业并不多。
他强调,有的企业搬到了邻近一些国家,但由于“水土不服”又回来了,“所以离开东莞的也不一定就好”。
东莞市市长袁宝成表示,近期外界关注的倒闭的企业大都是智能手机或其设备部件的生产商。近几年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发展非常快,企业竞争也非常激烈,有的企业由于其母公司经营状况不理想,而关停在东莞设立的工厂,这是正常的现象。“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有企业关停倒闭是激烈竞争中的正常现象,个别行业的洗牌,并不能说明制造业整体遭遇了危机。
莞企纷纷倒闭?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双提升
企业倒闭数量往往被用作“东莞制造衰退”的“有力”论据。但极少被提及的一个事实是,近3年来,东莞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制造业企业数量都在持续增长。
东莞市政府新闻办发布的信息称,2014年,全市市场主体发展实现了“三个突破”,其中新登记企业及企业注册资本两项指标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截至去年底,东莞全市实有市场主体突破63万户,达632290户,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其中,实有企业210777户,比增39.43%,企业占市场主体份额从2012年底的27.93%上升到33.34%。全市每新设立100家市场主体之中,企业就有40家。
东莞企业规模也在增长,全市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总量达7116.71亿元,相比2012年底,净增加增幅52.72%。仅2014年,东莞就新登记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分别比2013年底增长44.01%和166.53%。
东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4243家,到2014年已经增加到近5400家,企业数量规模逐年壮大,其中2014年净增加接近150家。
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东莞进出口领域的大中型企业2014年分别达到1141家和3623家,分别比2013年增加了45家和125家。
有东莞政府部门人士认为,不少人对东莞的印象还停留在“三来一补”企业众多的时代,对于这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明星”企业倒闭关停比较关注,对东莞新增加企业数量情况分析相对较少。
诺基亚工厂关停?4手机企业增加值翻倍
“生产经营困难”往往被认为是东莞企业“倒闭潮”的原因。对此,东莞并不否认一些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不过另一方面,大企业和支柱行业对“东莞制造”的贡献不断凸显。
2014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大型企业244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7%,增加值却增长了1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7%。华为终端成为全市首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的企业,仅此一家企业就拉高全市工业产值增速4.2个百分点。
外界关注微软旗下的原诺基亚东莞工厂后,东莞本土的智能手机已经占到国内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2.3亿台,约占全球的17.7%。华为终端、步步高、宇龙通信、欧珀移动等4家大型手机生产企业工业增加值159.5亿元,增长126.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个百分点。
在进出口领域,去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625.3亿美元,增长6.2%,增速在全国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排第一位。
东莞市统计局有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2%,其中投资收益增长48.2%,拉动利润总额增长3.0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有所收窄,第四季度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6.2%,比前三季度收窄6.6个百分点。
制造业已衰落?东莞制定工业产值翻番目标
在《宿命》等文章感叹东莞“衰落”的同时,东莞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东莞制造2025”战略,提出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实 现1万亿元向2万亿元跨越,工业增加值率从20%增加到30%,接近日本、德国等国水平的目标。
事实上,东莞实施“三重”建设以来,全市重大项目总数已经达到177个,总投资3049.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产生超过1万亿元的产值。
东莞还提出,要实现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贯穿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这与今年全国两会热词“互联网 ”高度契合。东莞企业也已经在朝这方面努力。全国两会期间,广东唯美陶瓷高调携手小米,率先推动“机器换人”的大朗毛织产业也在向“淘工厂”发展。
不过,“东莞制造”也并非没有短板。东莞市委政研室主任邓涛认为,与以往东莞制造不同的是,“东莞制造2025”更强调“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和差异化竞争”,在这一方面东莞企业仍需努力。
东莞市政协委员、五株科技董事长蔡志浩表示,东莞大的制造业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强,但中小型企业实力不强,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发展。
东莞市政府也在为“东莞制造2025”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生产企业转系统精密轴承的日资控股那智建信项目,3月12日土地招拍挂摘牌,次日即动工,享受到东莞项目投资建设体制改革中“直接落地”的政策红利,预计11月就能投产。这也再一次刷新了项目落地的“东莞速度”。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东莞制造”“东莞制造2025”“互联网 东莞制造”仍继续成为外界热议并进而考察评估“中国制造”的样本。但至少当下,“东莞制造”还没有到“衰落”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