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吨iPhone6,在9月6日和10日,被南方航空从郑州运往美国芝加哥。大洋彼岸翘首以盼的果粉,很可能只知道手中的机器来自于中国,却不知道中国郑州,不知道当地的富士康工厂,更不会知道这几英寸见方的小东西是由多少双手制造而成。
新苹果手机不仅订单量大,其生产线也更长。一台MacBook,所有组装程序只需要50人,一台iPad需要300多人,而iPhone6的工序至少需要500人。富士康需要更多的工人,也需要更多的机器人。
2011年时候,郭台铭在多个场合抛出了机器人计划,要在三年内用一百万台机器人改良富士康的生产线。但三年已过,现在富士康并没有实现这个计划。
机器人战略是时代给富士康、制造业的一个转型机遇。它是道路却十分坎坷,它是难题却又无法拒绝。富士康做好了姿态,也迈开了步子,在它的车间和流水线上,你会意识到未来会发生什么。只是,受限于对人口红利的依赖和机器人的巨额成本,富士康摸索到的问题要比经验多得多。
更长的生产线
不是所有人拿到iPhone6都会有欣喜与激动。流水线上,每一位工人对这款手机的每一次接触,都不会有狂热与兴奋感,甚至可能还会有些厌恶。每个人都在重复着单调的事情,重复着昨天的自己,难免导致精神压抑。这也算是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副作用之一。
2010年“十四连跳”事件让富士康管理压力倍增。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在经济与商业的膨胀中,突如其来地发生了。富士康在四个方面做出了反应:提高员工工资、开展关爱员工活动、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启动机器人战略——也就是“百万机器人”计划。
当前,iPhone6第一阶段生产订单有6800万台,这比同阶段的iPhone5数量整整多出一倍。富士康拿到了这个订单70%的生产量,纸面金额超过300亿美元。
这个订单不好做,富士康需要招更多人,拿出更多精力放在苹果手机的生产上。据说,富士康已经提升了给其他品牌手机的代工价格。
今年夏天,工人们加班的机会也多了起来,基本上每天都可以申请到加班。早在今年春季富士康就开始了大规模招工。在深圳、郑州、成都、贵阳等生产基地,富士康新增招工总人数超过10万人。同时富士康不断地在内部发动员工推荐工人,它想通过熟人介绍找到更多技术熟练、能长期干的工人。
富士康本不需要这样匆忙,如果“百万机器人”设想得以实现的话。
机器人战略是要将工人从枯燥、伤害大的工序中解放出来,但中国制造,汽车、家电、建材,甚至食品行业,不是一直都有自动化的流水线吗?机器人战略不也是自动化吗?有什么不同?郭台铭提到的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它往往没有什么“人样”,只是一个固定的躯干加一只灵活准确的手臂。但是这个东西具有更灵敏的感应与反应、更准确的操作与执行,能将生产的智能与自动化推进一大步。
“百万机器人”战略不是为了显示富士康的技术实力,而是要实现富士康制造的“转型”——让机器去替代人,逐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至少,那些极端枯燥、对人体伤害大的工作,先让机器人去干吧。先不谈让人类下岗,先让人类解脱。
这个战略的实现任重道远。
过去三十年,日本企业在人工成本攀高后,也积极转往自动化生产。所有的汽车工厂,都有庞大的机械手臂,也就是工业机器人,在从事制造组装工作。甚至是泡面、饼干、磁砖工厂,也都有或简单或复杂的机器人进驻。但手机、平板、笔记本的生产线,却很难全面应用机器人手臂。日本人发现机器人在生产小型电子产品时,良品率非常低。
因为,电子产品生产对机器人的性能要求,远比其他行业的机器人高得多。
1 2 3 4 5 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