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15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简称“双跨平台”)。记者梳理发现,广东作为首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此次共有四家平台企业入选,数量保持全国第一。
这四家平台企业分别是:华为、富士康、树根互联、腾讯。其中,腾讯是首次入选。
从“广东制造”到“广东智造”,一批“国家队”工业互联网平台涌现。此次四家企业入列双跨平台,对广东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超4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工业互联网将成为助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又一新引擎。
此次四家企业入列双跨平台,既是对广东在这一领域优势的肯定,也是对广东寄予厚望的体现。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是广东最具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王珺认为,从产业周期看,电子信息是下一轮经济需求中规模最大最有基础性的,也是广东最容易“变现”,应借此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
与此同时,广东还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从“三来一补”起步的广东制造,仍有大量车间、流水线处于半自动化的阶段,亟待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效率提升。
这其中还暗含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能方向:通过珠三角核心区的技术优势,推动其他区域传统产业升级,实现跨产业、跨区域的经济融合发展。
这种方向之所以成立,背后还有另一个趋势:随着产业向着智能化发展,产品向着大规模定制化升级,消费终端对产业链的影响越来也大。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越来越重要的消费市场,借助数字化手段让消费需求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成为众多传统企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用阿里巴巴集团区域研究中心高级专家邓衢文的话说,从互联网的角度看,现在更加关注消费市场对于生产制造的引领,消费资源日益变成一种战略性资产,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起拉动作用。
有了这四家双跨平台,广东如何推动更多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粤评君从省工信厅了解到,广东将聚焦战略性产业集群,深化5G+工业互联网应用。
可以看出,与5G和AI的技术结合,是工业互联网应用下一轮发力的重要方向。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也表示,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以网络互联为基础,对工业数据进行全面深度感知。在他看来,工业知识与AI深度融合,5G推动工业企业加速实现万物互联。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2018年,广东率先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将工业互联网定位为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截至目前,广东累计推动超过1.5万家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50万家企业“上线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如果说5G与AI技术是工业互联网发力的重点,那么如何构建完善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则是“国家队”双跨平台的重要任务,也是目前亟须突破的短板。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研究员陈宇认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热潮的背后,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还存在不少挑战:
一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技术较薄弱,高端工业控制设备、高端工业软件和工业网络协议市场被国外厂商垄断;二是许多工业设备数据不开放且缺乏统一标准化,“上云上平台”能力欠缺;三是应用标准制定滞后,工业APP数量较少,特别是能够得到普遍应用的流行工业APP数量少。
“要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系统,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尽快出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路线图,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到重点核心技术的创新链条之中。”陈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