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6类创新示范工程从开始设计时,就是瞄准未来5到10年电网发展趋势来考虑和规划的,更多是想探索电网今后的服务模式是什么样的。譬如,如何引导电动汽车用户避开用电高峰期,合理选择时间充电;采用更加灵活的价格机制,鼓励客户错峰用电;车联网、物联网等在智能电网如何实现等。我们不仅希望通过工程建设,破解智能电网建设的技术难题,更希望通过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创新智能电网运营的商业模式,研究和抓住未来智能电网新的服务形态与机遇。
和过去不同的是,6类创新示范工程是由各省公司自行申报并负责建设,公司科技部负责顶层设计。这是否反映出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整体实力更加均衡?
沈江:公司以往的智能电网工程主要是总部和公司科研机构发挥的力量更多些。各省公司有意愿建设,但缺乏经验和技术。经过几年发展,公司系统单位对智能电网的建设理念、项目实施安排以及技术等方面,都越来越成熟和专业。此次6类创新示范工程中,超过一半以上的项目是各省公司策划组织。公司总部负责顶层设计,并联合公司研究机构,从项目的示范性、推广性,以及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和整合。
这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使项目更加接“地气”,也更具有示范性。例如,国网吉林电力提出将东北的风电和城市供热结合,有效解决风电消纳难题;国网天津电力提出,希望在天津生态城二期工程中,尝试运用新的智能电网技术和新的运营模式,探索出未来10年后智能电网新的服务运营模式;靠近沿海和沿江的地方公司提出船用岸电项目等,这些项目与地方需求相契合,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并且应用了智能电网最新技术,工程示范性特征突出,具有向其他同类型地区实用推广的价值。
新一轮的智能电网工程建设将面临哪些技术挑战?
沈江:技术上的挑战是任何时候都会遇到的。6类创新示范工程不少是着眼电网长远发展规划的,必然会有很多技术上的挑战。海上风电场示范工程就是个例子。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场主要集中在江苏和上海,再往南方沿海地区的风电资源更好。但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这对风电的选址、布局、送出等都是考验。我们希望通过海上风电场示范工程建设,研究风电是不是可以再往南实现规模化发展、海底电缆敷设等关键问题。
此外,还有商业模式的问题。今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提出能源革命时,还提到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对我们而言,商业模式创新是最大的挑战。没有建立起理想的商业模式,技术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创新示范工程中,我们确定电动汽车、船用岸电、智慧城市等项目,正是为了探索和解决未来商业模式而做的努力。
工程建成后是否代表了公司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沈江:2009 年公司首次提出建设智能电网,当时主要围绕“发电、输电、变电、调度、配电、用电”六大环节开展建设,重点解决智能调度、智能变电站、输变电设备监测、配电自动化等电网自身的建设。而创新示范工程主要是立足社会广泛关注,考虑分布式电源快速发展等形势而建设的,目的是推动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加快转变。
从这一变化而言,公司智能电网建设不论是从理念还是具体项目上,都是在主动顺应甚至是超前考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电网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一个不断创新再创新的长期性课题。当前,各种新技术与新应用催生出的业态层出不穷,如电动汽车就是新能源与传统汽车工业相结合的新产物。因此,我认为6类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具有的示范性和展示性,反映的是公司今后一定时期智能电网建设的方向。但是,未来的发展是否也遵循这一路径,还需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和公司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总而言之,智能电网建设也需要在不同发展阶段,适时调整、细化,使其真正契合发展需要。
上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