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2014:开启智慧城市落地元年

2014:开启智慧城市落地元年

发布时间:2013-12-10 来源:企业网D1Net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2014 智慧城市

导  读:

2014年,对于智慧城市而言,注定将是个特殊而恢宏的年份。在大幕开启之前,先让我们回溯,有关智慧城市的前世今生。

2014年,对于智慧城市而言,注定将是个特殊而恢宏的年份。在大幕开启之前,先让我们回溯,有关智慧城市的前世今生。

智慧城市编年史

2008年11月——恰逢2007年-2012年环球金融危机伊始,IBM在美国纽约发布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所提出的“智慧地球”,即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

2008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便对IBM的“智慧地球”概念做出积极回应,将纳入国家战略和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9~2012年——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出于商业目的,IBM提出“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突破”的战略,并相继与中国大陆的多个省市签署了“智慧城市”共建协议,使得“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新概念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2012年——为应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2年11月22日正式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并做好2012年度申报试点有关工作。

2012年12月——中国工程院组织起草并发布的《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将智能城市列为中国面向2030年的0个重大工程科技专项之一。

2013年1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中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住房城乡建设部与第一批试点城市代表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

2013年8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共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回顾智慧城市的整个2013:笔者看到的是,波澜壮阔的智慧城市建设大潮,感触是,大时代的开端。

我们因为这个大时代诞生于中国而自豪: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步伐高度迈进。这种迈进绝非线性增长,而是多进程的,如同野火燎原般的高速成长。

在人类城市史上从没有发生过如此大规模迈入“智慧化”进程的前例。正因为中国所“独有”的政策支持和政府推动。我们才得以目睹如此壮观,数百城市共建智慧城市的“宏伟景象”。只是,如“大拆大建”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一大败笔般,智慧城市能否走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美丽中国”之本意,实为2013年业界有志之士忧心所在。

不过,在高科会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中兴通讯全球政企网方案总经理徐明对智慧城市2013年的发展进行了“盖棺定论”。

辉宏增长的背后:“有序”+“落地”

在徐明看来,2013年的智慧城市,尽管一方面“高歌猛进”,另一方面业界舆论“警钟长鸣”,却依然在“有序”地进行,切实地“落地”。

有序:

在国家住建部、工信部和相关联盟单位的牵头下,国内已明确规划近200家城市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而且在陆陆续续出台智慧城市的一些评价标准和统筹的规划,智慧城市的工作变得越来越有序。

落地:

去年以前,智慧城市在中国只是在部分领域进行了探索,比如平安城市,不能完全称为智慧城市。今年陆陆续续在一些城市实现了智慧城市的落地、商用,这些实践非常宝贵,它们将丰富整个产业对智慧城市的理解,能够让智慧城市有更好的发展。

笔者对徐明的看法深有感触,从年初智慧城市热潮起兮以来,企业网D1Net就在关注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走势与问题弊病,也曾为智慧城市普遍存在的标准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匮乏,建设目标不明确,建设思路不清晰,建设模式缺乏可持续性,重社会管理,轻公共服务、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企业良莠不齐等问题忧虑不已。

不过笔者之前也谈过,中国从不缺乏智者,上述问题,大家都看得清,都明白该怎么做。只是缺乏开放、积极的政策激励,当智者被政策排挤与门外,那么把舵的人,是难以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幸而,我们看到了光明的一面。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积极推动与正确引导下,中国智慧城市以前所未有的稳健,走过2013,即将迈入2014。如果说智慧城市在2013年是星星之火,那么,在2014年,将是我们全面进入智慧城市落地的星火燎原之年,历史的大幕将由此揭开。

2014:新的篇章,智慧城市落地元年

之所以2014年犹如元年开启,是建立在智慧城市建设弊病退散和全新模式开启的前提下的。何为弊病退散,共计五类,请见下文:

一、标准体系、顶层设计缺乏症,退散!

11月17日,经过一年的酝酿,在第十三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上,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起草的《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正式发布。

该体系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体系、功能特征、建设关键部署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

“标准体系框架包含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运维5大类别标准,分4个层次表示,涵盖16个技术领域,包含101个分支的专业标准,总体涉及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共3255个。”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编委马兴表示,这是目前国家层面关于智慧城市标准方面最新、最具权威性的文件,也是指导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和道路。

徐明在企业网D1Net的专访中,对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发表这样的看法:

由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因此,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必然不可让智慧城市“千城一貌”,而是以适当的尺度,既让智慧城市建设有规矩可循,不至于造成资源浪费和方向错误,又能让各个的智慧城市拥有其地域特色,符合本地民情,促进本地发展。

徐明认为,政府是智慧城市成功落地的保障,这方面,政府有两件事要干: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尽管第三方也会有很多顶层设计的所谓标准,但政府及相关机构才是顶层设计的引导者,。现在顶层设计是比较时髦的词汇,用朴实的语言来讲就是自上而下资源的有效整合,整体有效的规划,实现路径统一的谋划。也就是,从一开始做需求时,我们的计划、路径就要清晰可达。我们一直希望,在智慧城市领域,国家能够有统一的顶层设计,否则就比较乱。事实上,在智慧城市建设前期,确实出现了一些乱象,很多地方宣布已经实施智慧城市了,去评估的话还属于数字城市阶段,无线数字城市阶段。

二是在对智慧城市标准和顶层设计进行逐步调优。智慧城市是发展的过程,徐明认为,智慧城市平台体系设计不宜过于复杂。有些企业已经拿出非常复杂的评判标准,却让人不敢苟同。就像评价一个人一样,由于评价指标过多,那么这个人永远得不到优。智慧城市也是如此,对于各地而言,起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差异化的,是与其城市的定位密切相关的。举例来说,深圳的智慧城市和衡阳的智慧城市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两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不一样、历史背景不一样、城市定位不一样,为什么要做成一样,怎么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智慧城市呢?因此,行业中提的标准有些不是可行的。所以,当看到政府已经在推动智慧城市标准设计,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期待。

二、建设目标不明确,建设思路不清晰,退散!

从宏观维度看,智慧城市的建设包括三个维度的建设目标:保民生、维稳定、促增长。按照整体规划,这三个维度目标将共同勾画出“美丽中国”的旖旎图景。

可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偏重和先后之分。也因为此,专家学者在智慧城市试点之初,就提出了,要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在重视社会管理的同时,绝对不可以轻视公共服务的理念。道理很简单,一切脱离了人民群众,脱离了民生诉求的智慧城市建设都是耍流氓。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相比业内人士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情万丈,为何民间舆论始终存在质疑?有评论人士吐槽:好个智慧城市,且看万亿工程上马后,烂皮鞋、毒胶囊、地沟油、三鹿奶、雾霭天、就医难还在不在!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的关键是惠及民生,打造健康、快乐、智慧的生活,才是百姓对智慧城市的最大期待。

因此,笔者对徐明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深感赞同。

在专访中,徐明提出: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人。智慧城市的一切目标都是使城市中的人有更大、更好的体验、更多的幸福感、更好的幸福感受。

“为了使人有这样好的体验,必然要做好两个基础:环境和产业。这两个是以人为核心的基础。我们认为,做好智慧城市,尤其是让智慧城市在中国成功的落地,也是我们体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

徐明所指的环境,指的是公共安全、环境、环保、医疗、食品、教育等一切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智慧行业,要让智慧城市真真切切的具备落地能力,非以产业之力不能实现。

三、建设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智慧城市落地难,退散!

也许有些读者会拿智慧城市与前些年的四万亿工程相类比。虽然万亿规模起步的智慧城市整体盘子相比四万亿规模的基建工程虽然仍有较大差距,但毕竟也是同一量级的大项目。但,因此就两眼放光,想削尖脑袋跻身智慧城市建设大军就大可不必了。对此,笔者向来是不遗余力地泼凉水。

毕竟,人家那四万亿是中央拨款为主,地方参与为辅助。可这智慧城市资金,从何而来?哪怕咱们地方政府不差钱,在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上马大开大合的投资工程能乐活几年?早晚被揪出来的事情对嘛。况且,地方政府哪怕有钱没处花,也不会投资所谓全无回报的投资。

因此,有关智慧城市产业的真相是:如果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那么智慧产业只能是空谈、空建,是昙花一现,是空中楼阁,是无根之木。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尽管智慧城市有政府鼎力支持,但是如果不能转化为有利于人民、社会、经济的正能量,不能以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实现投资与回报的平衡,那么这短期内带给百姓的福祉将很快随着资金链的中断而中途早夭。这,就是是智慧城市落地中的最大难题。

如何,才能找到有利于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模式,如何,才能找出适合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当下,国内已经有193个城市进入智慧城市试点,此外,还有百余未通过试点申请但已经启动智慧城市实践的城市,这三百余智慧城市,如何找到适合它们的发展模式,谁,又能为它量身定做符合地域特征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

如果现在有人说,他有办法,你和我,任谁也不会相信。

徐明把这一点看的很透彻,他认为:智慧城市本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实践根本难以把握智慧城市建设的脉络,积累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操作经验。只有在实践中获得正确经验后,我们才有会有在相似环境下的经验复制和推广可能。中兴通讯也是在数年内对智慧城市的各个垂直领域内进行了大量实践后,才逐步将智慧城市建设步入正规。

按照这样以实践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的原则,中兴通讯在智慧城市领域相继落成了一系列实践项目,有:北京、天津、郑州的TD-LTE无线专网,宁波的智慧交通,秦皇岛的智慧旅游,苏州太仓、天津的智慧园区,衡阳、益阳、武汉的智慧政务,黄冈的智慧教育,重庆的智慧交通,无锡太湖的智慧环保,深圳的应急指挥.....等等。

徐明表示,正是基于智慧城市上述实践历程,中兴通讯才能不断累积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并在其间,找到契合各地实际环境和诉求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

对此,笔者深以为然。相比业内不少厂商车“扯起虎皮”就称智慧城市供应商的做法,中兴在智慧城市领域脚踏实地的实践之路,称得上厚道。也因为此,笔者对中兴通讯近期与洛阳政府达成的35亿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表示期待。

相信不少读者对洛阳智慧城市这个“当量”相当可观的智慧城市项目已经有所了解,补充知识请猛击这里。笔者认为,之所以中兴通讯能够运作这35亿规模的智慧城市项目,有两点缺一不可:“双高”优势和产业合作。两者之必要性,笔者将第四、第五段落予以阐述。

四、信息孤岛频现,智慧城市技术、资本难题,退散!

万亿规模的产业,不是哪家企业可以随随便便就吃得下的。特别是智慧城市,它涉及到从感知层到网络层,再到平台层,最后到应用层共计四层架构。单单应用层的智慧城市行业细分就有包括:平安城市、应急联动、电子商务、智慧交通、食品安全、智慧医疗、智慧园区等十余个;平台层则涉及数据支撑、能力引擎、开放环境、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融合数据库、运营支撑等众多系统;网络层则包含了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有线、无线、3G、LTE等多种网络环境;感知层更将覆盖物联网传感层的全部体系。一句话,庞大的智慧城市体系,谁来建,怎么建?

徐明认为,政府尽管可以推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但不可能涉及过多的细节,因为智慧城市庞大的技术体系与各地不同的智慧城市诉求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是难以用过于细化的条条框框约束的,这也同样意味着,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将更侧重管理约束和技术指导,而涉及具体的方案与技术实现细节,更多需要依赖具体的解决方案商,一家,几家,甚至数十家共同参与实现。

正如我们上面列出的智慧城市复杂而庞大的技术体系,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支撑,是根本难以实现的。哪怕能做到局部,也往往难以顾及全局,若是如此,岂不是又犯了早年在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其频频出现的各业务系统缺乏横向交互的“信息孤岛”老毛病。

另一方面,除了技术,资本在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少研究者所忽视的。毕竟,本次智慧城市建设尽管号称万亿规模,但主要资金还是源自地方,甚至是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厂商。这就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必将复杂与多样性。这方面,笔者也曾经探讨过智慧城市建设的七大模式:

1、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

2、政府和运营商共同投资

3、运营商建设和运营

4、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

5、政府牵头BOT模式

6、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

7、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

可以看到,尽管政府独资是业界认为最容易落地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不过笔者认为,涉及到如此科技密集、对民生有诸多诉求的大型项目,运营商、第三方的参与其实非常重要,甚至它们在程度上有助改变智慧市建设究竟是政绩工程还是民生工程的属性定位。另外,以运营商和第三方为主体的运营方式,对于智慧城市项目的运营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也会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从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角度,笔者认为,上述模式中,2、4、5三项或是既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又具有智慧城市建设切实可执行性的选择。这里所指的第三方,特指三大电信运营商之外,具备智慧城市建设资本和运营能力的厂商或财团。显然易见,当前的智慧城市产业环境下,没有强大的资本整合能力,是玩不转智慧城市的。

五、智慧城市概念企业、联盟迭出,鱼龙混杂,退散!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建设天然的技术体系复杂性和对强大资本整合能力的诉求,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门槛之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高技术、高金融能力就不能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而是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推送者的关键企业,必须具备这两大素质,才能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稳健进行。

在这点上,来自《哈佛商业评论》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两位专家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以核心身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需要具备两大特点:高科技、高金融,简称“双高”。专家认为,“双高”最大的好处是实现边界效应的最大化。比如,在数字城市中常见的WiFi网络建设,同样也是一种“智慧”项目,但是它的效益大不大?显然是不大的。当涉及到医疗、教育、环保、交通、安全,等等众多细分行业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整合,没有高技术、高金融保障,企业对这在技术储备和金融资本整合方面要求甚高的智慧城市项目根本就是无能为力。

如此,哪怕打着智慧城市概念的企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我们依然可以分辨其纠结是“李逵”还是“李鬼”,用“双高”标准就可以轻松将之拒于门外。

不过对此徐明另有一番看法,尽管中兴通讯是“两高”标准的绝对入围者,上述一系列智慧城市部署案例和洛阳35亿规模的超大型智慧城市项目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单单靠“双高”一家也是常常难以独立完成大型智慧城市项目的。毕竟,智慧城市涉及无数复杂的技术体系和应用,甚至可以说,是海内外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独立完成的,为此,中兴通讯特别重视智慧城市生态圈建设,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智慧城市的产业联盟。

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徐明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智慧城市建设,从复杂程度来说,非常类似航天工程,因为两者都是大系统交付。

因此,中兴在智慧城市建设合作伙伴选择方面的经验是:

1、选择最具顶层设计、大系统交付能力的合作伙伴

这方面,中兴选择了航天科工二院作为合作伙伴。谈到这家企业,徐明对其赞叹不已,“它一直是做复杂的大系统交付,有人问那是什么?中国上天神舟飞船都是他们做的,由此可见他们顶层设计能力非常强。”

2、“双高”牵手“双高”,“集成”与“被集成”

“因为智慧城市要落地都要靠‘双高’,可哪有那么多‘双高’,一家‘双高’也不可能全做了,我们要合作。因此,很多项目里我们是集成方,另一些项目中我们被集成,我们将提供产品、方案给合作伙伴,比如说中国安防,我和他合作我们就是被集成方,中兴通讯提供ICT产品。”

3、他山之石,或可攻玉

虽然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规模是当世仅有,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智慧城市实践过程中不断汲取国外先进智慧城市城市的建设经验。正所谓他山之石,或可攻玉。

徐明显然也认可这一点,他表示,“中兴向来将视野放眼寰球,在全球范围内,只要是成功的智慧城市案例,还有那些智慧城市相关行业的诸多领军企业,中兴都在接触,甚至已经在陆陆续续签署合作协议。尽管现在不方便透漏详情,但肯定都是行业巨头。”

结语:迎接智慧城市新纪元的到来

百病祛除后,智慧城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今年里,我们已经看到数不胜数的智慧城市建设案例,但多数都在试点阶段,如同投石问路,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成果是显著的,不仅中兴通讯这样的“双高”厂商通过众多实实在在的智慧城市实践摸索到了不少可贵经验;各地政府,不管是政策准备、还是行动规划、甚至合作方向也基本也都厘清了思路,所以,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我们将看到智慧城市项目大规模落地,优秀智慧城市案例将不断复制,而缺乏良好商业模式的智慧城市项目也会销声匿迹。

笔者认为,不管当前在运作的智慧城市项目中,有多少能在明年成为智慧新星,又有多少被证明为不合时宜。我们都不妨怀着一颗尊重的心去看待它们。尽管有璀璨崛起,有黯淡陨落,但它们将共同构成智慧城市落地元年的绚丽背景。

如今日企业网D1Net追踪的中兴通讯在2013年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历程一般,一切“双高”,一切有利民生、一切有特色的智慧城市相关厂商、项目均将赢得我们关注。后续,企业网D1Net将推出本文同名专题:《2014,智慧城市落地元年》——三百余城市,数百智慧城市供应商将犹如漫天星宿,在我们的记录中璀璨,敬请期待!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s0asm11imn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家庭网络之争 硬件厂商败在哪里

下一篇:日本对华注塑机出口量锐减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2014 智慧城市
  • ABB中国销售的“2014”与“2015”

    ABB(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公布了2014年公司整体业绩,数据显示,ABB(中国)全年订单额及销售收入均超过5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不仅如此,公司累计投资额达到19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公司84%的销售收入来自于本地制造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 新年寄语--APT

    新年寄语,在前一期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回首,2014》中,大家了解到了我们上一年度的几件大事。这一年对我们APT来说,是“涅槃”的一年,很痛苦地让自己为将来的新生完成一次蜕变。我们虽然成功走过了6个年头,但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没有变革的精神,就不会在竞争中胜出。

  • 浅析2014年机床行业发展的三大特点

    2014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承压运行,运行仍然处于下行区间。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1.8%,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3%。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2.5%,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1%;金属成形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1.4%,在手订单同比下降3.8%。

  • 2014,鹰峰电子专属记忆

    本周是2014年最后一周,也是2015年第一周。在这个跨越2014,迎接2015的时刻,小编整理了鹰峰电子2014年的故事,有成长、有感动、有欢笑、有收获

  • 2014机器人行业“合纵连横”事件盘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的中国,更是机器人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各大企业在中国纷纷布局,为了更好的迎合市场的需求,增强彼此的竞争力,机器人行业的合纵连横时有发生,下面OFweek机器人网就带大家看一看在过去的2014年机器人行业都发生了那些强强联合的事件吧。

  • 史记·2014 自动化企业巨头事件盘点

    过去的2014年,各家自动化企业巨头在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做了什么措施,进一步开拓中国自动化市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罗列的信息。

  • 智达自动化亮相2014SIAF广州展

    3月3-5日,2014中国广州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览会(2014SIAF)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馆隆重举行。中山市智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携旗下PLC全系列产品参加展会。

  • 2014年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一览

    2014年即将过去,回顾2014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如科技部部长万钢所说:“利好不断”。各种政策接连出台,让人有些目不暇接,并且出台直接影响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截止到11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5.67万辆,同比增长5倍。

  • 安博会开幕!华北工控精彩亮相W1D59展台,邀您共话安防产业新未来

    参展2024安博会,华北工控带来了适用于智能视频监控、无人系统、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应急救援、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多样化嵌入式产品方案,包括基于英特尔、AMD、恩智浦、瑞芯微、海思、海光、飞腾、兆芯、龙芯等平台处理器打造的,X86架构和ARM架构嵌入式主板、嵌入式准系统/整机和工业平板电脑。

  • 安博会开幕!华北工控精彩亮相W1D59展台,邀您共话安防产业新未来

    参展2024安博会,华北工控带来了适用于智能视频监控、无人系统、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应急救援、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多样化嵌入式产品方案,包括基于英特尔、AMD、恩智浦、瑞芯微、海思、海光、飞腾、兆芯、龙芯等平台处理器打造的,X86架构和ARM架构嵌入式主板、嵌入式准系统/整机和工业平板电脑。

  • 新品发布 | 华北工控推出支持12/13/14代 Intel Core处理器的嵌入式准系统

    华北工控新发布了支持12/13/14代Intel Core处理器的BIS-6960P-A10TW,基于性能混合架构和完善的I/O功能配置,提供增强的性能和灵活扩展能力,而且具备更高效率散热方案和工业级坚固耐用特性,可承载边缘计算、机器视觉等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等多领域。

  • 新品发布 | 华北工控推出支持12/13/14代 Intel Core处理器的嵌入式准系统

    华北工控新发布了支持12/13/14代Intel Core处理器的BIS-6960P-A10TW,基于性能混合架构和完善的I/O功能配置,提供增强的性能和灵活扩展能力,而且具备更高效率散热方案和工业级坚固耐用特性,可承载边缘计算、机器视觉等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等多领域。

  • 华北工控BIS-6950P-B10工业整机,大幅提升算力、扩展性和网络效能

    华北工控基于Intel 12/13代 Core处理器推出工业整机BIS-6950P-B10,支持DDR5,提供1 x16 PCIe Gen4通道,配备10*LAN、7*USB、6*COM等丰富通讯接口和I/O扩展接口,采用主动散热+被动散热相结合的设计确保高能效和高可靠性,适用于工业自动化、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等多行业领域。

  • MATX-6153:搭载12/13代 Intel Core处理器,驱动边缘应用

    华北工控基于12/13代 Intel Core处理器推出的嵌入式AI主板MATX-6153,CPU所属高性能混合架构,支持DDR5,提供1*PCIe x16 GEN5通道,带来卓越的数据吞吐量优势和实时响应能力。接口丰富,可以助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多行业拓展边缘计算的赋能价值。

  • MATX-6153:搭载12/13代 Intel Core处理器,驱动边缘应用

    华北工控基于12/13代 Intel Core处理器推出的嵌入式AI主板MATX-6153,CPU所属高性能混合架构,支持DDR5,提供1*PCIe x16 GEN5通道,带来卓越的数据吞吐量优势和实时响应能力。接口丰富,可以助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多行业拓展边缘计算的赋能价值。

  • RPC-2500P:基于12代 Intel Core处理器的标准上架工业整机

    华北工控持续工控机产品创新研发和迭代升级。基于12代 Intel Core处理器推出的工业整机RPC-2500P具备高性能计算属性,支持DDR5,提供1 x16 PCIe Gen5通道,配置了丰富的通讯和I/O扩展接口,可以实现大数据集的高效处理、及时响应、多机联网和多重扩展应用,并拥有工业级坚固耐用优势,支持工业自动化、智慧城市、能源监测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