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微博上纪念2012年11月15日,说这一天,五个贵州的流浪小孩给世人敲响了警钟,是中国对社会现状反思的开始!
大家在反思这一社会现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哪一天是或者将是中国光伏行业该记住的一天?
从状态上讲,现在的光伏企业的状况会好于那五个小孩在十月至十一月十四日的状况吗?有一些类似的地方:四处“乞讨”,企图“维生”。天气渐寒、身无御寒之物。
如果小的企业也开始“借钱建电站”,那就有如孩子们在垃圾箱里升起了火,CO及CO2的危害就在迫近。是孩子们不懂,还是懂也没办法?
有很多人在埋怨政府“有关部门”,可是埋怨归埋怨,会有短时间内的变化吗?民政部门还要忙着学习十八大呢,能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落到细处?国网也不会主动研究怎样去帮客户研究并网的。
孩子们还知道分工合作,只是缺乏一个能看清楚形势和危险的人,如果生活取暖之处不是密封的垃圾箱,而是敬老院的锅炉房附近,状况也许会不一样。同样光伏行业如果大家还是做组件,而没有推进到应用品,总是感觉不到有出头的时间的。春天还没到,就成了烈士。
孩子们在离家之前,没有机会得到来自家里的嘱咐,属于“一头扎进社会就开始了生活”的那种。如果有人告诉他们,可以从饭馆打零工开始,慢慢走向社会,哪怕没有工资,至少不会冻死饿死。如果他们自己能在乞讨的过程中观察到超市、街边还要有人发传单等生存的机会,也许他们还能走出来。而光伏的二三线企业难道看不出来欧美市场上真正需要什么吗?
资本社会,有些时候是残酷的。但对于个体而言,如果努力,多少还是有希望。光伏行业貌似惨淡,但是光伏的解决方案却是这个社会欠缺的,如果二三线企业现在行动起来,组件厂可以救活“电池厂”、“充电器厂”,进而救活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反过来扩大出口和内需,曲线救了光伏行业。
我也希望,我的这些呐喊,能带来些许光明,虽然建议的路很远,但是充满希望。我希望我能向那个可能存在的把孩子们带向敬老院锅炉房的人学习。
向产品应用拓展看起来是在寒风中蹒跚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