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应接不暇的政策红利、接踵而来的“双反”风暴,已经过去的2014年,中国光伏似乎始终过着“冰火两重天”的日子。随着2015年拉开帷幕,中国光伏产业也迎来“十二五”的最后一年。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重要年份,意义重大。展望2015年,中国光伏行业会如何呢?
光伏行业减少政策干预
2014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共颁布多项光伏发电方面的政策,包括《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家能源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印发风力发电场、光伏电站并网调度协议示范文本的通知 国能监管〔2014〕330号》、《国家能源局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等。
在2014年即将结束之际,国家能源局再出“新招”,2014年12月25日,能源局连发三文推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做好2014年光伏发电项目接网工作的通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做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发展。一方面推动春节前的并网安装工作,一方面为下一年光伏市场扫清障碍。
但是,从2014年的全年发展来看,虽然政府层面态度积极,市场热情高涨,但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并未取得德国一样的补贴效应。在2013年、2014年的能源工作报告中,能源局均提出当年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标,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每年光伏发电装机规划是影响最深的一项。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3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292GW,其中光伏电站12.12GW,分布式光伏0.8GW,远远超过了年初10GW的目标。
鉴于2013年的所取得的良好成绩, 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规划2014年新增光伏装机14GW,较此前12GW的目标上调了17%,在此基础上增加了40%。其中分布式电站为8.4GW,占比60%;地面电站为5.6GW,占比40%。消息一出,光伏业业界受到了极大地振奋,然而回顾2014年,这个规划无疑正在经受考验。特别是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过高预期,明显拖累了全年光伏发电规划的完成进度。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太阳能发电并网装机达到3000万kW,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万kW,通过上述数据测算显示,2014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058万kW,低于1400万kW目标。
近期,201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举行,国家能源局在201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报告中并未设定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具体发展目标。取而代之,以大力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机制创新、抓好国际合作等为主线,部署2015年重点能源工作。
熟悉能源政策制定的人士分析,出现这样的新变化,一是往年出现年初设定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脱节的状况,能源发展目标过大、过小均不利产业发展,能源局“费力不讨好”;二是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30%等战略下,能源局减少对市场干预,不再为行业发展设限,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在能源行业管理方式上,国家能源局强调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同步,实现规划(计划)、政策(规定)、规则、监管“四位一体”。能源局工作报告中介绍,2014年能源局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17项,占国家能源局原有审批事项的68%,超过审改办要求比例(50%)18个百分点。 {$page$}
按照工作计划,国家能源局近期将出台《关于能源简政放权配套措施的若干意见》,以确保放权放得下、接得住、落得实、管得好,做到“四个同步”。一是同步明确并落实规划和计划,二是同步明确并落实审核责任、条件、标准、流程,三是同步明确并落实市场秩序的规则,四是同步明确并落实监管主体、监管责任、监管办法。
分布式光伏仍是重头
作为国家层面高度认可和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式光伏自出生起便是政策宠儿。然而事与愿违,2014年的分布式光伏最终贴上了“事倍功半”的无奈标签。大量备案项目因实际因素而耽搁:屋顶使用协调难、贷款融资困难、售电收益不确定、并网时间长以及如何确保25年的稳定性等多重现实难题出现在分布式光伏的推广中。
分布式光伏的开拓涉及屋顶产权、补贴、接网、金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最终陷入了“初始投资过高、投资收益过低、开发风险过大”的困局。“在投资环境未获根本性改善的背景下,持续8个月之久的低电价补贴政策,让分布式错失了最佳发展时期。”某分布式光伏开发商负责人表示。
政府的应对反应则显得相对滞后,直到2014年9月5号才出台了“新政”15条规定,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际的细则进行规范管理。9月5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政府对分布式光伏的长期支持态度,并针对分布式各种难题开出“全额上网”电站享受标杆电价、增加发电配额、允许直接售电给用户、提供优惠贷款、按月发放补贴等一系列新政。
业内人士认为,9月份下达的“新政”解决了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核心“痛点”:售电收益不确定,《通知》从电价兜底的角度对此予以破解,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备案时自由选择“自发自用”还是“全额上网”,“全额上网”对应的电价是当地光伏电站标杆电价,而且在“自发自用”电力用户用电量显著减少或者消失的情况下,可以转为“全额上网”,消除投资者对电费回收的后顾之忧。
12月24日,在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中,提到了在已公布的第一批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的基础上,新增12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江苏2个、浙江7个、安徽1个)的内容,长三角区域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达到17个,列全国之首。在公布的30个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名单中,我们能看到,2015年分布式光伏示范园的装机容量高达3.35GW,几乎是2014年前三季度装机总量。
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名单
企业整合规范管理
光伏寒冬,产能严重过剩,大批企业破产、倒闭的情景历历在目。曾经的光伏两大巨头之一的无锡尚德,经历了破产重组后,2014年4月被顺丰光电收购,据了解,公司重整旗鼓,生产线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已确定的2014年订单超过2GW,接近其巅峰时期。另一巨头赛维LDK集团也在经历了去年的破产后,历时近一年的海外债务重组已经走完全部海外法律程序,进入协议执行实质操作阶段。国内光伏企业破产重组者有之,同时陷入亏损前景并不乐观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为落实2013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信部继2014年9月份出台《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之后,工信部再次加快工作进度,对各省上报的光伏制造企业进行了信息核查和实地抽查。对于光伏制造业,工信部可谓动了真格,规范条件“卡”, 实地核查“刷”,全国成百上千家大大小小的光伏企业,入围三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仅仅只有180家。 {$page$}
据了解,在省一级经信委层面,全国共收到了450多家企业的申报信息,范围涵盖光伏全产业链各个制造环节,包括多晶硅、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在经过第一轮地方经信委遴选后,上报至工信部的企业仍有250余家之多。对照《规范条件》的标准与要求,工信部对250余家企业上报信息进行了再度审核。在第一批名单中,昔日几位光伏大佬都险遭淘汰。如江西LDK的硅片、电池、组件的生产企业均未出现在名单中,包括今年被通威高价收购的合肥LDK;尚德仅有一家上海组件企业出现在名单中,其在无锡的生产企业也未见踪影;隆基股份在宁夏、银川的企业占据这两省的名额,但其在无锡的工厂却榜上无名;涉及全产业链的国企天威太阳能也在最后的公告中遭遇淘汰。
尽管工信部一直强调名单的公布并非行政许可,仅是行业指导性意见,但该名单对行业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不容小觑。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光伏在产业发展初期获得了很多金融机构的投资,光伏行业进入无序发展也是让这些金融机构非常担心。符合《规范条件》将成为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政府出口退税一个重要依据。一些无法达标的企业将享受不到政策上的支持,加上成本高企等市场因素,企业关停的可能性增大。工信部此举将推动光伏行业的整合进程。
“双反”风波持续
继2013年美国和欧盟相继对我国光伏业进行“双反调查”后,进入2014年,“双反”风波仍在继续。2014年3月美国针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了又一轮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同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补贴行为,要求对35.2%的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征收额外进口关税。12月17日消息,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16日宣布终裁结果,认定我国大陆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美方将征收“双反”关税。根据美方贸易救济程序,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明年1月29日左右做出终裁,如果这家机构也做出肯定性终裁,美国海关将正式开征“双反”关税。
不仅是美国,2014年12月5日,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宣布启动对来自中国的晶硅光伏组件和薄膜太阳能产品进行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将在2015年2月3日前核实是否来自中国的企业有低价倾销或享受补贴,并将于2015年3月5日进行初步裁决。
有专家预计,美国的二次“双反”最终落地,将会影响中国高达30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加拿大也是中国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国,特别是作为光伏大省的江苏,有不少光伏产品出口加拿大,如果“双反”最终落地,会对中国光伏企业产生不小的冲击。
不过,针对美国商务部的上述结果,多家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对自身企业的影响不大”,且不少企业“早就消化了这一负面影响”。就可见的未来看,光伏行业的前景“仍可期待”,尤其是,“国内需求确实在回暖,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需求难题”。
美对华光伏产品二次“双反”终裁落地,让中国的光伏企业再次遭遇当头一棒。然而在2012年裁定的美国对华光伏产品首次“双反”,却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
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司在2015年1月2日公布的初步审核报告中称,通过重审2012年对华光伏双反的进口关税,建议将适用于多数中国光伏生产商的反补贴和反倾销关税整体税率由31%降至17.5%。 {$page$}
海外咨询机构分析师认为,该消息将利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太阳能面板生产商以及光伏安装企业,令其在美国的利润可能大幅改善。而中国新出口到美国光伏产品也有望获益,保证金率或有所下降。
但国内某大型光伏企业负责人却不这么认为,称若该关税重审结果生效,美方只是对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电池按新的比例征收保证金。如果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组件,则将继续按照2014年底终裁的“双反”高税率缴纳关税。实际上,中国单独出口光伏电池到美国的情况很少。所以除了道义,对中国光伏制造业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帮助。
编后语:中国光伏制造业已经连续数年在世界上占据了大半江山。总体而言,光伏制造业在复苏,尤其是在经历重组、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之后,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好转。相信,2015年光伏制造业会进一步恢复。
《电源世界》投稿邮箱:editor@cps8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