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中国纺织工业60年回顾大全

中国纺织工业60年回顾大全

发布时间:2009-10-1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纺织工业 60年 历史回顾 大全

导  读:

中国纺织工业60年回顾,每年一件重大事件。

  1  纺织工业部正式成立
  1949年11月1日,新中国纺织工业部正式挂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曾山为纺织工业部部长,钱之光、陈维稷、张琴秋为副部长。纺织工业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首批设置的工业部门之一,曾山为新中国首任纺织工业部部长,钱之光任党组书记、副部长,主持部务工作。
  2   纺织工业恢复并改进生产
  1950年3月2日,纺织工业部召开全国公营纺织会议。会议决定,根据国家财政与原料供应情况,在现有基础上恢复与改进生产,使纺织工业稳步向前发展。据调查统计,1950年底,全国共有棉纺织厂254家,纺锭523.65万枚,实际开工数459.82万枚;织机7.03万台,实际开台数5.61万台;职工人数28.85万人。全年生产棉纱240.8万吨,棉布25.2亿米。当年我国棉花丰收,产棉1400万担(70万吨),棉纺原料基本自给。
  3   纺织企业实行民主改革
  1951年1月19日,钱之光代表纺织工业部在政务院第68次政务会议上作《关于纺织工业部1950年工作总结及1951年工作方针和任务的报告》。报告指出,近一年来在纺织企业进行了初步的民主改革,大部分纺织厂已经废除有损工人尊严的相关制度。这一年,在全国公、私营纺织企业实行民主改革,充分调动了全国纺织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4   我国制造第一批成套纺纱及织造设备
  1951年我国纺机行业制造出第一批成套纺纱、织造设备,装备了新建的西北国棉一厂,以及武汉、郑州、咸阳、邯郸、乌鲁木齐等地的新建棉纺厂。
  5   第一所纺织类高等院校成立
  1951年7月,华东纺织工学院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纺织类高等院校。该学院由上海原有各纺织院、系合并而成,标志着新中国纺织工业在初创时期就已确立重视培育人才的发展战略。该学院是今天东华大学的前身,58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纺织专业人才,为推动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大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6   郝建秀工作法命名推广
  1951年8月,全国纺织工会生产部介绍了增产节约的“郝建秀工作法”。青岛国棉六厂女工郝建秀,自1950年5月企业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竞赛后,连续7个月平均皮辊花率仅为0.25%。而当时全国的平均水平是1.5%,郝建秀出皮辊花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1951年10月,纺织工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普遍开展郝建秀工作法的指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部委首次在全国推广以普通工人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技术。
  7   “一五”时期纺织扩大建设规模建立五大棉纺织工业基地
  1953年,纺织工业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建设。国家计委和纺织工业部向党中央汇报建设180万~250万锭的目标,毛主席指示:“不是180万锭,也不是250万锭,而是300万锭。”“一五”时期,纺织工业发展布局实行“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建成了北京、石家庄、邯郸、郑州、西安5个棉纺织工业基地。“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建成240万锭,加上在建工程超过300万锭。同时,还建立了6个印染厂、3个毛纺厂、7个麻纺织厂、4个丝绸厂、3个化纤厂和1个纺机厂。
  8   全国纺织劳动模范评选
  1953年3月18日,纺织工业部、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发出联合通知,在全国范围内评选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同年6月,纺织工业部、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组成评模委员会,共评选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105名、模范单位24个。
  9   全国棉布实行统购统销
  1954年9月14日,政务院为了进一步取缔市场投机,稳定物价,发布《关于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决定自1954年9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棉布的统购和统销。同时,政务院为了保证纺织工业用棉,保证人民生活所需棉花的供应,发布《关于实行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决定自1954年秋季新棉上市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棉花统购。从这一年到1983年全国取消布票,中国凭借布票消费纺织品的历史持续了整整29年。
  10  以自主技术和设备援外
  1955年7月,中国无偿援助的越南建设南定纺织厂破土动工,规模为织机1108台,于1959年建成。同年9月,中国以直接贸易方式帮助缅甸建设的直迈棉纺织厂破土动工,规模为纺锭2.16万枚,织机196台,于1958年2月完工。这两个援外项目开启了中国纺织工业以国产成套设备、自有先进技术援助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序幕。自1955年到1982年,中国以无偿援助、提供无息贷款和直接贸易的方式,先后在柬埔寨、蒙古、斯里兰卡、越南、朝鲜、古巴、刚果等35个国家援助建设了82个纺织成套项目,累计援外金额4亿元人民币。
  11   纺织科学研究院在京成立
  1956年2月6日,纺织工业部制定并公布《1956年至1967年科学研究规划》。《规划》指出,纺织工业要研究采用新设备以缩短棉、毛、麻的纺纱工艺过程,提高织造各工序的机械速度,增加染整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充分使用麻、丝等可纺纤维,改进纱、布成品,尤其是染整成品的品质和染色牢度并尽量增加新品种。同年2月17日,纺织工业部在北京成立纺织科学研究院,并在上海成立分院。纺织工业中长期科学研究规划的制定和纺织科学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纺织工业坚定地走上了以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的道路。
  12   化纤工业发展拉开序幕
  1957年,我国逐步恢复安东化纤厂(后为丹东化纤厂)和安乐人造丝厂(后为上海化纤四厂)。同年10月,由当时民主德国帮助设计和提供设备建设的保定化学纤维厂和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工厂同时破土动工,并分别于1960年7月和1958年12月竣工投产。这两个项目的建成投产拉开了新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序幕。
  13   首批毛纺织厂自主建设
  1958年3月,中国自主设计、施工,用国产设备建设的第一批毛纺织厂——青海毛纺织厂、呼和浩特第二毛纺织厂、兰州第一毛纺织厂和陕西第一毛纺织厂相继动工建设,为我国毛纺织行业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4   纺织精简机构下放企业
  1958年3月7日,中央批转纺织工业部党组提出的《关于纺织企业全部下放地方管理的报告》,同意纺织工业部把所管理的棉、毛纺织企业全部下放交地方管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纺织工业以精简机构和下放企业为主要内容、规模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就此展开。随后,原部属各地纺织管理局全部撤销;10个直属纺织机械厂下放归地方管理;毛麻丝纺织管理局撤销,毛、麻、丝企业全部下放至地方管理。
  15   细纱落纱和穿经工作法推广
  1959年10月26日,全国群英会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悉数出席大会,参加群英会的纺织工业代表共360人。会议期间,来自各地的先进生产者和操作能手在北京进行生产技术和技能表演,经过有关方面测定、分析和研究,纺织工业部总结出细纱落纱工作法和穿经工作法,并在全国推广执行。
  16  钱之光总结“大跃进”以来十条经验
  1960年12月7日,纺织工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纺织工业厅局长会议。钱之光在工作总结中着重谈了“大跃进”以来的十条经验:一、发展纺织工业,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农业,真正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二、安排生产计划,必须瞻前顾后,留有余地。三、基本建设必须缩短战线,保证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四、坚决贯彻全国一盘棋的方针,互相协助,互相支援。五、必须经常抓住提高质量这一环节,来促进企业生产全面发展。六、必须十分注意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七、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必须紧密围绕当前的生产关键,加强科学分析,注意巩固、推广和提高。八、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使经济工作越做越细。九、援外工作必须既积极又谨慎。十、必须在一切工作中正确执行党的政策。
  17   国产粘胶纤维设备试制成功
  1961年1月,国产粘胶纤维长短丝设备系统全部试制成功,并在上海安达化纤厂安装试用。随后,用国产设备建设的第一批粘胶纤维企业——南京化纤厂、新乡化纤厂、杭州化纤厂、吉林化纤厂等相继动工建设,初步建立人造纤维工业体系。
  18   自然灾害时期纺织系统精减员工
  1961年7月,在国家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的背景下,为了共渡难关,纺织工业部发出《关于纺织系统精减职工计划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全国计划停工企业1544个,关厂、停开棉纺纱锭245万枚,压缩劳动力45万人。方案经国家计委批准执行。
  19   纺织工业大力支援农业
  1962年7月22日,纺织工业部党组向中共中央和李富春副总理作了《关于支援农业的报告》。报告提出纺织工业支援农业的任务是: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生产纺织品供应农村,活跃城乡经济;另一方面,要在恢复和发展农业原料的同时,积极发展化学纤维工业,减轻农业负担。从1960年起,纺织工业一方面增加生产能力供应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在国内组建出口纺织品基地,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增加粮食的进口量。
  20  纺织行业规划十年科技发展
  1962年8月,纺织工业部在北京召开1963年至1972年纺织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会议,同时召开国家科委纺织专业组会议。会议讨论了纺织工业科学技术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工作措施和分工协作等问题。充分体现了纺织传统行业对科技进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21   纺织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条例发布
  1963年10月18日,纺织工业部向国务院报告上海嘉丰纺织厂企业管理经验: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全面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长期以来形成了实事求是、深入踏实、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同年11月,纺织工业部发布《纺织工业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实行生产技术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建立和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各级生产技术责任制度等,标志着纺织工业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作为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22  第一批自主建设的化纤厂投产
  1964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积极发展人造纤维工作的指示,责成纺织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指导人造纤维会战指挥部,对发展人造纤维行业迅速作出全面规划,由国家计划委员会综合平衡并纳入长期计划。3月23日,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批转纺织工业部关于建设北京维尼纶厂的会战计划。5月下旬,南京化纤厂建成投产。同年12月,保定化纤厂新建的浆粕车间、南京化纤厂新建的短纤维系统、丹东化纤厂新建的长丝系统、杭州化学纤维厂转入正式生产。次年4月27日,新乡化纤厂的长丝系统顺利投入试生产。至此,我国自力更生新建的第一批共8个化学纤维厂已全部建成投产。这批化纤厂总规模为2.26万吨。
  23   纺织行业大型展会首次举办
  1966年5月1日至6月30日,全国纺织工业技术革命展览会在上海正式展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纺织工业第一次公开举办的大型展览,共征集了11000多项重大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项目,正式展出的有3100多项。5月6日,周恩来总理参观了展览并对纺织工业作出了重要指示。展览会期间,共组织专业技术交流60次,接待观众38万人次。
  24   现代纺织产能遍布全国
  1966年5月4日,国家计委批准纺织工业部将上海纬纶毛纺厂迁往西藏,改建为林芝毛纺厂。从此,中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拥有了现代纺织生产能力。
  25   轻工纺织合并成立轻工业部
  1970年7月1日,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原一轻部、二轻部、纺织工业部正式合并为轻工业部,钱之光任部长。
  26  国家建设四大石化化纤联合企业
  1972年1月,经国家计委与轻工业部、燃化部、商业部、外贸部共同研究,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李先念报告,为充分利用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拟引进成套的化纤、化肥技术装备。之后几年,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批示下,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四川维尼纶厂和天津石油化纤厂四大石油化工化纤联合企业相继建设。至此,我国化纤工业初具规模。
  27   邓小平视察上海石化总厂工地
  1975年6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视察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工地,建议由国务院召开现场会议,总结推广这一工程的建设经验。8月8日~16日,国务院在上海金山召开现场会议,总结推广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的建设经验。9月,遵照国务院领导关于搞好工程质量的指示和国务院金山现场会议的部署,轻工业部派出3个质量检查组分别赴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四川维尼纶厂、辽阳石油化纤厂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历时3个月。
  28   恢复纺织工业部
  1977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将轻工业部分为轻工业部和纺织工业部,钱之光任纺织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两部于1978年1月1日开始分开办公。
  29   纺织百余项科研成果“文革”后获奖
  1978年3月18日,因“文革”影响中断了十多年之后,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和主持了会议。大会奖励了一批科研单位和科研成果,纺织系统的222个科研单位和个人、174项科研成果获奖。
  30   补偿贸易在全国正式推广
  1978年11月7日,香港企业家曹光彪在珠海建立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由于曹光彪在“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这种形式上的大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国务院于1979年9月颁布了《关于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从此,补偿贸易在全国正式推广。
  31   法国时装大师皮尔·卡丹应邀访华
  1979年3月,法国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应邀来华,在北京民族宫举办了一场法国时装表演。皮尔·卡丹成为中国时尚的重要启蒙者,一波比一波繁华的时装潮流、一个比一个华丽的奢侈品牌从此相继来到中国。
  32   上海纺织试行利润全额留成办法
  1980年1月,经国家经委和财政部批准,上海纺织工业局试行利润全额留成办法。此举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把企业的经济责任、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大作用。
  33  首家中外合资纺织企业成立
  1981年,全国纺织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的建立是实践党的对外开放政策的一次创举,也为利用外资积累了经验。中外合资企业的创办,成为纺织系统发展“三资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良好起步。
  34   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成立
  1981年8月,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成立。该协会是纺织行业成立最早的协会,也是中央各部委中最早成立的行业企业管理协会。
  35   江苏仪征化纤在日本融资
  1982年,江苏仪征化纤一期工程通过中信公司发行日元债券在日本融资,开辟了借外债办大企业的新路。纺织工业部和中信公司联手办成的这项“借债建厂”的创举,一时被誉为“仪征模式”,成功尝试我国国营企业以发行债券方式利用外资建设大企业。
  36   引进首套涤纶长丝高速纺生产线
  1983年,广东新会涤纶厂引进全国第一套涤纶长丝高速纺丝生产线。新会涤纶厂解放思想,大胆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主动根据市场的需求趋向,积极追逐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成套引进,规模化生产,在国内树立了典范。
  37  全国学习步鑫生改革精神
  1983年4月,《浙江日报》、《人民日报》先后刊登关于浙江省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的报道。步鑫生的一套充满改革精神的经营管理办法,使广大企业负责人深受启发,全国掀起了学习步鑫生的热潮。
  38    全国纺织新产品展销会举办
  1983年6月15日~7月15日,全国纺织新产品展销会在京举办。此次展销会成为由工业部门组织生产企业直接进入市场的成功尝试,是纺织企业从统购统销的生产计划型向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生产经营型转化的重要事件之一,并促进了日后各类专业展会的举办,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内需消费和外贸出口。
  39   布票时代宣告结束
  198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布票,纺织品实行敞开供应。这一重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制度的改变,不仅终结了实行了29年的凭票买棉布、棉絮的供应制度,而且成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结束“短缺经济”、人民群众过上温饱生活、小康生活最有力的佐证。
  40  纺织工业部首次下放权限
  1984年8月12日,纺织工业部发出“关于第一步下放七项权限”的通知。这是纺织工业开始打破计划经济的尝试。通知将过去纺织工业18个指令性计划指标缩减为3个,并明确指导性计划产品,地方和企业可以按照计划指标,结合市场需要和原料资源安排生产。
  41  国家改革纺织外贸体制
  1984年12月,国务院召开第55次常务会议,听取并讨论纺织工业部关于纺织工业改革问题的汇报,决定在10天之内制定并发出关于纺织品进出口问题的文件。第55次常务会议在行业内外引起强烈震动。这次会议决定的外贸体制改革内容,不仅促进了工业直接面向国际市场,了解国际市场,快速加大了出口的步伐,而且更加体现了政府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工作效率。
  42  《中国纺织报》正式创刊
  198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纺织工业部创办《中国纺织报》。1986年1月,《中国纺织报》正式创刊。23年来,《中国纺织报》肩负起行业媒体的重大责任,与共和国纺织工业共同成长。中国纺织报社几代员工不懈努力,与纺织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一起见证了纺织工业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国纺织报》积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为中国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3   国产成套化纤设备研制成功
  1986年4月2日,年产1.5万吨大型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研制成功,在江苏仪征化纤公司通过鉴定。由此,我国进入了用国产大型、成套化纤设备装备化纤工业的新时期。这次攻关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我国纺织工业坚持自主创新,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加快化纤设备国产化的信心。
  44  服装工业划归纺织工业部管理
  1986年10月,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决定将服装工业划归纺织工业部实行行业管理。实行“大纺织”行业管理,对提高服装行业的工业化水平,促进服装面料生产行业发展,扩大服装出口,满足国内人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起到了重大作用。
  45  第一所服装专业院校诞生
  1988年5月10日,我国第一所全国性的以服装科学、工程、艺术为主体的新型的服装教育高等学府——北京服装学院诞生。 由于北服的建立完全符合形势和市场需求,引发了全国各地众多高校相继创设服装院、系、专业的热潮,有效地解决了服装工业的人才培养问题。
  46  第一届中国国际纺机展举办
  1988年7月,第一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改革开放后纺织行业首次举行的大型国际展,促进了信息交流和贸易开展,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几年,纺织行业的各类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纷纷开始举办。
  47  我国首次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时装模特赛
  1989年12月2日,中国首届最佳时装模特表演艺术大赛在广州落下帷幕。这是国内第一次具有影响力的时装模特比赛,标志着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逐步与世界接轨,正在奔向小康的中国社会已开始追求时尚、流行。
  48  “两机”专项技术引进国产化
  1991年12月21日,国务院纺织机械引进和国产化领导小组成立,开始了“两机”专项的技术引进国产化工作。两机项目技贸结合,搞技术引进国产化,为我国加快提高纺织机械设计制造水平打开了一条通路。
  49  纺织工业部改为中国纺织总会
  1993年,经全国人大正式批准,纺织工业部和轻工部分别改为中国纺织总会、中国轻工总会建制,以此作为政府部门行政改革的先行试点。吴文英任中国纺织总会会长。
  50  纺织企业股份制改造迈出第一步
  1992年,上海第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等挂牌上市。此举为纺织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迈出了第一步。企业上市融资,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
  51  国有企业重庆针织厂依法破产
  1992年11月3日,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告重庆针织厂破产。重庆针织厂的破产,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标志性事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企改革深入产权制度,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通过明晰产权和实施关停并转,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开始理顺,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52  将纺织作为国企改革突破口
  1997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上海召开三省一市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提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把亏损严重的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突破口。这次上海座谈会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后不久于12月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确定“以纺织行业为突破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纺织行业开始了3年压缩淘汰1000万落后棉纺锭,分流120万职工,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的攻坚战,并且全面启动了中国纺织工业的战略大调整,使中国纺织工业朝着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扩大市场、加速出口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53  撤销中国纺织总会组建国家纺织工业局
  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批准撤销部分工业部门,其中包括中国纺织总会。中国纺织总会撤销的同时,组建国家纺织工业局。纺织工业局成立后,中心任务是抓纺织国有企业战略调整,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企业中压锭、改造、重组和减员、分流的任务,确定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奋斗目标。2000年全国纺织工作会议召开,国家纺织工业局局长杜钰洲在工作报告中,一方面总结国企改革突破口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的经验;一方面提出“以建设纺织强国为根本目标,抓住机遇,埋头苦干,加快推进纺织产业升级”,并作出具体工作部署。
  54  撤销国家纺织工业局重新组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2001年2月,经国家批准,国家纺织工业局撤销,纺织产业协会全面登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舞台。这次机构改革,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纺织行业一直延续52年的专业部门管理结束,原来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专业管理体系也不复存在。1998年建立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进行改建,并且组织起已经建立的各专业协会、综合性协会及相关事业单位,形成一个国家级纺织协会体系。杜钰洲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
  55  中国加入WTO促进纺织工业发展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曾受配额限制的纺织品服装业外贸出口得到新一轮大发展。
  56  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开展
  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2001年对浙江省纺织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以产业升级为核心内容的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方式将集群地区组织起来,从服务的角度,进行引领、指导、协调、帮助,对摸清行业脉搏,反映行业情况,完善产业政策,促进行业经济健康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57  纺织协会提出“28+10”技术攻关项目
  2004年10月纺织工业协会召开全国纺织科技大会,公布纺织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提出“2010年前纺织工业亟待攻关和推广的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重点新型成套设备”,并提出“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一个五年计划的提高和扩展,有望在2020年实现产业升级,达到建成现代化纺织强国的目标”。
  58   纺织行业试行推广社会责任
  2005年5月31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推广委员会在京成立,《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在纺织行业推广试行。纺织成为全国各产业中最早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行业。CSC9000T也是全国第一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纺织行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不仅提升了行业的内在竞争力,而且为国家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59  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提高“两个贡献率”
  2006年4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纺织行业动员落实“十一五”规划大会上,提出纺织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必须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两个贡献率”的提出,得到了全国纺织行业的认可,成为新时期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60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4月24日全文公布。《规划》重新界定了纺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要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行业振兴,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转变。规划及一系列配套措施的陆续出台,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纺织工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既有利于解决纺织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突出困难,也将有力促进纺织工业迈出由大变强的实质性步伐。(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p28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风电今后现状:大容量新结构材料海上风机

下一篇:我国机床业总量供给能力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纺织工业 60年 历史回顾 大全
  • 纺织行业:以“智”造统领制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工业领域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然而,纺织工业仍然存在产品竞争力低,产品创新、研发投入低,以及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理念和实践上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等问题。这些问题和痛点正是转型机会所在,而机会远大于挑战。

  • 杭州贝格达参加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

    2015年06月15日至18日,杭州贝格达代表参加了上海纺织工业技术服务展览中心、通过本次参展,我公司和多家国内外企业进行广泛交流,加深了对这些企业业务领域、技术实力、工程业绩等方面的相互了解,提升了公司区域知名度,建立了互信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公司今后进一步发展以及行业内企业进行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实现企业

  • 杭州贝格达参加2015年6月15-18日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

    杭州贝格达参加2015年6月15-18日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

  • 面向4.0时代的纺织工业集成平台

    6月15-18日,浦东龙阳路新国际博览中心将举办上海国际纺机展,最为传统的纺织机械行业正在4.0的全新思维下迈向新的历程,如何实现纺织机械的制造智能化以及纺织工业更为“智慧”的工厂,并借助于最新的互联技术寻求更为可持续增长的解决方案必须放眼全局,来自贝加莱的“智慧工厂”全集成平台将为纺织工业带来新的技术提升

  • 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落地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因此,今年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春季大调研在对行业运行包括市场分析、生产要素变化、政策环境等展开调查研究的同时,还被赋予了辨清新常态、把握新方向的新使命,旨在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

  • 纺织工业转型升级要实现“自动化、精密化、绿色化”

    为纺织工业发展服务的纺织机械工业,同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特点就是在提升传统纺织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进入高新技术的新兴装备制造业。与传统的装备制造业不同的是,新兴装备制造业就是走向自动化、精密化和绿色化。

  • 阿联酋成为世界纺织工业自动化中心

    阿联酋目前正成为世界纺织工业自动化一个主要中心,在环沙迦和迪拜的卫星城市,分布了大约150个服装制造公司。

  • 专家解读“十二五”期间纺织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国针对纺织行业颁布多项政策,有专家对其政策进行解读

  • 中国制造业:60年成就一个神话

      6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直接关系全球经济复苏……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已经稳稳地屹立在世界东方,而实物产品市场发展的惊人跨越更让世界侧目。   中国从1983年以前凭布票供给的供不应求的状况,发展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第一大生产国

  • 凯歌壮行60年——中国工业发展述评

    2009年,中国工业又来到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因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困难重重的工业企业,正凭借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孕育新的突破,向着更高目标发起新一轮冲击。   从洋货遍地,到世界工厂;从一穷二白,到工业大国,中国以6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300年工业化的历程。惊人的跨越,见证着艰难而辉煌的历程,也预

  • 英新推二极管灯泡,2英镑可管60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照明灯泡的革命最终将在传统电灯泡和节能环保新型灯泡的支持者之间展开。目前,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制出一种价格低廉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它使用较少的电能便能产生明亮光线,每个这样的新型灯泡售价为2英镑,可持续使用60年。     虽然它比硬币还要小,但它是传统钨丝灯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