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下之前的数字就知道,中国每年新建的轨道长度。2012年为573公里,2013年为460公里,2014年为427公里,2015年为445公里,2016年为535公里。2017年新建为930公里,远远超过以往每年四五百公里的新建长度,出现了新建线路长度突然放大的态势。2017年东北和华北的两个省份,都迎来了第一条地铁线路的开通。分别是河北石家庄和吉林长春。
中国城市轨道化这个浪潮,还会持续数年的时间,因此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还会有发展红利。
当然也有风险,就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要想盈利,还是得有人口支撑和经济发展。目前全国的地铁至少90%以上的线路都不盈利,更多是支持市民出行和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项目。以往是可通过地铁物业的概念来创收的,现在中央严控房价上涨,地方政府投资轨道交通如何盈利真的是个难题。
赚不了钱,就需要进行补贴了,最近内蒙给经济数据挤水分,就直接叫停了包头和呼和浩特的轨道交通建设,缺钱啊。
新能源车和锂离子电池
另外是新能源车和锂离子电池增速达到51.1%和30.6%。
汽车电动化,中国、美国、欧洲都在强力推进,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几乎所有国内电动车企业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唯一的例外是国内电动汽车的老大比亚迪,2017年在中国市场销售总共113669辆电动车,增长仅仅11%,和行业平均51.1%的超高速增长相去甚远,当然这不妨碍比亚迪宣传自己是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四连冠。
只想提醒一下比亚迪,排名第二的北汽,2017年销量为104520辆,已经是比亚迪的92%了,而其增幅为+125%,比亚迪辛辛苦苦多年提前研发大量投入建立起来的电动汽车技术优势,如今不断丧失,不断被竞争对手追上。
2018年比亚迪很有可能被北汽超过,丧失中国市场电动汽车老大的地位。当然比亚迪唯一可以安心的是,中国市场除了比亚迪和北汽超过10万辆,其他公司还差的很远。销量第三名的上汽,销量只有4.42万辆。中国电动汽车目前是两强的态势。
不过上汽的电动汽车销量虽然比北汽和比亚迪差了一个量级,但是增速高达121%。上汽是实力远远超过比亚迪的巨头,如果说北汽的电动车,还只是些低端为主的话,比亚迪还可以自我安慰说,就算销量被北汽超了,但是毕竟比亚迪的秦、唐、宋等还是占据了中国电动车的中高端市场。上汽可是实力远远超过比亚迪的汽车集团,一旦新能源车做大,比亚迪是很危险的。
另外十强当中,还有两家要注意,一家是在自主品牌方面做的最好的长安汽车,2017年其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了2.9万辆,增速高达487%,这可是五倍的增长。另外一个是排名第十的吉利电动车,我们知道吉利在燃油车领域稳扎稳打增速惊人,品牌价值不断上升,其2017年在电动车领域也销售了2.4866万辆,增长了45%。
其中纵观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十强,比亚迪、长安、上汽、吉利、北汽这五家总体更有前景,其他江淮、奇瑞、众泰、知豆、江铃不评价。国内电动车产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带头大哥和领军企业。
通讯设备带头大哥是华为,智能手机是华米OV,国产芯片是海思,视频安防是海康威视,云计算产业是阿里,无人机是大疆,轨道交通是中车集团,声学电子元件是瑞声科技,显示面板是京东方,动力电池是宁德时代。而电动汽车呢?
目前做的最好的是比亚迪,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比亚迪离带头大哥的形象还是有不少差距,缺乏领袖气质。2017年在行业增长50%以上的情况下,比亚迪却只增长了11%。
带头大哥型企业,应该是具有扎实的基础能力,强大的基础能力,能够让其不管在逆境还是顺境下都能表现出高人一等的能力。像比亚迪这样在顺境下反而持续的发展势头低人一等,是很罕见的,说明其本身存在结构性的问题。比亚迪的领先建立在王传福的技术眼光,提前进行了布局,很遗憾比亚迪没有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技术领先优势建立起市场绝对领先,反而技术带来的初期市场优势已经在不断丧失。
实际上,比亚迪集团2010年营收为466.85亿元,到了2017年前三季度为739亿人民币,预计全年为1000亿人民币左右,7年增长一倍,年增速才11%,这不是一个让人满意的增长。
我们对比下上面的那些“带头大哥”型企业:华为2010年是1852亿元,2017年超过6000亿元,增长三倍;京东方2010年80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694亿元,全年预计超过900亿元,增长10倍;海康威视2010年36.05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277.3亿元,全年预计超过350亿元,增长10倍;宁德时代2010年还没有成立,2011年才成立的,2017年已经超过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上半年营收63亿人民币;瑞声科技2010年营收才34亿元,而2017年前三季度139.7亿元,全年预计超过180亿人民币,增长5倍;大疆科技2010年营收为300多万元,2017年销售额超过180亿人民币,比2016年增长80%。
就连市场已经非常饱和轨道交通产业,2010年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的营收为1270.93亿元,而到2017年中国中车集团前三季度营收为1406.66亿元,由于市场原因比上年有所下降。而中车营收2016年为2297亿元人民币,实现净利润113亿人民币,让比亚迪望尘莫及。制造业企业尚且如此,像阿里这样的更不用说了,2010年营收才55.57亿元,2017年财年1582.73亿元。
比亚迪的发展不仅不能和其他行业的领头羊比,也无法和汽车同行比较,不要说吉利,长城,广汽了,就算和规模最大的上汽比较,上汽的营收2010年是3657.24亿元,2017年上半年营收为3964.06亿元,同比增长12.85%。上汽在那么大的体量基础上也增长一倍还多。
比亚迪引进奥迪的设计师,改变车型外观设计,都是战术性的举动,比亚迪的管理架构短期内难有颠覆性变动,简单的调整事业部,不对其公司治理架构进行彻底修正,不构建整改的研发,销售,人力资源流程,该公司很难承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领导者的重任。
(来源:制造界)
上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