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等影响,我国已催生百亿级康复医疗市场。在资本眼中,康复医疗机器人无疑是下一个静待爆发的市场,提前布局有望分得一杯羹。
随着我国康复医疗行业春天的来临,我国医疗机构对康复机器人认可度在提高,而且国内医院开始关注外骨骼机器人并尝试引进。最近几年,新一代生物、信息、制造技术快速向医疗器械领域汇聚,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往高端化发展。
目前,康复机器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康复护理、假肢和康复治疗等方面,这不仅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发展。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居民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现有康复治疗水平已经不能满足民众需求。同时,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不断增长。而且,社会对康复医疗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必然对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高端医疗器械的代表,医疗机器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受到大量关注,深受资本市场青睐,未来前景大好。
据中国报告大厅的预测,国内康复机器人行业有百亿市场亟待开发,保守潜在市场空间近200亿元。此外,除了康复机器人,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将向医疗的各个领域渗透,将涵盖包括外科手术、医院服务、助残、家庭看护和康复等所有层面。
康复机器人作为机器人技术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目标是实现替代或辅助康复治疗师,简化传统“一对一”的繁重治疗过程,帮助病患重塑中枢神经系统。
然而一直以来,中国医疗领域实际是重抢救治疗、轻康复,造成目前康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人才匮乏,服务能力较低,康复医疗体系尚不完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医疗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服务机器人,种类较多,按照现在普遍的分类方式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相比其他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应用范围还较为有限,还需进一步拓展。医疗机器人未能普及,主要原因是价格高昂,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人口老龄化和慢病群体的增长,给医院康复设备和服务人员的供给带来了巨大缺口。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带动了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多种医疗辅助工具的发展,智能化康复手段逐渐成为康复设备发展的主流。
康复机器人不仅能对行动障碍(如由中风、创伤性脑损伤及其他损伤引起的行动障碍)进行治疗,也能够作为社会与行为障碍的干预与治疗工具,包括自闭症类群、多动症等,未来还将朝着推迟老年痴呆症的发生、通过陪护缓解老年人孤独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作为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分支,技术相对要求没那么高,制造成本更低廉的康复机器人应用领域日益广阔,已成功切入医疗市场。
未来,康复机器人包括老年机器人可能是潜在的重要市场领域。近年来兴起的外骨骼式机器人,基于仿生学和人体工程学设计,在患者的后期康复和残疾人辅助方面治疗效果和用户体验更加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