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智能制造如何落实到企业

智能制造如何落实到企业

发布时间:2017-08-08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数据采集 智能制造 工业物联网

导  读:

具体到企业实施层面,智能制造究竟该如何推进呢?答案也许是应走出一条以工业物联网为基础,以数据采集利用为手段,以管理创新为核心,以精益化和柔性化制造为目标,以集成和协同为方向的智能制造之路。

智能制造是通过工业物联网,以数据采集利用作为手段来达到精益化和柔性化制造。智能制造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在制造业的很多环节都应用到了智能制造技术。产品性能的完善及其机构的复杂化、精细化以及功能的多样化促使智能制造的推行,产品所包含的设计信息和工艺信息量猛增,随之生产线和生产设备内部的信息流量增加,制造过程和管理工作的信息量也必然剧增,因而促使制造技术发展的热点与前沿转向了提高制造系统对于制造信息的处理能力、效率及规模上,因此,很多企业就系统跟随智能制造的风潮,改善企业的经营。

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数据采集
  导入先进管理理念,是为了提升全工序的集成化、精益化、柔性化的制造能力。采取实施设备网络化改造、提高数据自动采集率、部署工业软件、开展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的集成等措施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实现机器替代人,而是以优化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控制成本浪费、提升产品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理念,提升全工序的集成化、精益化、柔性化制造能力。
  导入先进管理理念,包括借助APS先进排程模型优化生产计划和调度管理,解决以往生产组织粗放管理、生产计划柔性不足等问题;利用从设备上直接采集的数据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和设备状态;通过对设备实时的工艺参数进行CPK(工序能力指数)计算和分析,开展统计过程控制,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预防不合格品产生;利用条码、二维码、RFID等技术提高原材料在各个环节的信息采集效率,为生产组织、物流管理、成本核算等提供精准的数据;基于实时采集的数据,开展OEE(设备综合效率)分析,更精确地开展IE(工业工程)管理,实施“人机料法环”全面的生产过程优化等。
  对于企业而言,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就是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实现价值网络上的集成和协同,让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的调整而调整。
  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借助CPS信息物理系统,充分运用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把企业的设备、生产线、物料、员工、供应商及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进行全面管理和深化应用,全面推进业务流、资金流、物流中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发展,并不断提升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全过程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分析和利用的水平,从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端到端的生产和服务。
  目前,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设备技术改造路线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对于国内制造企业而言,设备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虽然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绝大多数为单机使用,同时对于设备数据也没有加以采集和利用。
  面对这一现状,企业首先需要进行网络化改造,包括充分利用数字化设备的通信接口、在自动化设备上加装传感器和控制器,并因地制宜地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入技术,建设覆盖全工序全流程以及各类生产、检测、物流设备的工业互联网,充分采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和图像信息,从而为设备的集中监视、远程控制、协同制造创造条件。
  另外,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流管理,可考虑采用条码识别或集中供料、自动计量的方式采集原辅材料及在制品的实时用量和库存数据,以便在精益生产管理过程中实现生产全过程中物料的“JIT”精准供应和实时的成本核算。
  目前国内制造企业已普遍应用了财务管理软件,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OA(自动化办公系统)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普及。但产品和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设备管理、仓储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尚未普及,也没有充分打通设备监控与操作层、生产运营管控层、企业经营决策层之间的信息流转通道,大量数据没有得到有效地收集和开发利用、信息传递不及时,现场管理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管理水平还远未达到数字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程度。
  对此,企业需要在设备联网改造的基础之上,在监控操作层开发部署DCS(分布式控制系统)、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APC(先进控制系统)等工业控制系统;在生产运营层开发部署MES(制造执行系统)、APS(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EM(设备管理系统)、CAD/CAE/CAPP(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工艺规划)、PLM/PDM(产品生命周期/产品数据管理)、LIMS(质量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在经营决策层部署ERP、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并通过数据接口、中间件、数据总线、ESB(企业服务总线)等实现从设备层一直到决策层的集成,消除信息孤岛,确保对企业大数据进行充分加工和利用,从而构建数字化工厂。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它不仅是先进的IT、OT等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更是企业管理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应该说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全球市场竞争来看,仍然存在高端产能不足、中端产能过剩、低端产能竞争优势减弱等问题,单纯强调技术而忽视管理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此,智能制造应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管理创新为核心。
  总体来看,智能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客观趋势,智能制造不仅仅是单一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而是新模式的转变。智能制造是高效灵活的生产模式、产业链有效整合,企业应立足自身的战略规划和布局,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现状,统筹考虑软件与硬件、技术与管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等手段,稳步推进自身的智能制造建设,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vgs9tlgkqs3.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美德日制造强国的智能制造区别

下一篇:大突破!科学家研发无需电池和电线可折叠机器人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数据采集 智能制造 工业物联网
  • 从标准到实践,多维解码魏德米勒引领直流微网新变革

    直流微网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交流供电的新型供电系统,是应对气候和能源问题的重要举措,尤其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和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更让其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它能有效整合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负载等资源,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工业物联网,魏德米勒,

  • 华北工控推出“AI+”与工业场景专用工控主板BPC-7151

    AI技术已成为驱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引擎。从ChatGPT掀起的全球热潮,再到DeepSeek等多模态大模型加速产业迈向数智化升级,“AI+”应用已渗入各行各业发展壮大的血管经脉。主板,工控,PC,医疗,工业物联网,

  • 华北工控新发布EPIC单板EMB-4148:支持Intel Alder/Raptor Lake-P/U处理器

    华北工控新发布产品EMB-4148,一款支持Intel Alder/Raptor Lake-P/U系列处理器的4寸EPIC嵌入式单板,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特性,同时配置了丰富I/O接口,适用于人机界面、智能机器人、工业物联网等行业领域。ALD,

  • 新品速递!华北工控推出基于瑞芯微RK3576处理器主板EMB-3583

    华北工控基于瑞芯微新一代AIoT处理器RK3576,推出了具备出色性能和扩展能力的嵌入式主板EMB-3583。接口,工业物联网,

  • 赋能长三角 向“新”再出发

    随着制造业提“质”焕“新”步伐不断加快,长三角区域作为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正经历着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近日,魏德米勒移动数字展厅加“数”出发走进长三角,聚焦机器人、半导体、智能装备等区域重点行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以技术产品展示、主题交流会、沉浸式互动等形式为当地企业高质

  • 首发!华北工控搭载飞腾腾锐D3000处理器的嵌入式主板MATX-6556

    近日,华北工控新发布一款基于飞腾腾锐D3000处理器的嵌入式主板MATX-6556,可以满足云终端、边缘服务器、工业物联网等更复杂应用环境下用户对于产品性能和安全性的需求。

  • 华北工控BPC-7159工控主板:性能强劲并提供丰富IO接口

    随着AI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华北工控为积极部署AI技术领域加快嵌入式计算机产品的升级迭代,基于12/13/14代Intel Core处理器新推出工控主板BPC-7159,实现在数据运算和灵活扩展能力方面的大幅提升,适用于边缘计算、计算机视觉、工业物联网等多领域。IO接口,

  • 华北工控BPC-7159工控主板:性能强劲并提供丰富IO接口

    随着AI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华北工控为积极部署AI技术领域加快嵌入式计算机产品的升级迭代,基于12/13/14代Intel Core处理器新推出工控主板BPC-7159,实现在数据运算和灵活扩展能力方面的大幅提升,适用于边缘计算、计算机视觉、工业物联网等多领域。IO接口,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