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智能制造不重视这些难以成功

智能制造不重视这些难以成功

发布时间:2017-04-14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政策 智能制造 细节

导  读:

现在智能制造在政策上对发展目标、政策、方针等进行顶层设计,而把细节选择和具体工作留给企业来做。让企业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瞄准市场需求,找到自身的定位,而企业需要重视下面这些方面,不然难以成功。

中国处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全面发展智能制造的关键时期,随着《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的发布,对智能制造的规划最大的不同就是站在政策引导的高度,对智能制造未来的发展目标、政策、方针等,进行了顶层设计,而把细节选择和具体工作留给企业来做。让企业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瞄准市场需求,找到自身的定位,而企业需要重视下面这些方面,不然难以成功。

打好基础,楼才能盖得高

《中国制造2025》就象是设计图纸,可以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远景规划,其中重点提出的五大工程,核心就是两个,一是打好基础,即“工业强基工程”,二是制造业的创新、智能、绿色工程,也就是向高端发展。基础的东西包括基础的材料、元器件、传感器、集成电路等等,这些东西非常重要,它们就是大厦的根基,它决定了你的楼能够盖多高,结不结实,基础打不好,建起的楼就是“豆腐渣”工程,是个纸老虎。

工业强基已经开始行动了,另外在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投入6000亿建立了专项基金,做芯片的研发和生产,在传感器、基础材料、高端轴承等方面,都开始了布局,这确实是好消息,它对制造业发展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在自主研发和创新方面,我们也要不断去开拓进取,过去那种简单仿制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别人搞出来的东西那是别人的,不是我们的,别人也没有义务把他的技术传授给我们,我们不能抱怨,更不必指责,只能奋起直追。我们不仅要做别人已有的东西,我们还要做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要让世人看到,古人曾经辉煌,有“四大发明”,我们会更加辉煌,我们会有千千万万的发明,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心怀远大抱负,要把人类在各个学科上的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创造和奉献出更多更好的产品,造福于世界。

企业升级转型责任大

我们的企业必须认识到,过去靠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获得原始积累的老路子已经走到头了,依靠科技创新,走向中高端服务型产业是中国制造业的唯一出路。只管生产和销售的制造型企业渐成僵尸,死掉是必然的,想要活下来,一定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响应用户的需求,以小批量的定制化服务,来满足用户。海尔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们的互联网工厂创新就是一个很好、很成功的模式,可以为国内企业借鉴。

国家轻工机械协会理事长正经说过,现在他们行业企业许多都开始了定制化的设计制造,可以根据用户具体需要,如用途、场地、成本、产品档次等情况,量身打造个性化的产品,并提供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这样做的结果,完全实现了零库存,再也没有了过去盲目大批量生产而导致的产品积压问题。

作为智能制造的一部分,现在机器人越来越火了,这也引发一些人的担心,他们觉得“机器换人”以后,会造成大范围的失业现象。其实不然,据美国机器人协会的一份统计,机器人取代了人在传统意义上那些机械性的、单调重复的工作,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诸如智能化的程序设计、编写和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却需要人的大量参与,这方面的空缺很多,就业潜国很大。

智能制造切忌“一哄而上”

我们中国人做事儿,容易产生“一窝蜂”的现象,大家不管各自的条件如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样盲目做无疑非常短视,也非常危险。五八年大炼钢铁就是一次最惨痛的教训,相信许多人还记得,当然时代不同了,这样极端的案例很难再发生了。

有人说中国的产业有点象“历史博物馆”,各种时期,不同阶段的企业都有,不论从技术上,从规模上都是这样,很杂很乱。大家同时都去搞“智能制造”,现实吗?就算那些初级阶段的小企业能筹来资金投资高智能,有意义吗?生产“大头针”或“塑料桶”的企业都配上高端设备来生产,到底算是产业升级还是资源浪费呢?

中国的产业很大,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必须有的放矢,有选择性的进行结构调整,按照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业4.0”确实美好,也很诱人,但我们企业很多尚处于1.5、2.0或2.5状态,怎么可能一蹴而就?古人有句话:“欲速则不达”,说得非常明白。

此外,国家正推行“供给侧改革”,旨在建立企业的有效供给,也就是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你企业就能生产什么,彻底改变国内市场长期形成的“用户不需要的,生产出来很多,用户需要的,企业生产不出来”的畸形现象。如果在智能制造发展中,在某些领域出现一哄而上的情况,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快速过剩的局面,造成企业经营的困难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这无疑又形成新的“供给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智能制造,政策,细节

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国家号召要实现体制机制、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的三大突破,以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有前瞻性的政策思路。只有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现在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以教学和生产为例,两者相脱离的现象一直存在。一位企业高工给笔者讲了一件事,说他们两年前研发了一款存储芯片,拿到高校一个技术论坛宣讲时,一位教授很新奇,他说还不知道国内已经有了这个技术,要求留一片来研究,结果企业给了他一大把,告诉他这个芯片早已量产,成本很低。这位工程师告诉笔者,学校课堂上讲的东西,很多都落后产业发展好多年,与时代脱节严重。这样的毕业生来到工厂,常常懵懵懂懂,一脸茫然,根本派不上用场,真不如一个普普通通的技工院校毕业生那样受企业欢迎。

所以要打破产、学、研、用各自为政的局面,就要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由政府出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采取行之用效的措施,搭建出一个将不同人才和机构有机结合的科研平台,加快教学、科研与产业发展的同步,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机制,实现中国制造业的真正腾飞。

制造业升级必先以仪器仪表为核心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东南亚和非洲的争夺,中国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样成为“世界工厂”(即代工王国),已然不可能,工业必须升级换代,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

前一阵子,人们热议的玻璃大王“曹德旺跑路”事件,让国人可怕地感受到中国制造可能比美国制造还“贵”。曹德旺分析道,中国的天然气、石油、电、过路费、地租等,均比美国贵,但更贵的还是税负,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按照中国目前一般企业的利润水平,大约有一半的营业利润都被收走了,制造业利润非常微薄,其中中小企业更艰难。

中国制造2025”不仅需要智能制造等技术革新,更需要一场遍及各行业的“品质革命,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

人类任何一次大的飞跃都是基于工具的巨大创新和根本变革驱动的,仪器是制造业的重要“工具”,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也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随着工业更新换代,仪器仪表也必然要升级。不言而喻,仪器仪表行业在下一轮制造业的春天里,也会具非常重要的地位。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指出: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部分组成。测量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据估算,仪器仪表行业仅占整个工业产值产值的6%,却能支撑起60%的工业产值。

同时,仪器是制造业升级、智能制造的产物。随着现代仪器仪表的“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的发展趋势,比如当前微电子技能的提高,仪器仪表产品进一步与微处置器、PC技能交融,仪器仪表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时获得进步,它也是科持进步、智能制造的产物,是高精密的产业之一。因此,中国制造业升级,必先建立在以为仪器仪表为核心。

总之,我国工业必须要升级换代,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相信在国家上下形成共识、多项合力推动之下,中国制造业必将迎来下一个春天。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8002/news/d_1nvfof7g8d7b3.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西门子为何可以长存百年(2)展望未来的风投Next47

下一篇: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 国产机器人出路在何方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政策 智能制造 细节
  • 工业互联网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近期密集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2018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工作指南》等多项旨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

  • 英威腾:面向“后补贴” 瞄准“光储充”

    政策频出,“去补贴”已经成为光伏行业的热词。传统制造企业如何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光伏、储能和充电设施结合的“光-储-充”一体化方案又能幻化出哪些新的活力?有着16年逆变与控制技术研究应用积累的英威腾早已布局新能源业务,拓展到光伏、储能、充电桩、电动汽车等多个领域,用不断的创新尝试迎接真正的新能源时代的到

  • 雄安新区租赁房政策成就共享家具起飞

    共享家具可能真的有一个很辉煌的未来,随着雄安新区“不能买房只能租房”政策的实施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租赁房建设,租赁房带动的家具租赁市场繁荣,将为共享家具带来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 “互联网+”产业的上海探索: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在包括信息服务应用、信息技术产业、产业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政策环境等6个方面指标的信息化发展评价体系中,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福建等10个省(市)综合指数在65分以上,信息化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 “互联网+”产业的上海探索: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在包括信息服务应用、信息技术产业、产业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政策环境等6个方面指标的信息化发展评价体系中,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福建等10个省(市)综合指数在65分以上,信息化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 中国工业逆袭法宝!11家本土工业互联网企业盘点

    2018年是工业互联网“323”计划的开局之年,3月推出的全国首个重磅地方级政策文件,更是催化了工业互联网政策落地。

  • 佛山智能家居政策助力 AI产业未来将过万亿

    人工智能在过去一年间红红火火,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智能家居行业也随之兴起。2017年是人工智能产业腾飞的一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次提出“人工智能”,从此人工智能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自此火热起来。从政策支持、资金配套,到资本投入、企业布局、技术革新,无一不体现其“超级风口”的威力。小米的雷军说过

  • 多项制造业区域发展政策年内出台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期从多个权威机构获悉,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未来我国将出台多项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在年内完善和更新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以及出台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指南。

  • 一周工控与智能制造领域要闻回顾

    2025年6月4日至6日,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览面积突破10万平方米,汇聚全球1200余家顶尖企业,聚焦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能源转型等领域的最新技术与产品。机器人,

  • 凯睿德制造深圳新办公室乔迁启幕 深化工业4.0战略布局

    5月22日,全球领先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商凯睿德制造在深圳市宝安区新湖路壹方商业中心举行新办公室乔迁仪式。新址的启用标志着凯睿德制造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迈入全新阶段,彰显了其对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持续投入。凯睿德制造创始人兼CEO Francisco Almada Lobo亲临现场并致辞,与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

  • 2025年5月下旬至6月初工业与科技一周热点聚焦

    本周,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能源转型及智能制造等领域迎来多项重要进展与热点事件,展览盛会、政策发布、技术突破与企业动态交织,共同绘制出产业蓬勃发展的画卷。机器人,

  • 科德宝集团加码中国:恩福(中国)技术中心开幕,打造本土发展新引擎

    全球技术集团科德宝旗下的恩福(中国)于2025年5月29日举行技术中心暨无锡新厂房开幕仪式。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是科德宝集团深化本土发展、赋能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玮,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区长顾文浩,科德宝集团、NOK株式会社及恩福(中国)高管与合作伙伴

  • 华北工控PPC-3315QP平板电脑,助力MES系统应用升级

    受益于我国智能制造及数字经济等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MES行业市场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华北工控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面向MES系统应用推出了系列高性能嵌入式计算机产品,例如PPC-3315QP平板电脑。

  • 报名 | 2025年广东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大会

    在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浪潮下,中国智能制造正面临历史性机遇与系统性变革。在AI爆发式突破,“双碳”目标工业体系向绿色低碳加速转型,“国产化替代”成为产业突围必由之路等趋势的推动下,一场关于“智造强国”的新引擎正蓄势待发。在此背景下,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将联合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电机电器分会

  • 2025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启幕在即

    作为链接全球智能制造资源的年度行业盛会,由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和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联合主办的2025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华南工博会”)将于6月4- 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盛大开幕。机器人,展会,

  •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玻璃——汇川技术重新定义玻璃制造边界

    苹果位于纽约的第五大道旗舰店的12米无框玻璃幕墙,卢浮宫金字塔的钻石切面玻璃,上海中心大厦的螺旋形抗风压幕墙——在这些世界建筑奇迹的背后,都隐藏着玻璃深加工行业的“材料工业之战”。智能制造,标准化,

  • 开展“质量月”活动

    根据总公司《关于开展 “2013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及活动具体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由科技质量部牵头于9月开展了以“细节中提升质量,实践中发现问题”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

  • 19个细节让老板没法不用你

        职场竞争惨烈,如何稳操胜券,让你的岗位无人可以取代?如果你能避免以下自招失败的蠢事,你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个让老板无法不用你的人。    工作时间不要与同事喋喋不休,这样做只能造成两个影响,一是那个喋喋不休的人觉得你也很清闲,二是别的人觉得你俩都很清闲。    不要

  • 面试细节全攻略之"握手七律"

     在明白了面试前3分钟定乾坤的道理之后,大家一定想在礼仪方面有所改进。握手作为面试礼仪中的重头戏,有着举“手”轻重的地位。    面试时,握手是很重要的一种身体语言。外企把握手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专业、自信、有见识的重要依据。坚定自信的握手能给招聘经理带来好感,让他认同你是懂得行规、礼仪的圈内

  • 面试故事:别忽略了细节

        一家银行为了招聘几名会计师而举行了一场考试,参加应聘考试的达到多时刚刚从大学毕业的财会专业的学生。因为是公开招聘,所以要公布考试成绩和录取名单,张榜那天,应聘者聚在旁前,议论纷纷。原来榜上只有六个人的成绩,都不超过80分,录用的也只是这六个人。那些认为自己能靠80分以上的应聘者

  • 个性化、人性化:国产机床不该忽略的细节

    北京机床展已落幕,但国产机床与国外机床同台打擂引出的话题仍在继续。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厂长金毅认为,国产机床在关键技术上与国外机床已有一拼,但在凸显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细节上,还没有真正找到感觉。 金毅说,600台精品机床京城媲美是国产机床一次十分出彩的亮相。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推出的最新型数控插齿机、弧齿锥齿轮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