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度过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各企业在新春的余温中投入了新的发展前景。而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的不仅仅是新一年的机遇与挑战,还有如期而至的“用工荒”。
2016年2月16日下午,在位于广州市的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大门前,十多名身着应聘装的年轻人正在看着招聘公示。在南方人才市场六楼,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准备着各家企业年后的招聘事宜。
即便招聘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许多企业的招聘信息已经发布出来,以应对招聘高峰期的竞争压力。以往作为用工荒的大户,制造业在职介公司的需求量总是排名靠前,大量的一线生产劳动力是制造业应用最广泛的生产模式。面对新一轮的用工荒来袭,一位职介人员表示,制造业今年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相比以往有着更多的要求。
制造业的用工荒表面看起来,是需求量的增加导致劳动力不足的现象,但实际上,背后暗藏的是我国制造业设备和技术的落后、急需提高的问题。
其实,用工荒已经不是一种劳动力表面现象了,它所象征的经济意义,代表中国目前所处的产业状态,产业转型已然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面临选择。过去的“亚洲四小龙”也都经历过用工荒时期,以香港为例,相较于周边地区的环境,香港工人的工资、待遇水平吸引了许多外地务工人员与偷渡客,凭借廉价的劳动力,香港的制造行业开始快速发展。然而,随着物价上涨、人口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在香港的劳务工人选择了离开,转向广州等地工作,使香港的制造企业纷纷北迁,以保证廉价劳动力的持续供应,而不是从企业本身追求转型升级发展,导致其投资渠道匮乏,制造业逐步解体。
那么,通过用工荒的问题,我国的制造业又映射出哪些短板呢?又该如何解决呢?
“用工荒”真正“荒”的,是技术人才
在企业转型升级时期,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越来越受广大制造企业青睐,但在对于设备的操作使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还有所欠缺。
技术人才是整个制造业产业大军的很重要的力量,产业工人素质如何,决定了这个产业的工作水平、生产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尤其是在当下国家号召“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化生产环境下,技术型产业工人直接决定了企业生产的未来。
目前很多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仍然十分依赖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