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一个焦点性问题引发激辩,“无人工厂”究竟是破解用工荒,还是带来打工难?
据介绍,“无人工厂”脱胎于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工业4.0”概念,即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以生产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等为标志的工业模式。随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批“无人工厂”已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毫无疑问,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对企业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劳动力不足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所产生的叠加效应,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而‘机器换人’‘无人工厂’的出现,不仅能缓解技工短缺困境,应对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而且能提高工作准确度和效率。”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陈鸿波说。
“即使没有劳动力成本的制约,让机器逐步替代人也会成为趋势。”陈鸿波还认为,“机器换人”后,不但生产安全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机器人稳定性更高,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合格率将大大提高,创造更大的产能。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斯图尔特·罗索等几位智能机器人领域专家认为,“无人工厂”的大规模涌现,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形势带来冲击,这考验着政府的就业保障能力。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5.6万台,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论坛上,一些专家也提醒,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高端产业低端化”苗头已经出现,规划趋同、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等现象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