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全球年会”在北京正式召开,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透露,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工信部正在组织编制智能制造专项规划和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将尽快明确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推进途径和政策措施。
目前,对智能制造概念较为普遍的理解是,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联系近期国家总理李克强与工信部都对智能制造密切关注,在《中国制造2025》大战略下,制造业转型智能制造将成为不可抵挡的大势,在此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工业机器人指的是能在人的控制下智能工作,并能完美替代人力在生产线上工作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工业机器人往往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与金属制品等领域。其中,汽车工业应用比例最大,达38%。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的地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占据全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
工业机器人指的是能在人的控制下智能工作,并能完美替代人力在生产线上工作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工业机器人往往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与金属制品等领域。其中,汽车工业应用比例最大,达38%。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的地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占据全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是工业机器人消费大国,从2013年其就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2013年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元年,这一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为3.69万台,同比增长36.52%,购买量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五分之一。201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57000台,同比增长54%以上,约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
不过,工业机器人产业在起步阶段问题也有较多问题待突破,我国工业机器人从基础原创性成果到研发产品之间断层严重,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不高,严重制约了自主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机器人产业是一项投入大、研发生产周期相对长的产业,需要有一定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投入与参与。
受此影响,与日本、德国、美国等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使用机器人相比,在产业规模与核心技术上,中国还落后很多。以核心零部件为例,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70%以上依赖进口,进口成本已占总成本的40%以上,在汽车、电子等高端产业的应用,几乎完全被国际品牌垄断。这需要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不断提高技术,加大研发水平,早日摆脱国外机器人品牌对中国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的控制。
考虑到目前全球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为55,而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21,远低于日韩德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智能制造背景下,“机器换人”政策不断落地,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