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制造业界普遍认为,在人力成本上涨及互联网驱动下,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将主要体现为智能化发展,“机器换人”在所难免。企业要摒弃观望等待情绪,抓住当前“互联网+”难得的弯道超车机遇,抢占“中国制造2025”先机。
“机器换人”将成趋势
“从原材料成本集中上涨,到财务成本集中上涨,再到如今人力成本集中上涨,从这些年发展历程来看,装备制造业势必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抵御外在影响。”山东永华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舟的一席话,表达了多数制造企业的感受。
大型展会是行业发展趋势的“晴雨表”。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一届天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记者发现,参展的1200家企业中,1/4为工业机器人领域企业,主要集中在市场需求量大的码垛、装卸、焊接等领域。展览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的几乎都主打“智能化”“自动化”产品。
参展商天津易而速机器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展会上发布了3款新产品。公司负责人说,去年展会上公司自主研发的六轴通用型机器人由于自动化性能突出,赢得了数百万元订单。今年3款新产品主要瞄准冲压领域上下料环节,市场需求大。
在人力成本上涨面前,越来越多企业钟情于借助工业机器人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报告称,由于大力推动汽车和电子工厂自动化,2017年中国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或将超过其它国家。
“中国正在从机器人进口大国向出口大国转变。”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导梅江平分析认为,我国生产机器人的厂家约500家,相关工业园区40多个,今年预计机器人产量达1亿2千万台。他认为,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升级过程,将带来巨大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需求市场,大量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上中下游相关产业将崛起。
美克国际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制造基地总经理顾少军直言:“‘机器换人’必然伴随原有一线就业岗位的减少,新就业岗位产生乏力。回顾发达国家昔日的工业化进程,曾经使工人大量失业,提醒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预案,未雨绸缪,有效化解未来可能出现的矛盾。”
转型升级需摒弃观望情绪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企业对转型升级存在一定畏难情绪,不愿意抛弃眼下仍有微利可图的传统制造。专家认为,这需要相关部门为企业转型提供信心与制度保障。
郭玉玺认为,过去以收入减去成本的制造业盈利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原有模式不但无助于刺激技术改造更新,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我们现在主要赢利点在售前预订、售中配套和售后服务完整解决方案的提供,这也是国外制造企业的盈利模式。”
大邱庄镇曾经依靠钢铁加工业让农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记者在当地采访了解到,随着钢铁行业跌入“寒冬”,大部分企业仍旧“拼资源、高消耗”,微利运营。工艺设备落后,产品档次偏低,更加影响了盈利能力。
“开展转型升级,短期看大邱庄镇的经济数据可能会下降,但从长期看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不能犹豫!”大邱庄镇镇长孔繁明说,“我们对全镇398家传统钢铁制造企业分类改革,推动管材深加工、金属制品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研发拓展等手段转型升级,对长期经营不善、污染高、耗能高的企业进行淘汰、关停、搬迁处理。”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