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工业机器人推广进度不及预期

工业机器人推广进度不及预期
——“主题投资”到“业绩为王”

发布时间:2015-06-26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机器人 汽车 减速器

导  读:

从美日机器人发展历史看,全球机器人市场已进入平稳增长期。根据IFR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17.9万台,同比增长12.33%,行业总产值约为275亿美元,创历史高峰。汽车和电子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多的领域,合计占比高达59%。四大工业机器人巨头占全球市场份额约50%,两家日本公司垄断机器人减速器7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从美日机器人发展历史看,全球机器人市场已进入平稳增长期。根据IFR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17.9万台,同比增长12.33%,行业总产值约为275亿美元,创历史高峰。汽车和电子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多的领域,合计占比高达59%。四大工业机器人巨头占全球市场份额约50%,两家日本公司垄断机器人减速器7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平安证券:工业4.0,开启工业机器人时代新篇章

  工业4.0的核心驱动是工业自动化,旨在助益工业与生活的扁平化融合:继上一个电子信息化3.0之后,全球正日益融入网络化的时代,其中网络互联在工业制造领域的渗透,正加速新一代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革新。工业4.0即是德国政府于2011年提出的一项高科技战略工程,旨在提升制造业的计算机化水平。美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也与此类似,其核心驱动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CPS(cyber-physical systems,网络物理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带来的工业机器人+物理互联网的数字化生产方式,将构建出更富弹性、更趋扁平、信息指令双向流动的智能化制造时代。

  国内机器化率水平提升空间广阔,正驶入成长快车道:据统计,2013年中国万名工人的机器人拥有量是23台,全球平均水平是58台,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40%。近10年来机器人成本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而劳动力成本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前者的比价优势愈发突出。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每年新增装机数量超30%,全球同期在10%。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实现销售额109亿元,同比增长31.3%,销量约37000台,其中国产份额占比1/4。在机器替代人工与国产替代进口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紧扣中国工业4.0时代的崭新脉动。

  关注具备核心内生技术与广阔下游外延的优质标的公司: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工业机器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458家,同比增长14.5%;截至14年9月,国内各省市在建机器人工厂超过30个。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是运动控制+变频驱动,国内代表性的企业有依托中科院自动化所的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其长期专注该领域,处于引领地位。我们同时看好具备核心内生技术与广阔下游外延的工控企业,诸如掌握核心变频+伺服技术的汇川技术、英威腾,电机驱控领域的龙头大洋电机,依循变频驱控这一电力电子技术的同源性,未来上述相关企业向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顺势拓展延伸,值得重点关注并购众为兴后形成的机器人领域协同效应可资借鉴。

  广发证券:机器人行业从“主题投资”到“业绩为王”

  国内将形成千亿级工业机器人市场与百亿级公司,2013 年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估计 2020 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2000 亿,大部分需求将来自于汽车以外的一般制造业。 而国内一般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分为三个阶段: 2008 年以前主要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大企业有需求;2008 年以后是国内大企业逐渐在推动自动化改造,直接原因是人工短缺和人力成本飙升;估计 2-3 年以后会进入第三个阶段,广大中小型制造企业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届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走向成熟。今年是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元年。一方面,关键零部件有所突破,例如,苏州绿的的谐波减速机已经实现量产。另外一方面,埃夫特等国产机器人本体销量今年有望同比实现高增长,正在逐步逐步接近盈亏平衡点。参照富士康机器人的发展经验,估计未来几年可能出现本体年销量超万台的国产机器人企业。长期来看,估计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有望出现百亿级的龙头企业。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如新松机器人、埃夫特、博实股份等,目前体量相对较小,仍有很大的增量空间。

  服务机器人将提供巨大估值空间,参考 PC 和工业计算机的市场容量对比,未来服务机器人有望达到千亿美元级的市场。目前服务机器人还处于产业化前期,扫地机器人和无人机等单功能服务机器人已经产业化。另外,人口老龄化正在推动医疗及护理机器人快速产业化。美国已经有手术机器人上市公司直觉外科,以及外骨骼机器人上市公司 REWALK,预计国内未来 3-5 年内会出现成规模的医疗或护理机器人企业。我们认为未来服务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人形机器人,将随着人工智能的成熟而产业化。由于服务机器人兼具标准品和消费品的属性,成长爆发程度远高于工业机器人,这点从近几年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和大疆无人机增速可以得到验证。而且市场空间更大,因此未来服务机器人将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估值空间。

  国内机器人行业投资三个阶段,国内机器人行业投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并购、合作等机器人概念股票形成的主题投资为主;第二个阶段:机器人概念股业绩出现分化,好公司脱颖而出;第三个阶段:行业格局趋于稳定,投资龙头股为王道。目前处于第一与第二个阶段重叠处,在追逐机器人概念股的同时,需要找出有竞争力和有业绩的机器人企业。也就是说,机器人板块将从“主题投资”逐渐过渡到“业绩为王”。机器人板块选股方向包括: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工业机器人本体放量,尤其是经济型本体;有技术含量的系统集成商;新兴的服务机器人。

  申银万国:智能装备长期成长明确,建议配置相对低估及拐点型公司

  智能装备板块热度仍在,但需随时注意回调风险。机器人自动化板块投资的逻辑在于人口红利消失、工程师红利显现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我们长期看好板块。其中,我们尤其看好能够掌握一定核心零部件技术、做到纵向一体化布局的系统集成商。在板块整体高估值情况下,建议重点关注有一定业绩支撑的上海机电、巨轮股份、锐奇股份和东方精工,困境反转型公司慈星股份,以及事件驱动型公司京山轻机、松德股份。目前板块热度尚在,下月初上海国际工业机器人展可能有事件性刺激,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仍可与板块共舞,但我们提醒注意市场风格转变而出现板块整体性回调的风险:2013年初以来,我们跟踪的自动化概念板块(55家公司)总市值由1500亿增加至最高超过3300亿,市值中位数由18亿增加至43亿,其中绝大部分公司仍处于转型初期,机器人自动化业务占比极低,而重点公司14年预测PE大部在50倍以上。

  民生证券: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机器人大发展正当时

  四大因素支撑机器人行业延续高景气。我国机器人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初期,四大因素支持其在未来五年继续延续高景气:(1)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等原因,由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变是经济向后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投资领域将发生重大改变,国家将重点扶持包括机器人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从政策上看,人均最低工资标准不断上升,从人口结构和市场供求看,劳动力供给结构性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3)规模效益和进口替代驱动自动化设备采购成本趋势下降;(4)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内生需求。

  从美日机器人发展历史看,全球机器人市场已进入平稳增长期。根据IFR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17.9万台,同比增长12.33%,行业总产值约为275亿美元,创历史高峰。汽车和电子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多的领域,合计占比高达59%。四大工业机器人巨头占全球市场份额约50%,两家日本公司垄断机器人减速器7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美国虽是世界首个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但由于美国当时失业率高而导致政府没有采取有力的机器人引导和扶持政策而错过了机器人的黄金发展期。日本由于战后劳动力短期政府积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并恰逢日本经济繁荣期,固定资产投资加速使得日本成为世界公认的“机器人王国”。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显示:(1)劳动力短缺及成本上升是机器人产业初期发展的最主要内生因素;(2)政府扶持在机器人产业发展初期同样扮演重要的角色;(3)工业机器人行业作为价格昂贵的投资设备,其快速发展与制造业投资密切相关;(4)发达国家机器人行业发展后期主要依赖于全球扩张。

  我国机器人还处在发展初期,未来市场巨大。我国机器人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机器人行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处在发展初期:(1)201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3.7万台,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但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远低于国际水平,2012年全球平均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55台,而我国仅为21台,是日本的1/16,未来提升空间巨大;(2)从应用领域看,国外企业主要生产价值量较高的机器人且应用领域比较集中(汽车占50%),而国内机器人则主要应用于对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价值量普遍偏低;(3)我国机器人产业链尚不完善,国内没有能够提供规模化且性能可靠的减速机等核心部件企业,本体核心技术被外资垄断;只有系统集成商依靠本土优势发展迅速。公司是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龙头企业,背靠中科院自动化所,具备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示范优势,丰富的产品线和广泛的下游是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预计14-16年EPS分别为0.55、0.82、1.16元,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上调合理估值区间至36-38元。

  长江证券:当前是全球更广阔“机器人革命”的开端

  伴随经济性、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进步,过去 10 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行业指数(ROBO-STOX)涨幅超过 800%。但我们认为,现在或许是更广阔“机器人革命”的开端,因为一方面未来亚马逊、富士康等实体企业的大规模应用,会将机器人真正带入“人力替代”阶段,大幅拓展应用范围;另一方面,Google等互联网巨头快速布局,挖掘其在虚拟世界的潜力。

  全球视野回顾七国发展历史,蕴含六大产业驱动因素,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会与社会、经济情况相协调,各国产业历史中蕴含着行业深层次的成长逻辑。回顾历史发现,机器人产业有六大驱动因素:1)政策;2)人口结构;3)宏观经济;4)技术;5)人才;6)价格,其中产业政策是先导,价格(即经济性)是需求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工业机器人:行业格局变化利于本土企业崛起,部件国产化进步明显,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结构将由“T”型逐步转变为“O”型,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中端市场,拥有技术、资本优势的本土企业将成为这块市场的主角。此外,核心零部件的不断突破,有望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国内大量工业机器人企业主要从事集成业务,盈利模式亟待优化。

  服务机器人:市场初启,具备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终端的潜力,服务机器人应用于非制造业领域,目前物流、家庭服务、医疗、军事机器人已初步实现产业化,但产业整体尚处导入期。决定需求的两大关键因素是:1)人工智能:需要的是一台“颠覆人类生活方式的机器”而非一台“聪明的机器” ;2)高性价比。我们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传感器等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融合,个人机器人(PR)或复制个人电脑(PC)走入家庭的发展道路,成为下一个连接人类与互联网的终端。

  银河证券:关于机器人行业市场空间、公司市值和估值等问题

  机器人板块为主题投资。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世界2/5 的平均水平、经济结构转型、人口红利消失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等因素驱动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未来行业需求、景气度、催化剂将不断超预期,机器人板块将长期保持高估值水平。机器人主题将持续被炒作,我们持续推荐机器人行业,我们建议参与该主题投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借助本土多种优势将快速增长,看好掌握核心技术并且能跨领域发展的系统集成企业机器人、博实股份、天奇股份。在国家和产业资本大力支持下,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将超预期,看好掌握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并且能与工控领域零部件协同带来的规模效应的企业:南京埃斯顿、汇川技术、新时达等。工控领域市场规模是万亿的市场,该类龙头企业市值天花板将远比纯机器人企业大。

  看好有估值优势并且通过国内外合作或者通过自身在工控领域的积累,计划进入机器人领域的相关公司:锐奇股份、慈星股份、上海机电等。

  国泰君安:机器人行业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的重要落脚点

  机器人行业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的重要落脚点,目前发改委、地方政府积极出台支持和刺激政策。我们认为,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机器人产业,目前无法预期业绩与估值的匹配,应该从产业政策和弹性角度分析,相关受益标的是那些更受益产业政策、更有市值弹性的品种,两者兼备的品种包括博实股份、巨星科技、慈星股份、华昌达(300278,股吧)等,两者具其一的品种包括亚威股份、机器人等,重点推荐巨星科技、亚威股份等。

  申银万国:工业机器人进入“战国期”

  下游应用企业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壁垒或行业应用壁垒的公司更可能胜出。一般而言,合适工业机器人替代人的领域包括:人力成本高、对精度要求高或者高危行业。正是由于定位的原因,使得工业机器人从诞生之日起就主要广泛的应用于汽车行业,未来随着机器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3C 等新的应用领域有望得到拓展。目前,下游应用企业,包括雷柏科技、茂硕电源等已经开始往上游延伸,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我们认为,在市场进入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只有具有核心技术壁垒或行业应用壁垒的企业才更有可能胜出。在标的的选择上,我们更加看重往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延伸的企业,即拥有机器人单体和关键零部件技术的企业,看好上海机电、汇川技术、机器人、博实股份、巨轮股份和新时达,同时建议关注成立机器人合资公司,并对产业链有良好规划和布局的慈星股份。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tngohvjv042.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节能企业拥抱“互联网+”

下一篇:智造转型借势互联网+ 11大领域卯劲发力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机器人 汽车 减速器
  • 2025年5月下旬至6月初工业与科技一周热点聚焦

    本周,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能源转型及智能制造等领域迎来多项重要进展与热点事件,展览盛会、政策发布、技术突破与企业动态交织,共同绘制出产业蓬勃发展的画卷。机器人,

  • 2025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盛大开幕

    6月4日上午,由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与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联合主办的2025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华南工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华南工博会,融合深圳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元素,汇聚全球工业创新资源。机器人,自动化,智能,机器视觉,

  • 科德宝集团加码中国:恩福(中国)技术中心开幕,打造本土发展新引擎

    全球技术集团科德宝旗下的恩福(中国)于2025年5月29日举行技术中心暨无锡新厂房开幕仪式。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是科德宝集团深化本土发展、赋能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玮,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区长顾文浩,科德宝集团、NOK株式会社及恩福(中国)高管与合作伙伴

  • 本周工业及科技领域报道(2025.5.26-5.30)

    本周,全球工业及科技领域亮点纷呈,从前沿技术突破到行业政策发布,从市场数据变化到企业合作动态,共同描绘出一幅充满活力的产业图景。机器人,制造业,智能,机器视觉,

  • 华北工控EMB-3513边缘AI计算主板:AMR机器人集群协作的硬支撑

    华北工控以嵌入式力量助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聚焦需求旺盛的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市场,着力实现AI与边缘计算的融合应用,新推出的EMB-3513主板搭载恩智浦i.MX93/91处理器,支持边缘AI计算,接口丰富,可赋能AMR机器人的智能化控制与集群协作。

  • 2025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启幕在即

    作为链接全球智能制造资源的年度行业盛会,由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和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联合主办的2025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华南工博会”)将于6月4- 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盛大开幕。机器人,展会,

  • 科技聚焦:一周热点回顾 (2025年5月13日-5月20日)

    本周,全球科技产业继续保持活跃态势,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迎来多项重要进展和行业盛会。政策利好持续释放,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发展图景。

  • 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本周科技产业亮点回顾

    过去一周(围绕5月8日至5月15日),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半导体等领域涌现出多项重要进展和行业动态,政策层面也持续发力,共同勾勒出中国乃至全球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 新增精密行星减速器,世强先进联手中大力德提供动力传动与控制应用解决方案

    中大力德(002896)与世强先进(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世强先进”)签署合作协议,授权世强先进代理其旗下驱动器、精密行星减速器、摆线针轮精密减速器、伺服减速电机、机器人结构本体等全线产品。

  • 新增精密行星减速器,世强先进联手中大力德提供动力传动与控制应用解决方案

    中大力德(002896)与世强先进(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世强先进”)签署合作协议,授权世强先进代理其旗下驱动器、精密行星减速器、摆线针轮精密减速器、伺服减速电机、机器人结构本体等全线产品。

  • 发力小型减速机,日本电产挑战哈默纳科市场龙头地位

    近日,日媒体报道称,日本电机制造商电产Nidec(尼得科)2022年度内将把小型减速器的产能提高到现有的近3倍。为此电产将投资100亿日元在菲律宾工厂建设新厂房,以生产面向工业机器人使用的主要部件——小型减速器。

  • 绿的谐波登陆科创板 收盘价市值为70.96亿元

    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分别是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其中减速器是研发难度最大、成本比例最高的部件,功能类似人体的“运动关节”。绿的谐波核心产品是精密谐波减速器,其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为工业机器人。

  • 智能制造报告|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盘点

    按结构不同,工业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可以分为五类,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最主流的精密减速器。精密减速器按照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谐波齿轮减速器、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RV减速器、精密行星减速器和滤波齿轮减速器五类。

  • 中国成为国际减速机行业的主战场 年市场销售额将突破100亿

    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2015年至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对减速器的新增需求量依次将达到23.6万套、29.6万套、36.9万套和46.2万套。此外,对于国内市场保有的工业机器人按一般使用寿命8~10年计算,未来国内对于精密减速器的市场需求将超过100万台,年市场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以上。

  • 工信部发言 中国机器人需理性发展

    中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不少机器人企业小、散、弱,处在中低端;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一些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薄弱,低水平重复性建设存隐忧,亟待集中力量解决。

  • 陕西籍工业机器人“秦” 核心部件均由本土企业自主研发

    在不久前举办的航天科技助力陕西产业展览上,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自主核心机器人“秦”首次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在业内人士看来,“秦”突破了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瓶颈,交流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RV减速器等核心部件均由陕西本土企业自主研发,所以一个更为亲切的名字——“陕西籍”机器人就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