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软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决胜点,因此针对这一重大发展需求,创新驱动与科技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全面规划与战略布局是制造业软件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从世界范围看,德国提出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引领了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本质核心的工业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制造业迎来了历史性变革、预示着重大发展机遇。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必须要探索与开辟转型升级,以至弯道加速赶超的策略与途径。
制造业软件产业新起点 战略布局对接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为制造业工业软件提出新要求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国家战略举措。三者存在着本质性差异,代表了国家利益,体现了制造业制高点的争夺。其主要表现在:德国制造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在信息化推动“互联网 ”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德国的产业技术基础好,可以直接实施“工业4.0”。中国是在“工业2.0”“3.0”和“4.0”同时推动的情况下,既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任务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目前,互联网已然成为企业间协同创新与资源聚合共享的核心平台、企业内业务流程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的重要工具、服务模式创新的关键支撑、跨越企业边界并变革企业生态体系的集成创新系统。在迈向“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中,我国以制造业软件为主角的信息技术将成为制造业革命性演进的核心驱动力与支撑,通过实时感知、采集、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促进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和企业间制造资源的协同联动,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使生产方式向着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变革。因此,大力发展制造业软件,实现制造业软件的自主可控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核心诉求,制造业软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决胜点。
制造业软件产业新起点 战略布局对接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软件产业发展的挑战
自“八五”开始,通过20多年的持续坚持,我国制造业信息化与制造软件产业获得了大力发展。然而,面向新形势,制造业信息化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之间依然存在很大空间,尤其在制造业软件的支持与保障方面,显现出整个软件行业发展规模、专业化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呈现“小、少、散、低”的状态,即软件企业规模普遍很小,核心技术与拳头产品少,企业的产品线长而粗放,管理水平低。制造业软件产业总体上还处于世界软件产业链的中低端,存在关键性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标准规范缺失等诸多问题,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链生态体系。
目前,我国制造业软件,尤其是工控型软件,绝大多数依赖从国外引进,购买价格高昂,企业每年还要支付极高的软件升级与维护费用,同时,直接购入软件还存在着信息安全隐患,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因此可以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制造业软件产业需求大而产业不强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