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而非减政在无为中有为
“坚持市场主导、改革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中小企业配套推进,务求重点突破,取得实效,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给予倾斜。通过不懈努力奋斗,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这段表述所传达出的信息令人振奋。
一直以来,“多头管理”、“九龙治水”是中国汽车产业管理的痼疾。“遇到问题互相推诿,遇到利益互相争抢,严重影响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管理效率。”汽车界的一位资深人士坦言,汽车行业缺乏总体战略和通盘考虑,缺少统一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导致法规、标准时有重叠,甚至互相矛盾,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以汽车产品认证为例,公告认证有49项检测,3C认证有47项检测,其中有44项基本一样。
近段时间以来,汽车行业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通过在流通环节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调整,汽车业迈出了简政放权的步伐,市场的垄断格局正在逐步打破。
“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表明了政府决策层“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触及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核心所在。正如某资深人士所言:“在建设汽车强国的道路上,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按照“中国制造2025”,中国汽车工业可以找 到几个创新的发力点。
比如加快实施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由于原有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对于基础共性技术研究缺位,一些基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创新工作也由此削弱。而“中国制造2025”提出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产业联盟的形式来承担汽车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阶段性形成成果。这对于一直寄望自主开发的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是个大利好,毕竟,自主开发是要以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研究为基础的。
同样,在“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被放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我们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发展重大技术、装备亟待突破。”工信部部长苗圩说,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据其透露,工信部正在参与关于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研究,将通过大约三年时间,选择重点领域、地区和行业做试点和示范探索,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以目前热炒的智能汽车为例。近年来,智能汽车己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中国制造2025”提出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必将为智能汽车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推动智能汽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产业的快速融合,也使汽车产业创新的定义被迅速延展。无论是在研发生产环节还是在消费流通环节,移动互联带给汽车产业的变化是巨大的。
此外,工业强基工程对于汽车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动力;绿色发展工程契合汽车节能减排的核心问题,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广;基于高端装备创新的一些工程也将通过专项等方式来提高整个汽车工业的水平,加速中国汽车工业的突围进程。
简政而非减政在无为中有为
“坚持市场主导、改革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中小企业配套推进,务求重点突破,取得实效,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给予倾斜。通过不懈努力奋斗,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这段表述所传达出的信息令人振奋。
一直以来,“多头管理”、“九龙治水”是中国汽车产业管理的痼疾。“遇到问题互相推诿,遇到利益互相争抢,严重影响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管理效率。”汽车界的一位资深人士坦言,汽车行业缺乏总体战略和通盘考虑,缺少统一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导致法规、标准时有重叠,甚至互相矛盾,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以汽车产品认证为例,公告认证有49项检测,3C认证有47项检测,其中有44项基本一样。
近段时间以来,汽车行业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通过在流通环节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调整,汽车业迈出了简政放权的步伐,市场的垄断格局正在逐步打破。
“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表明了政府决策层“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触及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核心所在。正如某资深人士所言:“在建设汽车强国的道路上,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上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