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工信部、科技部等联手主办的“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上,传出对3D打印的力挺之声。与会代表在发言时指出,3D打印应用领域量大面广,或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在业界质疑3D打印的应用前景之际,昨日在由工信部、科技部等联手主办的“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上,传出对3D打印的力挺之声。与会代表在发言时指出,3D打印应用领域量大面广,或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会上表示:“近来,国际社会对新工业革命的观点各有不同,但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进行融合,加上新材料(行情专区)、新能源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苏波指出,“增材制造、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不断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型。”
目前,中国的3D打印产业正蓬勃发展。技术方面,目前,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也相继研发出多种系列的3D打印机,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技术的支撑下,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医学领域。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王成焘指出,“三维打印模型提供了患体丰富的信息。过去大家看病,不知道病人肚子里是什么东西,有了X光机就可以知道清晰的二维信息,有了CT和磁共振形成了准三维的信息。到了三维打印模型方面,实现了一个提升,在医生动手术前,就可以精确地看到1比1的骨骼模型。”
王成焘认为,3D打印技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推动21世纪医疗的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和远程化重要的基础支撑。
不过,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对3D打印技术的看法却完全相反。据媒体报道,郭台铭称3D打印只是噱头,如果真的能颠覆产业,“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据报道,郭台铭表示,3D打印绝不等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只是噱头而已。3D打印技术发展很久了,鸿海30年前就在使用。他不看好的原因是,此项技术无法大量生产用于商业用途,不具有商业价值。比如,3D打印可以制造出电话,但只能看不能用。
郭台铭的观点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甚至称,郭台铭的言论代表了大规模制造企业对3D打印的一种务实态度。
海外市场,在美英等国,3D打印技术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3D打印制品能实现产品的自然无缝连接,从而达到传统制造方法远不可及的结构稳固性和连接强度,已成为国外研究空间飞行器的关键技术。
3D打印技术市场广阔中国制造面临产业升级
科技改变生活,眼下人气最旺的新科技项目,当属3D打印技术。从商业化到民用级上,中国3D打印市场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但前景辽阔。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近日指出,我国将在3年内正式启动至少10个3D打印创新中心,发展500家传统企业进入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3年内有望实现上百亿元产值。这也为国内厂商在投资领域中提供了新契机。
行业变革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给企业同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3D打印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和影响不言而喻,将在未来从根本上颠覆现有的市场格局和技术惯例。可以预见,中国传统制造业正面临新旧科技交替浪潮中。
3D打印技术前景可期
最初的3D打印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它发端于美国军方的快速成形技术,学名称作“增材制造”,是通过电脑创建的三维设计图将材料(行情专区)分层“打印”叠加,最终整体成形。可以说,如果“捏泥人”或“雕刻”是传统制造方法,那么以一块块砖垒砌高楼大厦的过程则是3D打印,3D打印省去了冗长而昂贵的模具制造过程,它直接受控于电脑三维设计图形,能够制造出传统方法无法企及的形状。
#page#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3D打印机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桌面级、工业级和生物医学级。桌面级3D打印机是3D打印技术里面最简单、科技含量最低,而且是未来最有可能在大众中得到普及的3D打印机,主要是满足设计、创意类行业需求,国内价位大都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
而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中国工业级3D打印机的稳定性、精密度、材料等领域与国外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不过,中国在大型金属结构件直接制造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中国率先突破了在大型复杂金属结构件制造方面的障碍,走在世界的前列。罗军预测,中国的3D打印市场将在三年内从目前的约1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00亿元。
3D打印技术前景可期,已渐入寻常百姓家。国际品牌Cube3D打印机近日在中国电商网站京东商城上成功开售,这是全球知名品牌3DSystems最新推出的第二代3D打印机,也是目前最贴近家庭、个人用户的消费级3D打印机。
此外,在佛山顺德,已经有一部分新潮的企业家开始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玩具、小家电(行情专区)等实体产品。3D打印技术进入制造业的应用正逐步展开,促进产品走向精细化生产。
“中国制造”的尴尬
目前,中国传统制造业整体乏力。备受瞩目的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汇丰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49.2,低于4月份终值50.4,也低于5月份预览指数49.6。这表明了市场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需求在减退。
总体来看,中国传统制造业竞争优势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强,而且外资所占比例偏高。数据显示,我国的传统制造业技术对外依赖度高达50%,60%以上的装备需进口。
中国的劳动力廉价,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因此,中国传统制造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发展异常迅速,产业基础也越做越大。巨大的人力资本优势暂时掩盖了中国传统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的尴尬,但伴随全球经济衰退的步伐,“中国制造”的人口红利难以为继,大批依赖“中国制造”的厂商正在逃离中国。
一方面,东南亚国家因其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致使不少发达国家企业的组装已经开始转移,这对中国传统制造业起到了“分流”作用。如越南已超越中国成为耐克品牌运动鞋最大的供应方。另一方面,美日欧逐渐意识到产业空心化的弊端,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转身变为“美国制造”和“欧洲制造”。如苹果公司CEO库克号召苹果的产品在美国制造;谷歌新发布的无线家庭媒体播放器NexusQ的背面印上了“美国制造”的字样。
如果“中国制造”还不能摆脱这种不利局面,接下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会面临严重障碍,中国制造业可能会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产业颠覆需快变敢舍
“只要一台电脑、一个创意设计和一台3D打印机,每个人都能成为制造商。”这会是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噩梦吗?专业人士认为,未来3D打印将使一些中国传统制造中心的地位加速下降。
以国内的传统手机制造业为例。我国目前的手机制造业优势在于能够提供高效的供应链系统,上下游均能清晰掌握市场的走势,一旦产品出现滞销,厂商即可调整生产策略。但在3D制造时代,这些优势变得不太重要。厂商拥有了3D打印技术,无论身处何地,均可获得足够的产能与响应速度。甚至只要增加机器数目,人力成本、技工水平都可忽略不计。
而更大的颠覆在于柔性供应链。在中国传统制造业模式中,厂商须根据市场预期开展批量生产,一旦产品投入生产,即使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生产线都难以停下。而3D打印则可先打印实验性产品,再依据市场反馈效果后,决定是否投入生产、生产多少,以此节约生产消耗。
科技时代,这样的新事物极具“杀伤力”,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力资源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和物流优势逐渐成昨日黄花。面对3D打印技术在产品制造,商业模式及应用等方面的推广,中国制造商们除了加速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外,还必须高瞻远瞩,摒弃过去消极保守的心态,努力开发出更为多样的新材料,先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