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机械工业产销仍将实现“两位数”增长,但总体呈“6降2加大”态势,即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实现利润、出口创汇、产品产量、固定资产投资等六大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下滑态势;与此同时,行业形势分化加大、经济运行困难加大。
与之同时,行业结构调整不乏亮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表示,在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行业的转型升级正在积极推进,攻高端、夯基础力度加大,受制于进口的瓶颈环节开始陆续见到缓解迹象。基于此,尽管2013年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但行业不应过分悲观,要把握机遇,继续稳中求进,实现有质增长。
A、数 据
内外矛盾叠加 盈利能力明显降低
产销双位数增长 增速全面回落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18.41万亿元、18.0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4%和12.54%。逐月看,产销累计增速基本在11%~13%之间,至四季度基本趋稳,与上年25%以上的增速相比明显回落,行业发展步入中速增长期。
增加值增速近年来首次低于工业平均水平。2012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幅比上年回落6.7个百分点,且低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多年来首次低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
效益增速显著回落,盈利能力降低。全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3万亿元,同比仅增长5.1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5.96个百分点。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回落至6.81%,明显低于2010和2011年7%以上的水平。全年机械工业实现税金总额6553亿元,同比增长12.86%;企业亏损面11.25%,比上年同期上升2.78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增速大幅回落。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472亿美元,同比仅增2.54%,增速较上年大幅回落20.3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实现出口3506亿美元,进口2966亿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2012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8万亿元,同比增长24.86%,与上年同期增幅相比大幅回落了12.63个百分点。逐月看,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表明产能扩张热开始降温。
需求不振 运行困难加大
整体来看,2012年机械工业的发展环境可以说是内外矛盾重叠交集,挑战相当严峻。从内部看,行业运行中减收增支的因素不断增加,利润率由升转降。一是需求增长急剧趋缓。2012年1~11月,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累计订货额同比下降1.26%。二是价格下滑。三是产能过剩,除技术尚未过关、至今仍然没有能实现国产化的少数高端装备外,几乎所有机械产品都面临严重的供过于求、恶性竞争的煎熬。四是成本上升,不仅人工成本明显上升,而且财务成本继续高速增长,2012年1~12月累计机械工业财务费用增幅高达27.96%,其中利息支出增幅30.59%,极大地加重了机械企业的负担。五是拖欠货款严重,2012年1~12月,机械工业应收账款总额已高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4%,远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9.8%的增幅。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尤其是发电设备(50%~80%)、重型矿山机械(100%)和工程机械(35%)等子行业的骨干企业,情况更为严重。
从外部看,国际环境的变化深藏挑战。一是外需不振。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由过去的“去工业化”变身为“再工业化”,尤其是极力扩大高端装备领域的垄断地位。这给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2012年前11个月外商(不含港澳台)累计对我国机械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达22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9%。在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下滑的背景下,外商投资逆势大幅上扬,增幅高出全行业平均增幅(25.59%)4.1个百分点。
B、运行特征
订单数明显萎缩 下行压力不减
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和出口持续下滑影响,2012年我国装备工业整体运行仍未摆脱下行压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去年1~11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明显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7.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9.1%、9.1%和7.6%,10月份、11月份分别增长6.5%和7.4%。
#page#
从运行特征来看,行业订单下滑明显。受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影响,装备制造业新增订单数量明显萎缩。从中国机械联合会重点联系企业订单情况看,前年全年累计新签订订单同比仅增长6%,而去年累计已呈现负增长局面,其中工程机械、船舶、机床、载重汽车、发电设备订单下滑最为明显。出口增速大幅回落。2012年1~11月,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1.3%,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0.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6.7%和3%,三季度下降1.9%,7月份以来已连续五个月同比负增长,11月份下降1.8%。盈利状况下滑。去年1~10月,装备工业实现利润9053亿元,同比增长2.1%(2011年增长20.8%),其中汽车工业同比增长8%,扣除汽车工业利润,其他行业利润合计下降1.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1%,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4.7%,亏损企业亏损额775亿元,同比增长71.7%。
从分行业来看,汽车产销克服了市场刺激政策退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扭转了2012年初负增长局面,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据汽车协会统计,去年1~11月,全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748万辆和17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和4%,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增长7.3%和7.1%,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下降5.7%和6.8%。自主品牌乘用车增势基本平稳,在国内市场份额中占比有所下降。去年1~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580万辆,同比增长4.9%,占乘用车市场销量的41.3%,占比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70万辆,同比增长1.5%,占轿车市场销量的27.8%,占比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低排量轿车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去年1~11月,1.6升及以下轿车销售690万辆,同比增长6.1%,占轿车销售量的比重为70.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单车出口金额不到进口汽车的1/3。据汽车协会统计,去年1~11月出口汽车96.5万辆,同比增长27.2%,全年有望突破100万辆。
从船舶行业发展来看,全球船舶市场持续低迷,船舶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周期。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造船三大指标持续全面下降,经济效益呈回落走势,运行状况日益恶化。生产大幅下滑,行业经营状况恶化。据船舶协会统计,2012年1~11月,全国造船完工505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2%。1~10月,中国船舶工业协会重点监测的船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5.6%。市场加速萎缩,手持订单大幅减少。1~11月,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704万载重吨,其中出口订单1334万载重吨,同比分别下降49.4%和46.9%;截至去年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1335万载重吨,其中出口订单9385万载重吨,同比分别下降30.3%和31.3%。考虑到订单高度集中在少数大船厂手里,绝大多数中小型船厂面临开工率不足。同时,全球订单量降到新的低点,到11月底全球手持船舶订单量降到4721艘、2.7亿载重吨,较上年底下降25%。受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交船难度日益增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手持船舶订单15445万载重吨,其中2012年应交付船舶8962万载重吨,到去年11月底仅交付5055万载重吨,预计全年交付量不到6000万载重吨,约有3000万载重吨船舶撤单或延期交船。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受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以及造船业发展周期影响,2013年我国船舶工业生产经营形势更加严峻。
C、亮 点
“基础”、“高端”齐头并进 结构调整见成效
综观2012年行业发展,尽管机械工业各项指标增速均出现回落,但不乏若干亮点。蔡惟慈表示,不应只看到当前行业发展中困难的一面,如果从结构调整看,行业发展中确实有许多亮色令人振奋。
行业经济运行中已出现若干积极信号。增速下滑已经趋缓,形势在趋稳。2012年机械工业“总产值”逐月增长速度曲线相当平稳,4月份以后一直在12%上下浮动,波幅不到0.2个百分点;进入四季度后开始微露回升态势。而“实现利润”增幅则始终呈现逐月小幅稳定上扬态势。只有“出口创汇”增幅下半年呈明显下行之势。与此同时,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累计订货额增幅也有所反映:2012年1~7月同比下降5.55%,1~11月同比下降1.26%,降幅已在收窄,说明订货形势有所回暖。
在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行业的转型升级正在推进。表现在:攻高端、夯基础力度加大,进展加快,受制于进口的瓶颈环节开始陆续见到缓解迹象;创新驱动日益受到重视,增强创新能力、多渠道“引智”正在成为新时尚;产品结构调整有新进展,过剩产能开始探索转向新的市场;为降本增效,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指向的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有加速之势;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国产装备市场满足率继续提高;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正在向合理方向调整;以改革赢得发展红利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机械工业应对挑战的主要亮点。
“攻高端”力度不减。其中,一批世界顶级装备纷纷问世:8万吨模锻压力机、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520马力推土机、75立方米矿用挖掘机、直径28米立车、镗杆直径320mm的超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承重500吨的5米数控超重型卧车等相继研制成功。越来越多的国产高端装备走出国门:一重大型锻焊结构热壁加氢反应器出口印度(14亿元)、太重4~35立方米矿用挖掘机出口印俄等多国、振华重工海洋铺管装备出口美国;中信重机大型球磨机远销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等20多国;长期受制于进口的高端控制系统也取得令人欣喜的突破,浙大中控在中东承接两个大型石化项目的控制系统,金额分别达4亿和3亿元。
“夯基础”受到进一步重视。一是过去不太重视的基础试验投入明显增大。例如,一重为打破国外垄断,自主研制世界最大的AP1000核电常规岛汽轮机整锻低压转子锻件(钢锭600吨、锻件毛坯重323吨、截面尺寸直径2.79×11.43米),不惜投入几千万元巨资在世界上首次进行了该锻件的全面解剖和评价分析,从而为超大型转子锻件的自主生产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基础数据。二是关键零部件和特种材料自主化步伐加速。长期为跨国公司所垄断、严重受制于进口的高压绝缘套管、变压器出线装置、高端阀门、高端控制系统、优质冷轧矽钢片、核电蒸发器用690U型管等关键零部件、测控系统和特种原材料的自主创新,没有受到经济紧缩的影响,相反正加快进展步伐。
以降低成本和节能减排为取向的技术改造越来越受到重视。如轴承行业为应对人工成本上升和招工难的挑战,越来越多地由单机加工向自动化连线生产发展;受市场竞争压力驱使,为节约材料降低消耗,轴承毛坯采用高速镦锻、实行磨削液集中循环、液压系统集中运行等。
#page#
机械企业积极探索富余能力转向发展新的领域。如重庆地区摩托车企业针对自身产能过剩的困难和丘陵地区大型农机难以施展的客观情况,积极开发并转产微型农用作业机械,既满足了当地农业发展需要,又缓解了原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之苦。
以获取技术和市场为主要取向的海外并购热潮再涌。2012年1月,三一重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7月,徐工集团收购了德国施维英公司52%的股权;8月,山东重工斥资7亿欧元收购德国凯傲25%的股权和林德液压公司70%的股权;10月初,苏州信能成功收购德国Degen公司51%的股权。
D、预 测
内需形势温和好转 2013全年增速约为12%
中机联预计,2013年机械工业仍将实现两位数增长。尽管机械工业已步入中速增长阶段,但这也对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空间。蔡惟慈认为,“中速”而更有质量的增长比高速、但却失之粗放的增长更有价值,更加值得珍惜。行业应该逐渐习惯、并致力于实现更为关注增长质量的“中速”增长。
具体来看,在宏观形势方面,预计2013年宏观经济将延续回暖态势,但回升将较温和,GDP将增长8%左右,略高于上年。通胀压力开始舒缓,为政策增加灵活性创造了条件。预计2013年物价上涨压力将有所回升。部分专家认为,2013年CPI可能由2012年全年的2.7%左右回升至3.5%左右,但出现大幅上涨的风险不大。
从需求环境看,国内需求将略有回暖,但不可期望快速回升。预计2013年消费增长有望保持稳定;投资增长已有回暖苗头,但预计不会再现当年“4万亿”那样的行情。由于2013年GDP增速虽将略高于上年,但仍然偏低,因此对2013年的内需增长不可过分乐观。据中机联对重点联系企业的抽样调查,2012年1~11月的累计订货额同比下降1.26%,仍然处于很低水平,突出反映了目前机械产品的需求形势仍处于相当低迷的状态。
外需总需求将有所增长,但增幅将进一步趋缓。一是2012年出口已经呈现明显减弱走势。二是我国机械工业虽有一定国际比较优势,但出口持续多年高速发展,已引起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扩大出口的难度正在急剧加大,因此对出口增长的期望值应降低。此外,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拾升势,必然削弱我国出口竞争力。三是发达国家同行不但在极力扩大高端装备市场的优势,限制我国发展;而且在积极向中端产品延伸,挤占我国传统市场,必将对内资企业的传统国内市场产生不利影响。预计2013年机械工业的需求形势虽将略好于上年,但仍比较严峻,决不可过分乐观。
从供给环境看,采购成本缓慢上升。2012年9月PPI同比增幅为-3.6%,创35个月新低,10月同比增长-2.8%,11月同比增长-2.2%;表明实体经济虽明显偏冷,但降幅已在持续收窄,表明经济已开始回暖。在这一大背景下,燃料、动力、运输等购进价格上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预计2013年采购成本将缓慢回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目前国际大宗物资价格处于较低水平,但在美、日等多个国家相继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上游资源性产品价格有可能反弹,从而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胀风险。
综上,蔡惟慈预测,2013年机械工业需求形势将好于上年,但难言大幅好转;成本上涨的压力将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有望继续较为宽松,产业政策可望继续有利于机械工业升级。
预计2013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速度将略高于2012年,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年仍有望继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产销增速预计在12%左右;利润增幅预计在8%左右;出口增长预计在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