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高压开关亟需摆脱行业“尴尬”

高压开关亟需摆脱行业“尴尬”

发布时间:2012-12-07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新形势下,智能电网与特高压的建设对开关的小型化、可靠性、自动化、智能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高压开关行业整合与洗牌被推到改革的风口浪尖。

近年来,随着产能过剩引起竞争加剧,原材料、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我国高压开关行业如履薄冰,由此引发的价格下降、利润下滑让全行业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新形势下,智能电网与特高压的建设对开关的小型化、可靠性、自动化、智能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高压开关行业整合与洗牌被推到改革的风口浪尖,业内普遍用“大浪淘沙”来形容高压开关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随着国家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压开关行业落后产能相对过剩,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由此引起价格竞争。从业主的角度来讲,产品技术水平差不多,那么低价中标便不可避免,这些问题的同时作用下,产品价格一路降低,对各个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开关行业的布局和策划需要有个总体考虑。盲目地进入本行业以及盲目地扩大生产能力造成开关制造业的无序竞争,特别影响到产品的合理定价,当销售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获利时,必然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造成恶性循环。 

 

开关市场需求扩大 

 

某种程度上说,高压开关市场的需求动向取决于电力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全球输配电设备市场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随着农网改造、特高压、超高压直流输电等工程的建设,带动了我国输配电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 

 

具体而言,特高压电网的稳步发展对开关的技术发展及应用市场会带来良好的预期,将推动我国的高端开关制造业及相关制造行业的发展;配网提升和农网改造以及铁路电气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大需求等因素,中低压开关的应用市场必然会进一步扩大。 

 

以2011年为例,国家电网2011年投入农网改造的资金为622亿元,南方电网2011年完成农网建设投资232亿元,而农网建设投资约60%将用于采购电力设备,相关电力设备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在特高压方面,“十二五”特高压投资将达5000亿元,按开关类产品占总投资的8%~10%测算,未来5年特高压开关设备市场容量约为400亿~500亿元,年均80亿~100亿元。 

 

国内高压开关需求有扩大的趋势,这与特高压电网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有关,从而带动了整个开关行业的发展。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国产开关正在扩大市场份额,但在产品质量和关键组部件制造技术方面仍有差距,尤其是大规模生产如何保障产品质量方面仍需要积累经验。仍要注意盲目扩大再生产,因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较多的资金进入后可能会带来盲目的竞争,尤其是如果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而使用户改变投资意向。 

 

亟需摆脱行业“尴尬” 

 

与高压开关行业迎来的巨大市场机遇相比,其所面临的质量不过关、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品牌缺失、管理不善等问题好似硬币的反面,如果这些瓶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那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犹如芒刺在背。 

 

无独有偶,11月20日,由平高集团起草的《充气高压开关设备用铝合金外壳》国家标准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13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此标准将对高压开关设备外壳的设计、制造、试验及检验等提供技术依据,对高压开关装备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0-2013年中国高压开关市场分析深度研究报告》显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之下,高压开关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内部挖掘潜力。对于拥有巨大生存压力的高压开关企业来说,如何不被淘汰、保证产品质量与创新是首要任务;而对于那些仍有余力的高压开关企业来说,考虑最多的应该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产品多元化、高端化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实际上,针对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利润下滑、低价中标等问题,国家电网公司招标方式已经由最低价中标改为采取中间/平均价等方式评标。要解决些问题,应该设置一定的门槛,因为电力设备质量是第一位的,许多产品的质量短时间内很难得到验证。门槛提高并不是说把技术参数提高,而是要看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厂家的综合能力,而且还要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制造条件等有相对系统的要求。在高压开关的国产化和智能化方面,国产化首先是要认真总结特高压在开关方面的研制经验,进行固化,再进一步向较低电压等级推广;高压开关的智能化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智能开关的定义尚不明确,以及智能开关未来在智能电网中发挥的作用也不甚清晰。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qiqi.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智能建筑在IT大潮里崛起

下一篇:机器人产业助力中国制造业升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