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数年狂飙突进式的发展后,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步伐明显放慢。多家风电上市公司2011年业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近日,国家能源局批准南方电网与粤电集团在广东分别开展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意味着今后海上风电的开发可能会由特许权招标转变为常规项目审批,这无疑给正处于颓势的风电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多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海上风电的大力发展有望使全行业走出低谷。但由于暂行的“审批制”尚未通过出台政策加以确认,企业与行业协会对此新变化的表态仍较为保守与谨慎。
海上风电发展有利于全行业走出低谷
助力风电走出低谷
目前受全球经济疲软等诸多因素影响,陆上风电开发陷入低潮期。我国虽然2011年风电总装机达62.36吉瓦,位居全球第一,但“弃风”现象严重。
而与陆上风电不同的是,海上风电则具有先天优势,一方面海上风力资源丰富,另一方面近负荷可有效解决风电消纳问题。
2015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预计为500万千瓦,到2020年为3000万千瓦。但截至2010年底,装机量仅为14.25万千瓦。
可见,未来海上风电增量空间将远超陆上。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对记者表示:“一旦此次政策正式调整,海上风电将再度掀起风电开发的波澜,有助于拉动风电行业的需求,助推产业走出低迷期。”
他指出,有望获益的风电企业包括两类:一类是以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为代表的海上风机制造商;另一类是海上风电开发商,譬如率先在南海布局的南方电网与粤电集团。
对此,金风科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早在2010年,金风科技就在江苏省大丰打造了集研发、制造、销售和出口四个功能为一体的海上风电基地,积极参与我国的海上风电开发。金风最新研制的6兆瓦直驱永磁海上风电机组也将于年内下线。
据记者了解,华锐风电也已成功出产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中标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一期10万千瓦示范项目。
不过,沈宏文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发展海上风电还面临着技术与政策的双重难题,“首先是目前关于海上风机的技术路线还存在较大争议,直驱永磁与双馈式孰优孰劣尚未有明确结论。其次,如何发展海上风电,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推动海上风电发展,也未能体现在政策文件中”。
#page#
“审批制”有利行业发展
科技部近日发布的《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规划建设6个陆上和2个海上及沿海风电基地,尤其是潮间带和近海风电将进入快速发展、规模化开发阶段。
从2010年起,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模式一直采用特许权招标的形式进行,并开展了第一批100兆瓦特许权的招标。但是迄今为止,首批4个海上风电项目仍未全部开工,第二批项目也处于搁浅状态。
对此,方正证券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张远德指出,当前海上风电项目发展不畅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开发商为争取海上风电特许开发权,从而导致中标价格较低。
据记者了解,首批四个中标项目的上网电价平均为0.68~0.78元/千瓦时,已接近陆上风电的价格。但是海上风电投资成本约为陆上风电的2倍,且维护成本较高,开发商面临很大的经营压力。
沈宏文说,首批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停滞不前,还有一个主要原因目前海上风电开发主要集中在近海海域和潮间带,且规划面积较大,与原有的海洋开发规划发生冲突。
沈宏文说:“由于涉及到渔业部门、环保部门等多个海洋主管的利益分配,这种互相扯皮的结果导致了海上风电开发裹足不前。”
在此情形之下,张远德认为,“特许权招标转为常规审批”不仅能够破除目前海上风电发展困局、吸引开发商投资,而且也能推动风机厂商加大研发,提高风电机组性能、降低风机成本,促进我国海上风电健康稳定发展。
沈宏文也指出,过去以招标制为主的开发方式导致“用海”矛盾突出。而审批制有利于控制开发节奏,加强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
业内态度谨慎
尽管此次海上风电前期工作项目的获批意味着我国海上风电的特许权招标制度开始出现政策转向,但由于只是“暂行”的方法,没有通过出台新政策加以坐实,因此,不少风电企业和行业协会对此的表态都比较谨慎。
金风科技相关负责人在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政策还没有得到最终确认,所以不便对此进行直接评价。
华锐风电方面则对《中国科学报》记者回应称,由于该政策走向目前尚不明朗,公司不想对此作出评价。
“对于海上风电的特许权招标将变为常规项目审批的事情,就我个人而言,并没有听说有关的新政策将要出台。”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告诉记者。
但沈宏文指出,能源局批准南方电网、粤电集团开展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表现出对“特许权招标变为常规项目审批”这种新形式的认可,“我认为如果试行的效果较好,今后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上述金风科技负责人也指出:“政策的支持对于风电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海上风电的相关政策如有调整,一定是基于行业发展的具体特点进行。我认为,这对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