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规划中,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重点,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则是实现途径。业内专家认为,我国自动化行业在未来5年将迎来大发展。
自动化行业迎来大发展 “十二五”期间,中国提出以节能减排为核心,重点解决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环境质量,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约束性指标。在战略性新型产业中,以节能环保为首,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实现这一艰巨任务,一方面需要努力挖掘各种新资源;另一方面还要把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作为实现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如何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技术和生产体系,用较少的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还需要自动化技术的强力支撑。
“我认为这将给自动化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经济转型与节能降耗是分不开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要通过自动化来实现。另外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主要以提升自动化水平为主,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北京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昌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在我国从事自动化高科技术的企业自身发展较为迅速,近10年,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单从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研发和生产发展就相当快,崛起了一批优秀企业,如北京和利时公司、上海新华公司、浙大中控公司、电科院以及北京康拓集团等。这批企业研制生产的DCS系统,不仅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产品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仅在2001年全国应用的4426套DCS系统中,国产DCS系统为1486套,占35%。近年来此比例逐年呈几何数增加。以北京和利时公司为例,创建于1993年,是从事自主开发、制造各种先进可靠的
控制系统与平台,并为各行业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的自动化高科技企业,拥有过程自动化、轨道
交通自动化、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工厂自动化即控制与驱动、信息化等业务单元。2009年实现合同额31亿元。
政策助力“国产化” “十二五”期间,中央着重强调重大装备制造业国产化的战略。从地方规划和各行业“十二五”产业规划来看,“国产化”已经被提上政府的工作日程,而自主创新一直是国产自动化企业的短板。
目前我国国产装备的市场满足率不到60%,其中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3左右,这其中有一部分进口产品,我国已经具备了研发能力,但由于国内产品是刚投入市场,国内用户都怕担风险,怕技术不成熟,不敢购买,宁愿高价进口国外成熟产品。这对国内企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今年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针对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好的方针政策,这将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保驾护航。”徐昌荣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表示。
徐昌荣认为,企业要有自主创新意识,重视人才培养,加大研发投入。在和利时,研发费用占了每年销售业绩的10%,这是非常高的。去年,他们在西安高新技术区筹建研发中心。预计3年内研发人员将达1000人以上。这将进一步提升集团的整体技术实力,对我国西部地区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和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和利时研发中心还将建立国内最大的嵌入式软件研发团队,力争在项目建成后的3年内,主要技术全部处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