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海工装备“十二五”投资将超2500亿 应避免过热

海工装备“十二五”投资将超2500亿 应避免过热

发布时间:2010-11-0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海洋油气 海工装备投资

导  读:

  在2010中国海洋油气钻采与工程装备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透露,由工信部负责制定的《“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 装备发展规划》已基本草拟完毕,预计不久后就会推出。  

  中海油有关高层也在会上透露,“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会再建设5000万吨的产能,带动的总投资约2500亿~3000亿元。  

  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新一轮海工装备热已然掀起。  

  海工装备的机遇  

  在论坛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总经理金晓剑首次向外界披露了未来五年的海洋油气开采战略及所带动的海工装备机遇。  

  金晓剑介绍说,“十二五”是中海油从综合型能源公司向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全面跨越的重要时期,是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司能源供应总量将大幅提升,油气产量要达到1亿~1.2亿吨油当量,其中,国内油气产量达到6500万~7000万吨油当量,海外达到2000万~3000万吨,进口液化天然气要达到1500万~2000万吨,煤制天然气要达到80亿~100亿立方米。  

    为实现“十二五”产量目标,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会再建设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将会有2~3个深水油气田要建成投产,总投资将超过2500亿~3000亿元人民币。  

    此外由于海洋工程装备已被列为新兴产业,不可能和传统产业同等对待,未来有望得到国家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包括税收、金融方面的扶持等。而海工装备同时也属于装备制造业,因此还可享受国家针对装备制造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如首台(套)设备的财政补贴等。  

    因此在未来五年中,一个新的装备建设和发展高潮将会到来,这些装备和设施将支撑起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和海洋能源工业走到世界前列,同时带动国内造船、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精密仪器等行业向“高精尖”发展,催生一批在全球行业中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中国公司。

   #page#

  机会前的差距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匮乏,向海洋进军,已经成为国际性石油巨头的共识和发展重点,这带动了海洋工程装备业的高速发展。  

  海洋油气田的开采,势必带动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现在的统一口径是“十二五”期间,这笔投入将为2500亿~3000亿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国内的海工装备制造商都兴奋异常。  

  最典型的是振华重工和中远集团,前者是一家港口机械行业巨头,占据全球港口机械市场份额的近八成,目前,这家企业全面进入海工市场,希望未来海工和港机这两大业务板块能够平分秋色。  

  中远集团也开始布局海工装备制造领域,旗下的中远船务,原以修船为主营业务,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新军,今年海工新接订单有望超过150亿元。  

  但形势并不令人乐观。目前海工装备制造商分为三大梯队。处于第一梯队的是欧美公司;韩国和新加坡公司处在第二梯队;中国公司总体处在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梯队。  

  以南海为例,这里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被称为另一个波斯湾,周边国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及越南都在这里开采石油,每年逾5000万吨,超过大庆油田的年产量。“时至今日,我国仍未在南沙群岛海域竖起一座井架。”谈及此事,赵志明颇有些遗憾。  

  究其原因,在于“这一海域水深在500~2000米,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在这样水深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和生产的技术,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  

  据专家介绍,中国目前都是以近海大陆架300米水深以内的区域开发为目标的,海上平台设施主要是钢桩基础、导管架支撑和上部组块,这种模式支持了中国海洋石油产量的90%以上。  

  据了解,钻井平台共分为自升式、坐底式和半潜式,其中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作业水深最深,目前国内拥有半潜式钻井平台5座,包括中海油3座、中石化2座,作业水深200~457米,大致停留在国际钻井平台第二代到第三代水平之间。  

  而在国际上,有17座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水深达到2000米,2座甚至达到3000米,分别为第五代和第六代的水平。与之相比,中国海工装备的差距可谓巨大。  

  不过,中国正加快追赶的步伐,建造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六代钻井平台。中海油委托外高桥船厂建设的深水半潜式钻井“海洋工程981”,目前已进入码头施工和调试阶段,预计年底交付,工作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12000米,总投资60亿元,未来将用于南海作业。 

  #page#
  应避免重蹈过热怪圈  

  由于目前船舶制造业产能过剩趋势明显,这促使部分造船企业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向海工装备制造业“转型”。  

  事实上,国内最大的两家国有船舶制造集团——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已经一南一北建设了“海工装备基地”,港口机械龙头振华港机则以“更名”和投入150亿元海工装备资金彰显高调转型的决心,民营船企熔盛重工、金海湾等也纷纷进军该领域,甚至江浙地区一些规模更小的“作坊企业”也拟以联合生产的方式进军海工市场。  

  对此,业内人士不禁担心,海工产品会成为低迷船市的救世主,还是重蹈船市“过热—过剩”的怪圈覆辙?  

  但目前,各地政府对船企的“海工”转型之旅均表态支持,在船舶振兴规划中将“发展海工装备”与“保交船”并列为两大亮点。在造船重地上海,海工装备制造已经成为上海经济转型的九大重点新兴行业之一,政府为此正在设立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  

  专家指出,我国海工装备的现实是:重点装备基本多由国外开发设计,产品建造仅属于起步阶段。如果技术门槛不能逾越,国内企业将被牢牢锁在海工产业链的低端。  

  为此,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已经提醒:海工装备不同于船舶批量生产。对于进入者而言,门槛相对高很多。企业不该盲目进入,以免再步船舶工业的后尘。海工装备领域需要更多的规划和理性。  

  今年7月份在南通的一个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就提醒说,与已经出现的造船工业产能过剩现状相比照,一些地区海工项目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现象,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鼓励发展海工,但不允许盲目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pjel.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2009年中国IC市场回顾与2012年市场展望

下一篇:合理规避风险 坐享虚拟化之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海洋油气 海工装备投资
  • 迎接海洋油气大开发时代 中国海工论坛12月海南举行

    伴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正式进入陆海统筹发展的新阶段。其中,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最为引人注目,南海更是被公认为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迎接海洋油气大开发时代 中国海工论坛12月海南举行。

  • 技术动态:海洋油气资源综合遥感勘查技术取得新进展(下)

      在海上进行油气勘查,不管是采用航磁、地震或是其他方法作业,均要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且很容易涉及外事纠纷。利用综合遥感勘查技术,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同时可以缩短勘探周期、节省勘探成本,加速成果早日问世。    不过,朱振海也同时表示:“综合遥感勘查技术虽然经费少、速度快,但精度低,

  • 技术动态:海洋油气资源综合遥感勘查技术取得新进展(上)

       “海上油气综合遥感勘查技术研究”课题历时10个月,日前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该课题提出一系列可供综合遥感探测海洋油气的有效标志,开发了各项针对这些标志的信息提取技术,以海洋油气遥感信息系统为支撑,建立遥感异常综合分析、评价体系,构成一套以综合遥感技术为主体的海洋油气资

  • 海工装备未来投资将超三千亿 警惕过热

      在2010中国海洋油气钻采与工程装备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透露,由工信部负责制定的《“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已基本草拟完毕,预计不久后就会推出。       中海油有关高层也在会上透露,“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会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