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石油泄漏事件已经演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污染大灾难。” 郑丙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析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严重性。
“石油泄漏速度非常快,如果漏油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几周内,泄漏的石油将超过美国油轮“埃克森·瓦尔迪茨”号事件的泄漏量,如果能够在短期内堵住泄漏点,彻底清理也需要数年才能完成,造成的经济、生态损失难以计数。此次事件已成为美国海洋污染的巨大灾难。” 郑丙辉指出。
对于我国而言,深水石油勘探开发尚处在起步的阶段,各方面技术尚不成熟,但我国沿海海域面积较大,海上石油开采有很大潜力。今后,我国将加大这方面的开采。而这次墨西哥泄油事件,给我海上石油开采管理敲响警钟。
减少石油开采的环境污染
此次石油泄漏所造成的生态灾难无法预计,海洋生物因污染大面积死亡,渔民生计毁于一旦,同时也影响到商业交通和旅游经济。在日常的生产作业中,原油也是极容易产生泄漏或挥发,造成环境污染。
郑丙辉认为,要减少石油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应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海洋石油开发的主管部门以及毗邻的当地政府对石油开采公司的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能够严格落实到位,消除能够诱发突发污染灾害事件的隐患。
其次,石油开采公司应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通过自检、自查,减少正常生产造成的石油泄漏,排除安全隐患,严防突发石油泄漏污染事故的发生。
第三,做好污染事故应对的应急预案,并开展全面演练。一旦安全事故发生,各单位、各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及时应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严防石油泄漏污染区域扩大,消除污染海域的石油污染,将突发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对海洋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石油污染,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承担责任
“美国墨西哥湾发生如此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而且至今不能有效地遏制石油的泄漏和浮油的扩散,更加表明美国政府对此类行业缺乏有效监控及其治理措施的不足。” 郑丙辉提到美国政府直至爆炸发生一周后才全面介入,表现出政府在此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反应的滞后。
郑丙辉指出,这次事件给我国政府和油企处理油气泄露突发事件有很大的警示。“政府和企业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郑丙辉说到。他说,对于发生海洋污染事件的企业,应该迅速调查海洋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时通报事件进展,给其他协同防治单位提供救援所需的一切资料和信息,确保迅速、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和防治工作。对于当局政府,制订防治此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本着先救灾、后追责的原则,一旦发生,迅速响应,及时制订防治方案,调动一切力量,全力投入抢险救灾,确保将突发海洋污染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不能先追究责任,后开展救灾工作,本末倒置,不但耽误了抢险救灾的最佳时机,而且也加重了不必要的环境污染。
完善海上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加强石油污染造成的生态风险评价
郑丙辉认为,本质上来说,人类应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石油资源开采、加工和使用量,实现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目标。但如果必须在海域进行石油开采,则应考虑开采活动对海洋生物、海洋水体、大气、地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管理政策上进一步完善海上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加强污染事故或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正常的石油开采业也会造成部分石油以及油气泄漏,会对开采平台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泄漏的油气还会污染石油平台周围的大气环境。如果石油平台处于洋流区,泄漏的石油还会随着海流漂移到其他海域。” 郑丙辉分析道。海域石油开采应该综合权衡各种环境因素,确保安全生产,严防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减轻对石油平台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海上石油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从管理政策上,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提高海域油气开采的环境管理能力,对于正常生产排放的油气也应该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管理。
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租用的一个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大量原油侵入墨西哥湾,严重威胁墨西哥湾的生态环境。尽管美国政府、BP及钻井出租方正在采取各类方式试图尽快阻止原油蔓延,但至今原油污染仍未得到全面的控制。